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測量西安地區青少年(12~17歲)錯牙合人群面部軟組織厚度,探討其特征。方法:選取380例(男184例,女196例)西安地區青少年錯牙合患者和30例正常牙合志愿者數字化頭顱側位片,選擇面部9個標志點的軟組織厚度測量,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西安市青少年錯牙合人群面部軟組織厚度值為(4.33±0.66)mm~(17.32±2.20)mm范圍;男女性面部軟組織厚度在鼻底、上唇、下唇、頦唇溝處統計學分析存在性別差異(P<0.05)。結論:西安市青少年錯牙合人群面部軟組織厚度在面部各個部位差別較大。面部軟組織覆蓋厚度存在性別差異。
[關鍵詞]面部軟組織厚度;青少年錯牙合患者;數字化X線;性別差異
[中圖分類號]R78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08)08-1196-03
Classified study of craniofacial soft tissue thickness of juvenile malocclusion sufferers in Xi'an
FENG Yao-pu,CAO Wei-bin, ZHOU Hong,SI Xin-qin,SUN Lin-lin
(1.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04,Shannxi,China;2.Xinjiang Jiangong Hosptial,Urumqi)
Abstract:ObjectiveTo measure the craniofacial soft tissue thicknesses of juvenile malocclusion sufferers from 12 to 17 age in Xi'an and to discuss the feature of them. Methods Craniofacial soft tissue thicknesses at 9 landmarks were measured with DR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in 380 juvenile (male=184, female=196) malocclusion sufferers and 30 normal occlusion volunteers in Xi'an. Results The measured values were from (4.33±0.66)mm~(17.32±2.20)mm of facial soft tissue thicknesses of juvenile malocclusion sufferers in Xi'a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basis nasi,upper lip, lower lip and mentolabial furrow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in craniofacial soft tissue thickness (P<0.05). Conclusion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raniofacial soft tissue thickness among different positions of face in juvenile malocclusion sufferers in Xi'an.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craniofacial soft tissue thickness between sex.
Key words:craniofacial soft tissue thickness;juvenile malocclusion sufferers;digital radiology;sex differences
正畸通過矯治牙齒及頜骨的改變間接地改變面部的形態,而患者常為改善面部形態就診,這就要求醫師必須了解面部軟組織厚度的形態結構特點。顱面軟組織厚度的測量方法較多,如針刺法、X線法、超聲、CT、MRI等[1]。但X線法在顱面測量中應用時間較長,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資料,并且更為方便,測量結果可靠[1]。應用數字化X線測量對錯牙合患者面部軟組織厚度的研究較少,且中國北方人群軟組織厚度的相關研究也鮮見。本研究選取西安交通大學口腔醫院正畸科青少年錯牙合患者數字化頭顱定位(Digital Radiology,DR)側位片,對面部軟組織厚度進行分類研究,旨在探討西安地區青少年錯牙合患者顱面軟組織厚度的特征,為口腔正畸學、顱相重合、人類學和美容醫學提供參考數據。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對象:從西安交通大學口腔醫院的X線DR片數據庫中選取380例(男184例,女196例)西安地區漢族青少年正畸治療前錯牙合患者,同時選擇30例正常牙合志愿者(男15例,女15例)做為本研究的對照組,見表1。年齡12~17歲,體態均勻,五官端正。納入標準:①骨性Ⅰ類:1°<ANB<4°;骨性Ⅱ類:ANB≥5°;骨性Ⅲ類:ANB≤0°;正常對照組:2°≤ANB≤4°,屬個別正常牙合。②頜面部無畸形及正畸治療史;③軟組織和骨組織的輪廓清晰易辨認;④西安出生的漢族人。
1.2攝片和儀器:拍攝方法:頭顱定位儀嚴格定位,使左右耳塞進入頭顱側左右外耳道,然后上下調整頭部位置,使眶點指針抵于眶點(此時頭部便固定在眼耳平面與地面平行的位置上)。拍攝的DR頭部側位片兩側機械耳塞間對合良好,雙側下頜骨下緣相差不超過5mm,正中牙合位。操作全部由專業技師進行。德國西諾德(Sirona)數字X線影像設備ORTHOPHOS XGplus用于拍攝數字側位片和數字影像處理系統SIDEXIS XG處理DR片。
1.3方法:在Burstone[2-3]軟組織分析法和MRI測量軟組織厚度法[4]的基礎上,采用國際上通用的標志點并結合DR頭顱側位片選取面部中線9個標識點進行測量,皮膚表面標志點至相對應的顱骨邊緣標志點的最短直線距離即為該點的軟組織厚度,定點與測量由同一人完成,各標識點的選取[5]如圖1。每次圖像分析前依照X片上刻度尺測量X線片放大率,消除放大率。Winceph8.0圖像處理軟件用于觀測。測量結果以均數±標準差來表示,用SPSS13.0 軟件對測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P<0.05表示具有顯著性差異。
注:H為發際點;G為眉間點;N為軟組織鼻根點;Sn為鼻底點;Ls為上唇突點;Li為下唇突點;Si為頦唇溝點;Pg為軟組織頦前點;Me軟組織頦下點(各點處的軟組織厚度用對應處的面部標識點表示)
2結果
30例西安地區個別正常牙合青少年不同性別面部數字化X線片9個測量點的軟組織厚度的測量結果,見表2。141例西安地區骨性Ⅰ類青少年不同性別面部數字化X線片9個測量點的軟組織厚度的測量結果,見表3。除H外,其余測量項目男性軟組織厚度平均值大于女性。結果表明:西安地區骨性Ⅰ類青少年面部軟組織厚度范圍基本上與個別正常牙合青少年范圍重疊,說明骨性Ⅰ類青少年面部軟組織厚度基本正常。
124例西安地區骨性II類青少年不同性別面部數字化X線片9個測量點的軟組織厚度的測量結果,見表4。除H外,其余測量項目男性軟組織厚度平均值大于女性,115例西安地區骨性III類青少年不同性別面部數字化X線片9個測量點的軟組織厚度的測量結果,見表5。H、Si、Pg、Me測量項女性軟組織厚度平均值大于男性,其余5項男性平均值大于女性。
綜合表2~5,可以看出:面部軟組織厚度(4.33±0.66)mm~(17.32±2.20)mm,發跡處最薄,唇部最厚(骨性Ⅰ類、II類下唇部最厚,骨性III類上唇處最厚)。從鼻底至下唇部位的軟組織覆蓋厚度最大,頦唇溝至頦部軟組織厚度次之,發際處至鼻根部軟組織厚度最小,呈現“薄-厚-薄”的特點。
表2~5共36項測量結果中,29項男性軟組織厚度平均值大于女性(占80.6%),有顯著性差異的項目達16項,占總測量項目的44.4%。結果提示,西安地區頭面部軟組織厚度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骨性III類青少年面部軟組織厚度H、Si、Pg、Me女性大于男性,占44.4%,與骨性Ⅰ類、II類青少年僅H女性大于男性的結果明顯不同。


3討論
面部軟組織厚度的精確測量是口腔正畸學、臨床放射科學軟組織三維重建的基礎研究資料,亦是人類學、美容醫學重要的研究內容。不同種族、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相貌差異,至今仍是同行學者研究的熱點之一。
本研究測量了380例西安市漢族青少年錯牙合患者正中矢狀面上的軟組織厚度,并選擇30例正常牙合人群做為對照研究,結果表明:①男性軟組織厚度的平均值大部分較女性結果為大,西安地區頭面部軟組織厚度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與Manhein 等[5]報道的美籍非洲青少年男女性別差異性結果基本一致。②面部各處軟組織厚度變異較大,此研究結果與大多數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早期的正畸學家如Riedel等認為硬軟組織關系密切,軟組織是以均勻覆蓋的形式覆蓋在硬組織表面。而近年來大多學者的研究表明,覆蓋在硬組織表面的軟組織厚度在各個部位有較大的差異,不是均勻覆蓋在硬組織之上,軟組織厚度也決定個體的相貌及軟組織側貌。③性別之間有顯著性差異的項主要集中在鼻底點到頦唇溝部位的軟組織厚度項目,這些部位軟組織覆蓋厚度較大,變異也大。此研究結果,與郭弈等對天津正常牙合成人軟組織頭影測量研究結果[6]基本一致;④發跡處的軟組織覆蓋厚度女性大于男性,但無統計學意義,可能是因為女性梳扎頭發產生牽張或者長期牽張力導致此處軟組織厚度代償;⑤骨性III類青少年面部軟組織厚度Si、Pg、Me女性大于男性,可能是因為骨性III類男性青少年頦部發育大于女性,從而產生了軟組織代償;也可能是樣本選擇偏倚所致。
西安地區骨性Ⅰ類青少年面部軟組織厚度范圍基本上與個別正常牙合青少年范圍重疊,可能是因為骨性Ⅰ類青少年多數是牙齒畸形。個別牙齒的錯位,特別是舌側錯位,或者牙列的散在間隙,甚至牙齒的輕中度擁擠等對軟組織厚度的代償影響不大。
人們在評價外觀的優劣時,常常是借助于軟組織而不是通過骨組織進行的。為得到良好的側貌在正畸治療中應注意,不能把精力僅放在頜骨和牙齒的畸形上,更要注意軟組織的美學。個體的相貌,軟組織側貌受顱面部硬組織和軟組織共同影響,軟組織厚度的本身對于個人面貌的構建像骨組織一樣都起著決定性作用。不同種族、地域的人群的相貌存在差異,顱面部軟組織厚度也存在差異,臨床應用中應有不同的標準[7]。
口腔頜面部軟組織厚度測量方法較多,如針刺法直接測量、X線測量、MRI等。X線測量方法采用X線側位定位片,并沿用了人類學、法醫學的部分測點[1]。本研究采用數字化X線片,與傳統方法相比,有圖像清晰和定點準確的優勢。我國幅員遼闊, 南北方人群相貌差異較大,各民族之間面部軟組織厚度也不盡一致。因此我們采用了大樣本西安地區漢族人群380例青少年男女,按照骨性安氏分類,并選擇30例正常牙合人群做為對照研究,應用數字X線測量技術輔以頭影測量軟件,能夠準確快速地測量其面部中線軟組織厚度, 為我國北方漢族人群的面部軟組織厚度的研究積累基礎資料,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面部中線軟組織厚度有隨年齡增長而變化的趨勢[8],對西安地區按年齡段精確分類研究顱面部軟組織厚度值的范圍和變化趨勢,尚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吳曉明,郭佑民.顱面部軟組織厚度的影像學測量方法及應用[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2,18(4):331-333.
[2]王翰章.中華口腔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901-905.
[3]Burstone CJ.Integumental contour and extension patterns[J].Angle Orthodontist,1959,29(2):93-104.
[4]陳 騰,劉明俊,楊廣夫.國人頭面部軟組織厚度的MRI測量[J].中國法醫學雜志,1998,13(1):28-32.
[5]Manhein MH,Lidyi GA,Barsley RE,et al.In vivo tissue depth measurements for children and adults[J].Forensic Sci,2000,45(1):48-60.
[6]郭 弈,李錦標.天津市正常牙合成人側貌軟組織X 線頭影測量及審美研究[J].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03,17(5):476-477.
[7]周 洪,司新芹,葉湘玉,等. 西安地區正常青年顱面形態的三維測量研究[J].中國美容醫學,2004,13(4):433-436.
[8]徐 喆,黃思興,王 虎,等.四川漢族青少年面部中線軟組織厚度的數字X線測量[J].法律與醫學雜志,2006,13(1):33-37.
[收稿日期]2008-06-03[修回日期]2008-07-20
編輯/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