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車橋委員會在遼寧省丹東市正式成立。
“全國車橋及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眾多,其中具備一定規模的車橋生產企業就有60多家,相關零部件配套企業更是多達幾百家。”車橋委員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遼寧曙光汽車集團董事長李進巔在會上說,“如何使這些汽車車橋及零部件企業有序健康、可持續地發展,為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是我們車橋委員會今后的工作方向。”
據了解,國內車橋市場巨大、前景廣闊,但是車橋行業在快速增長中凸現出諸多問題,這就需要政府,行業協會聯合企業建立一個協調有序的管理體制,推行先進的行業標準,倡導健康有序競爭。
推進市場秩序化
據了解,中國車橋產量雖然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2010年將達到1335萬臺,但車橋行業的總體利潤率不高,行業資金利稅率也在不斷下降。另外,由于整車廠的產品擴展,使車橋企業向多品種,跨地域發展,車橋企業正面臨產業上下游的大力擠壓,預期未來3-5年,車橋企業將出現更激烈、更正面的競爭與整合。
業內人士分析,產品同質化與生產分散化導致競爭秩序混亂,車橋企業利潤被不斷壓縮。車橋企業特別關心如何降低成本的問題,對原材料采購標準,工藝技術革新與質量管理不夠重視。為迎合一些客戶的非合理需求,部分車橋制造商未經科學驗證,就加固橋殼、加粗半軸,導致車橋和整車匹配性差。
“這些做法對車橋行業造成了損害。低水平重復建設,導致了大量社會資源浪費。惡性競爭,阻礙產品質量提升,也影響中國本土車橋品牌形象。”廣西方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車橋分公司董事長胡萬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轉變出口方式
“近年,越來越多的本土車橋走向海外市場,有為整車配套、也有單獨出口。”胡萬良說,“由于中國車橋有可超載的特點,所以在東南亞和東歐地區銷量較好,如印度、越南,伊朗等國家。”
據胡萬良介紹,鑒于排放標準的限制,國內重卡進入歐洲、美洲市場的還不多,而且車橋動力總成各方面性能也必需通過整車體現出來,單獨涉足新市場存在較多困難。
“尋求與國外同業協會的業務聯系,促進汽車工業協會車橋委員會的發展。”李進巔在委員會成立會議上也把海外市場劃入車橋委員會服務范圍之內。
據悉,2007年陜西漢德車橋技術出口印度AMW公司,是國內車橋第一次實現由簡單產品出口過渡到技術出口,證明中國的汽車零部件技術水平有了明顯進步。當然,出口方式的轉變需要先進技術的支撐。
提升技術水平
“決定車橋技術水平主要取決于齒輪和軸承。”胡萬良介紹說,“車橋想要走向海外市場,這兩項技術是關鍵。”
據胡萬良分析,中國車橋的起步來自于吸收和引進國外技術,如東風早先引進的日產柴技術,重汽引進的斯太爾系列車橋等,通過對引進技術的不斷消化和吸收,國內生產的重型車橋目前基本能夠滿足國內重卡需求。
然而,很多車橋生產商還僅停留在總成組裝階段,沒有自己設計和研發的能力。此外,加工技術水平低也是車橋技術提升的一大障礙。例如,車橋齒輪要求高強度和高精度,這就需要合理的選材和高精度淬火技術,而中國車橋行業加工技術仍顯不足。
“由于國內大規模的重卡企業只有5、6家,其技術平臺體系又各有不同,產業規模化面臨困難。”胡萬良說,“國內車橋行業亟需共同的技術平臺。”
胡萬良認為,國內幾家大企業之間一直存在技術壁壘,車橋委員會只有推動其之間的技術交流,才能真正在提升中國車橋整體技術水平上有所作為。
“希望委員會會員之間能夠充分利用協會這個平臺開展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實行優勢互補,精誠合作。”李進巔在成立會議上大力倡導企業之間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