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中開始,橡膠價格一直在上漲,最高點時幾乎接近2.8萬元/噸。”近日,云南農墾電子商務交易中心市場部的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后來一度回落到2.5萬元/噸,但是比去年同期還是上漲了近5000元。”
橡膠價格的上漲直接導致了和其相關產品價格的上漲,其中輪胎首當其沖。
價格上漲
“我們現在的日子真是難過。”華南輪胎橡膠有限公司經理鄒勇智說:“橡膠采購成本比上年平均上漲37%。以每月耗膠4500噸計算,每月橡膠采購成本要增加2000多萬元。”
根據前不久國際市場的交易數據顯示,原油價格上漲幅度接近40%,天然橡膠價格則上漲了20%以上。青島泰凱英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傳鑄就表示:“我們經銷國內近10家輪胎企業的輪胎,沒有一家企業不提價的。”
據了解,中國本土輪胎企業在出口北美市場時,也把價格上調了5%-7%。
另外,石油價格的高位運行也導致了輪胎價格的攀高。三角集團有限公司卡客車胎及工程胎銷售部業務經理李昌壯就告訴記者:“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使得輪胎的制造成本上升。輪胎部分原材料是石油的提煉品,因此石油價格處于高位運行是輪胎漲價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盡管如此,從輪胎提價幅度來看,今年的兩次輪胎漲價累計幅度約為20%,仍低于成本上漲的幅度。
出口回落
隨著橡膠、石油等原材料價格的快速攀升,輪胎市場的價格也被不斷抬升,與此同時,輪胎行業利潤空間也遭到擠壓,中國輪胎在國際市場上的“低成本,低價格”優勢逐步喪失,輪胎企業出口動力明顯減弱。
“成本漲得太高了,價格跟不上,銷往國外也根本不賺錢。”雙星輪胎的一位負責人感嘆,“出口的產品多是高檔全鋼子午胎。”
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中國輪胎累計出口量同比增幅與去年同期的增長水平形成很大反差。而輪胎庫存大幅上升,輪胎行業銷售收入前六名企業存貨比去年大幅上漲,增幅都在30%以上,最高達58%。全行業平均存貨比上年增長31.8%。在此種壓力之下,大多輪胎企業只能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
轉向內部管理
“輪胎企業正想方設法消化部分成本。”固特異中國公司負責人之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正通過減少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原材料浪費、提高廢料的再利用率等措施來降低和消化成本,并沒有完全向消費者和整車企業轉嫁。”
前不久,風神輪胎公司也開展了“質量月”活動,圍繞降低成本,減少內部損失,并通過一系列持續改進項目,提高主要工序的一次性合格率,減少返工返回,力爭實現降低內部損耗1000萬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