鈣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礦物質,占人體總重量的1.5~2.0%,即一般成年人約含1200克以上。其中99%的鈣組成骨骼和牙齒,1%的鈣分布在血液中,與骨鈣維持著動態平衡。
鈣在體液中的主要生理功能為:調節心臟和神經的正常活動,維持神經傳遞通道的興奮性,維持肌肉的緊張力,并參與血液的凝固過程,鈣還是體內許多酶的激活劑。總之,鈣在人體活動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人的一生都需要不斷地從食物和藥物中獲取所需要的鈣。尤其是某些特殊的生理階段,如嬰幼兒期、青少年生長發育期、孕產婦和哺乳期等。甚至更年期、老年期,都需要不斷地補充鈣。
嬰幼兒期如果缺鈣,易導致佝僂病,影響骨骼發展,這是眾所周知的常識,不須累述。但對于中老年人是否需要補鈣,歷來未被重視。現代研究表明,中年如果缺鈣,則將使更年期提前,且衰老得更快,并易誘發心腦血管病;老年如果缺鈣,則易誘發多種老年性疾病,主要是引起骨折、骨質疏松和老年性癡呆等。
老人由于內分泌功能的減退,骨骼出現退行病變,導致骨質疏松,這就是老人容易發生骨折的重要原因。
老人缺鈣時,血鈣含量下降,甲狀旁腺分泌增加,骨鈣釋放進入血中,醫學上稱之為“鈣遷徙”,俗稱“鈣搬家”。鈣搬家后骨鈣減少,于是老人出現骨質疏松、骨關節活動受阻、肩周炎和肢體疼痛等病癥。鈣遷徙后使組織中鈣離子濃度升高,血管平滑肌收縮力加強,導致全身小血管痙攣,這易誘發老年性高血壓。另外,鈣遷徙至動脈壁上沉積,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使血壓更為升高,心肌供血嚴重不足,誘發心絞痛。
老年人由于飲食量減少、咀嚼、消化和吸收功能低下,各種營養成份供應不足,再加上戶外活動減少,特別是曬太陽機會減少,這就使老年人極易缺鈣。老人缺鈣,骨與關節發生退行性病變,導致頸椎和腰椎骨質增生(骨刺),繼而導致骨質疏松,使全身骨頭疼痛,尤其是負重大的脊柱、骨盆和股骨等處更為嚴重,此時使登樓和下蹲等大幅度活動受阻,嚴重的表現為老年性駝背、甚至病理性骨折,使老人深受其害。
所以,中老年人應及時補鈣,以抑制甲狀旁腺素的“脫鈣”功能,有效地防止“鈣遷徙”。如何補鈣呢?
1 中老年人平時多吃些含鈣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豆腐、奶制品、魚蝦類和海產品等。
2 缺鈣明顯的,可服各種鈣片,新藥蓋天力和神怡活性鈣粉尤佳,并同時服魚肝油丸,以補充維生素D,以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利用。
3 中老年婦女應口服適量乙烯雌酚等雌激素。來對抗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以改善和調節體內新陳代謝,增加機體對鈣的吸收和儲存,達到強壯骨骼,延緩衰老的目的。
4 堅持力所能及的輕微勞動,堅持適量的戶外活動和運動鍛煉,多曬太陽,接受適量紫外線照射,對于促進體內鈣的吸收和利用,也是大有裨益的。否則肢體活動太少,骨頭缺乏必要的機械應力,骨質會變薄、變細和變弱,也會逐漸發生骨質疏松,乃至萎縮。
5 并行補鈣。機體內含有適量的磷,有利于鈣的吸收,鈣及磷之比例應3:2才合適。含磷豐富的食物為:奶、蛋、肉、魚和豆類等。另外,補鈣期間不宜飲酒和咖啡,因兩者會引起蛋白質代謝障礙,能加劇骨質疏松。常用飲水中含氟量低,不利于骨骼形成,應適當飲茶補充氟的攝入。還有,補鈣期間,宜多飲水,以防止高鈣血癥和膽腎結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