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劉大媽居住的小區藥店搞活動,呼吁居民不要隨意丟棄過期藥,而應送到藥店專設的藥品回收箱,最后由藥監部門統一銷毀。
回到家里,劉大媽就開始忙起來。她把家里的藥匣找出來,里面有十幾年前的六味地黃丸,也有霉變的止咳糖漿,這些肯定得清理掉。但是,面對外觀和氣味都沒有改變,剛過期1個月的阿莫西林膠囊和剛過期1周的祛痰片,劉大媽有些舍不得。她覺得這些藥雖然過期了,但外觀看起來好好的,吃了肯定沒什么大問題,最多無效,就又將它們放回了藥匣。
藥品過期后,若出現顏色改變、霉斑、氣味異常、粉劑結塊、膏液滲出等,人們很容易識別,自然會丟棄。但外觀和氣味無改變的過期藥,許多人就會像劉大媽這樣,不舍得丟,他們常認為,外觀和氣味無改變的過期藥沒有不良反應,可能僅有劑量的少量丟失,只需在使用時適當加大劑量就可以了。事實并非如此。
藥品有效期是有嚴格的法律規定的,超過有效期的過期藥,我國《藥品管理法》將其列為劣藥,不能再繼續使用。藥品一旦過期,首先說明藥物劑量下降,療效降低。此外,過期藥可能發生質變;不良反應和毒性增加。如果加大劑量使用,不但達不到預期療效,還隱藏著不少隱患,對人體的危害難以估量。
例如,使用過期降血糖藥可能導致血糖控制不佳,血糖忽高忽低,易誘發并發癥。過期青霉素類藥中,致過敏的分解產物或無治療作用的藥物雜質增加,極易誘發各類過敏反應,甚至休克。使用過期阿司匹林,因藥物中不斷增加的分解物質可加大胃腸刺激,引發患者胃潰瘍、出血等不適。可見,為安全起見,任何過期藥,即使是外觀和氣味無改變的過期藥,均不可再使用,更不可“回爐”再利用。
那么,如何處理過期藥呢,首先,不能隨意丟棄過期藥。不少居民對過期藥的環境危害和再利用的危害認識不足。有不少家庭習慣將過期的藥片、藥水、針劑及外用藥膏往垃圾箱中一扔了事,有的為了方便省事,甚至將過期的藥品原封不動地扔進垃圾箱。這些藥物與土壤、水或其他化學物質接觸后也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一些已知或難以預知的有害物質,污染土壤、空氣和水,危及人類健康。而有的居民貪小利,覺得扔掉可惜,干脆將藥品交給走街串巷的藥販回收。目前,各地的藥品回收者眾多,那些被扔掉的過期藥極易被再次變賣到患者手中,對患者造成嚴重傷害。
正確的做法是,將清理出來的過期藥交給設在小區的藥品回收點或離家較近的藥店回收箱,由這些機構將過期藥集中后交藥監部門,集中銷毀。若無回收點,暫時可在家中操作的辦法有:將藥片剝離出鋁箔,或倒出藥瓶,碾碎處理;膠囊等應在水中泡軟后,去上層水,收集下層;粉劑、散劑或沖劑,可從破壞包裝后傾出,切記要破壞原包裝后再收集處理;溶液劑可用水稀釋后,倒入馬桶沖掉。藥瓶也要正確處理。塑料藥瓶可用尖銳品刺破,使其不能被再利用。玻璃瓶應撕去標簽后,用水清洗,分離瓶蓋后,作為玻璃瓶回收。清理出來的少量藥片、膠囊、散劑或粉劑的固體,應作為有毒化學垃圾進行處理,確保不污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