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偶然間翻閱到祁海峰的一本水墨畫冊,不禁心生幾分詫異。以前也曾聽說祁海峰開始畫水墨了,但只是聽得多,見得少。今天,看到如此多的水墨作品呈現在眼前,并且結集出版,說真的,接受這些水墨藝術,我還是在心理上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因為在印象中祁海峰一直是畫油畫的,怎么突然間舞弄起水墨了呢?

熟悉祁海峰的人都知道,他是以油畫藝術享譽美術界的,正是對油畫藝術持之以恒和契而不舍的追求,才成就了今天的祁海峰,也奠定了他在美術界真實而牢固的位置。由此也引起了美術界、批評界的關注。美術批評家易英、殷雙喜、魯虹都從不同方面給予了高度評價,這已是一個有目共睹的事實。正是這樣一個在油畫藝術領域取得不斐成績的祁海峰,卻又在水墨藝術空間中給我們帶來了一種別樣的和出人意料的感受。
祁海峰的水墨藝術真正打動人的還是其筆下的人物、花鳥。綜觀其水墨藝術圖式,雖然囿于媒材的局限,導致水墨缺乏他的油畫所一貫張揚的那種開張強悍的視覺沖擊及大場面、大氣勢和宏大敘事的震撼,但彌漫其間的那種個體生命的彰顯,仍讓我們清晰地窺視到一種難以遏止的勃勃生機和活力——可以毫不夸張地講,那是一個民族的集體性的生機和活力。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社會轉型期和平崛起的那種自由奔放的激情和昂首闊步的精神。這無疑是其水墨藝術所帶給人們的最大啟迪,這種啟迪也似他的油畫那樣仍然傳達出一種堅韌頑強的力量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作為潘天壽、林風眠的隔代弟子,祁海峰所在浙江美院的那幾年,正是浙美思想最活躍、最激動人心的幾年。那時的浙美不僅成了現代藝術的前沿,更是新潮美術的重鎮,當代藝術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的重要作品及一些重要美術現象皆發端于此。可以說祁海峰生蓬其時,滋養在這樣的環境下,養成了一種求新求變和永不滿足的品性也是當然,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祁海峰不斷變幻視覺方式的緣由,尤其敢于拿水墨來說事的那種自信和勇氣。勿庸諱言,自信和勇氣如果沒有知識、經歷和實力作支撐,勢必如同一紙空文。

畢業后的祁海峰,長期在河北美協工作,這一呆就是十幾年,而這十幾年正是他才華橫溢、激情四射的年代,他把自己的青春激情不僅噴灑在藝術上,也毫無怨言地澆灌在工作上,當人們親歷著、見證著一個美術大省、美術強省的崛起,美術人才輩出時,也就不難理解其工作量的巨大和驚人的奉獻了,對其在藝術上所取得的成績不能不讓人由衷地贊嘆。祁海峰曾戲言:“在美協的這些年,使我少畫了100張油畫,100張啊!那是個什么樣的概念。”可以說祁海峰一直是在兩條線上作戰,一方面要使河北美術工作開好局,上臺階,更上一層樓,向美術強省、美術大省邁進;一方面又要在藝術上尋求突破,工作的壓力,應酬的煩瑣,使他難以有大塊時間來完成油畫的各種準備,但他骨子里又舍不得丟棄給他生命以神啟的繪畫,于是傳統的筆墨紙硯就成為他傾訴的對象。那些充斥著兒時的生活經驗和文化記憶的視覺樣式,不僅讓我們有一種對久已逝去的農耕文明的緬懷,更折射出祁海峰成長的心路歷程。他從一個農村青年到天之驕子,直至成為一方美術界的領軍人物,其間的興衰榮辱、成敗得失、酸甜苦辣,非親歷者難有切膚感受。20多年風雨,彈指一揮間,雖然身份不斷變化,但在藝術上的追求與探索卻一刻也沒有停息。大的油畫創作雖然一時難以集中精力完成。但一有空隙,就筆不離手,幾年下來,還真是在水墨的路途上“陷”得越來越深,同行們的驚嘆雖說是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透過那些閃爍著他的思想光芒和智慧的筆墨,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視覺知識分子對當代社會的豐富思考。

在《春耕圖》《遷徙圖》《踏春圖》《三牛圖》中,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牛的形象多次出現,稍有藝術史知識的人都知道,祁海峰筆下的牛絕非一般意義上的牛,它只是作為一種載體,一個符號,它已超越了牛的物性本身,實際是祁海峰自我心靈的真實寫照。它是一種人性的極力彰顯。關于牛,魯迅曾有“俯首甘為孺子牛”,“它吃得是草,擠出來的是奶”的話語。牛喻指著勤勞、固執和驕傲。在此,我們可以將牛視為祁海峰的
肖像,牛在遷徙中的任勞任怨與任重道遠,牛在踏春中的那種奔騰與激情及勇往直前,舍我其誰的英雄氣概,牛的諸般造型與形象,牛的各種姿態與神情,無不寄寓了祁海峰情感與氣質、夢幻與想象,憧憬與希望,也把祁海峰在當下的生存狀態和思想深度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
祁海峰筆下的牛,既有社會邊緣階層,甚至是社會底層人士的那種奔波、勞頓與艱辛,也不乏對于都市生活的向往和樂觀向上的心態。更有一種和平時期所極力缺乏的英雄主義色彩。本雅明曾言:“英雄是現代主義的真正主題。換句話說,它具有一種在現代主義中生存的素質。”我想說,英雄也是當代社會的主題,當代社會在造就平庸的同時,也時時孕育著欲望與幻想,英雄與理想。在祁海峰的水墨作品中,通過對往事的追憶,讓我們看到了他骨子里的倔強的那種英雄氣質。其實在祁海峰水墨藝術中的牛,既把祁海峰的心靈軌跡暴露無遺的呈現出來,又是他多年的生活理想和信念的有力支撐,可以說通過圖式中的牛,以水墨這種質樸的方式,不僅剖析了自我的心靈,也剖析了內心的體驗。還是易英先生講的到位“不論是形式,還是題材,祁海峰都向我們展示了一種豐富性,他把對藝術的追求與對生活的關懷融合在一起,只要生命不息,只要生活在繼續,他就會不停地讓他的藝術豐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