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陰側切是產科助產的常用方法之一,其目的為避免嚴重的會陰裂傷及克服分娩阻滯。會陰側切傷口在愈合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是感染和疼痛,還有線頭反應、切口裂開、瘢痕增生、搔癢、性交痛等并發癥。金因肽主要活性成分為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衍生物(rhEGF),具有提供組織再生與修復的基礎,縮短創面愈合時間,預防和減少瘢痕形成,提高創面修復質量的功能,為評價其對會陰側切傷口愈合的影響,我們對此進行了觀察,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6年在我院陰道自然分娩的初產婦20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100例)和對照組(100例,兩組均為初產婦,一般情況、孕周及年齡無顯著差異(P>0.05)。
1.2 會陰側切適應證和時機:胎兒較大,估計體重≥3.2kg,不宜直切者;因產婦或胎兒因素需迅速娩出胎兒者;初產婦產鉗助產者;胎吸術、臂位助產術式的常規輔助切開術。選擇在會陰膨隆時按45°角切開會陰3~4cm,估計切開后5min內胎兒可娩出。
1.3 方法
1.3.1 試驗組:胎盤娩出后盡快檢查軟產道情況,常規消毒會陰傷口,用可吸收縫線迅速按解剖結構縫合切口,連續皮內縫合前在側切口上噴涂金因肽形成保護膜。縫合結束后再次噴涂金因肽。術后常規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產后保持會陰清潔,每天早、晚各1次洗凈會陰部后將金因肽噴涂于切口。
1.3.2 對照組:同樣縫合會陰側切口,只是在縫合后以及產后會陰清潔時不使用金因肽噴涂,按常規清洗。
1.4 觀察項目及評定標準:由專人電話追蹤至產后一年,搔癢及性交痛由產婦自行判斷。會陰側切切口愈合評價標準:①甲級愈合:會陰傷口愈合良好;②乙級愈合:會陰傷口處有紅腫、硬結、線頭炎;③丙級愈合:會陰傷口出現化膿性感染及裂開。
1.5 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 兩組產婦切口愈合比較:試驗組切口甲級愈合率100%,對照組甲級愈合率96%,乙級愈合率3%,丙級愈合率1%,兩組產婦切口愈合率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產后一年瘢痕增生、搔癢、性交痛等發生例數比較:試驗組產后一年瘢痕增生發生率為0%,搔癢發生率為4.0%,性交痛發生率為1.0%。對照組產后一年瘢痕增生發生率為14.0%,搔癢發生率為27.0%,性交痛發生率為9.0%。統計學分析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2。

3討論
會陰切開及裂傷縫合術是產科最常用的手術,會陰傷口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容易發生感染,適時地行會陰側切術縮短第二產程有益于母嬰預后,對產婦而言,會陰側切術既可避免不規則的會陰撕裂(包括肛門括約肌的撕裂)和困難修補,又可預防因強行保護會陰所造成的皮膚下深部肌肉及盆底筋膜的損傷,引起遠期的不良后果,如子宮脫垂、膀胱直腸膨出、張力性尿失禁等對婦女健康的危害。對胎兒、新生兒而言,可減少盆底及會陰部對兒頭的抗力,長時間的抗力可造成新生兒窒息、缺氧缺血性腦病及損傷性顱內出血,導致智力障礙。
影響會陰切口愈合的相關因素主要包括:孕婦自身情況:是否存在會陰炎癥,有無合并內科疾病,如低蛋白血癥,糖尿病等;縫合技術:良好的縫合技術是保證切口愈合的關鍵,縫合過程中必須嚴格無菌操作,分層對合,嚴密止血不留死腔;術后護理:讓產婦適當活動,采取切口對側臥位,可減少惡露對切口的浸潤,有利于切口保持干燥。同時應保持外陰清潔,出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金因肽是外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衍生物。具有趨化作用:促進上皮細胞(表皮細胞、粘膜細胞、內皮細胞)、中性粒細胞、成纖維細胞等多種細胞向創面遷移,提供組織再生與修復的基礎,縮短創面愈合時間。增殖作用:①作用于細胞生長調節基因,促進RNA及DNA的復制和蛋白質的合成;②調節細胞糖酵解及Ca2+濃度;③促進創面細胞再上皮化,加速創面愈合速度。重建作用:①促進胞外基質(透明質酸、纖維連接蛋白、膠原蛋白、糖蛋白和羥脯氨酸等)合成;②調節膠原的降解及更新、增強創面抗張強度;③提高上皮細胞的完全再生度和連續性,預防和減少瘢痕形成,提高創面修復質量。以前一直用于腹部上傷口,取得良好的療效,近年用于會陰切口的護理,在減輕疼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等方面均有作用,且其使用方便,無副作用,因此可以作為臨床護理會陰切口的方法之一,效果滿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92.
[2]楊俊德.碘伏消除會陰切口腫脹的效果觀察[J]. 護士進修,1997, 12 (7): 24-25.
[3]鄧六六,吳五矛,洪 梅.臭氧水用于產婦會陰切口消毒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 2002, 17 (1): 26-27.
[4]肖 洲. 金因肽[J].中國新藥雜志,2002,11(5):409.
[收稿日期]2008-03-12[修回日期]2008-06-15
編輯/張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