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天朗氣清的春日早晨,一位慈祥的長者騎著電動自行車,穿過繁華的十里街衢,來到文化藝術市場和大眾一起“尋寶”,讓自己淹沒在快樂的人海中。這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因為這長者是河北省人大副主任龔煥文先生,身居高位的他沒有讓司機開車,也未帶隨從。這種以普通人心態處世的舉止,讓我感動。
在已過去的幾十個春秋里,龔煥文先生是將生命的全部貢獻給了事業,這在他從事過的機關里有口皆碑。他一直忘我地工作著。只是步入晚年,他才抽出時間尋找自己的情趣、年少時的愛好和藝術向往。生命也因此年輕與自在,發自內心的快樂常常蕩漾在臉上。
他首先選擇了書法。從傳統中尋找到了靈感和激情,從漢隸入手,把所有空余時間全部用上,幾年下來作品已奪人心目。五年前,我的辦公室就懸掛了煥文先生的一個斗方,書家和朋友們看后卻不相信出自煥文先生之手,但我證實確是他的墨寶時,大家無不為他的進步敬佩不已。他繼續開拓著書法藝術的領域,真行草隸篆諸體均取得了顯著成就,在他的這本作品集中可見一斑,彰顯了他的才情與刻苦、執著和愉快。一個人尤其是一位工作繁忙的領導人,在如此短暫的時隙內達到這樣專業的水準,我和周圍的朋友們不能不投以敬佩的目光。因之他成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的會員和河北省書法家協會的顧問,是名副其實的事情。
快樂生活的領域是無邊的,只要自己去開拓,快樂永遠屬于自己心態的放松,回歸人性原本的自然之態。龔煥文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從身居高位封閉環境中解脫出來,以平民之心不斷開拓著自己的快樂的人。
他熱愛雅石,尋而藏之,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和白云黑水。從二十幾個省市搜集的奇石凝聚著大自然山川的壯美,和他對祖國的摯愛。他將一方奇石置于書案,可以反復端看幾個小時而不厭,從中找出奇妙之處,并讓老伴也參與了進來。這種舉動實在是挖掘自己藝術素質和文化修養、培植快樂的好辦法。尋到開心之處,一定會開懷大笑和拍案叫絕。雅石藝術,它的珍貴處,我想不在其價值幾何,而在于收藏與觀賞者能與其對話,從而得到那種獨有的發現欣賞的愉悅。
煥文先生把從雅石中開掘出來的快樂寫成一首“雅石頌”(賞石說)。這一長篇韻文我讀過,甚是暢美,更讓人贊嘆的事,他又以精美的隸書寫成十幾米的長卷,一氣呵成,叫人驚訝。那是一種石、文、書三位一體的美妙結合,是一個人執著與才藝內心世界的歡快和弦。觀此一長卷,我心的天壇之壁感應著他奇妙的回響。因之,在他長卷之首我即興揮毫作文,將知音者的心脈也和煥文先生一起跳動起來。
《雅石頌歌——賞石書法作品集》就要付梓了,他自己動手題詩、作文、照像、設計、策劃、排版。這樣親自為之,不僅是心有所愛,而且更折射出一位領導者的平常心和人格修養。在這一點上,我想煥文先生會得到更多人的尊敬。
如初升的太陽一樣,在經過無數個繁忙的日子,傾注大量心血的三結合作品集出版時,作者心中一定是光明一片,興奮洋溢,迎接著這個心中靈光四射之際,作為朋友與知音,我的序文應是一首頌歌和弦于煥文先生的幸福樂段中,愿其更嘹亮,更優美,更悠長,更感人。
金色的秋天在經過夏天的烈日和風雨洗禮之后,多么壯美。生命步入了深秋九月的煥文先生在這壯美的時刻出版了他的作品集,亦更壯美。他內心的太陽將永遠光芒四射,無有暗處。
與雅石、華章、香墨同居,真是人生一大快事!我僅以小文一篇,寄上我的祝福與慕情。
戊子年新秋之時于六德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