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野生喬木(生餅)
茶餅:野生天然茶青,葉薄,整碎度上大葉不平均,香氣帶有陳化后茶香。
茶湯:橙紅清亮,香氣陳老濃香。多道之后湯色依舊,茶性穩定。
口感:入口飽滿綿稠,滋味醇厚,略有澀感,回甘清甜。
茶底:烏綠,略欠完整。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據店主介紹,此款茶是“文山舟”的野生古樹茶,野生茶葉片較薄,古樹高大,當地人制茶時比較粗放,大部分用竹竿或棍子打下茶青,因此茶青不是很完整。或許是因為當時的普洱還沒有被外人所知,亦或許是九龍山的不拘小節使得這道茶沒有一個“周正”的外表,但霸氣十足的茶氣叫人痛快,綿稠醇厚的滋味就這樣讓人折服。
92大益(散茶)
干茶:色澤烏褐,條索肥嫩,帶糯米香氣。
茶湯:栗紅透亮,香氣較濃郁,茶香與茶湯融為一體。
口感:滋味醇厚,茶韻悠長,甘滑醇厚,微甜,回甘快。
茶底:烏紅油亮,芽頭均勻飽滿。
暗中自來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此款茶堪稱大益的精品之一,輕發酵宮廷普洱精選當年嫩葉芽頭制成熟茶,放于陶缸之中任其自然陳化,滋味純正,茶性穩定。糯米香氣從沸水沖下的時候,就蕩漾開來,伴隨著甘甜的茶湯就這樣把老茶滋味留在茶人的心里。
98易武野生古樹(生餅)
干茶:條索緊結清晰有層次,干凈屑少,餅形周正略松。
茶湯:金黃透亮,毫現,略帶蜜香。
口感:入口微苦略澀,回甘鮮爽細膩。
茶底:色澤墨綠,葉邊微紅,礤底肥厚。
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一餅青茶就看出了易武人的溫柔、細心。采摘生長于深山、汲取周圍草木精華的野生古樹茶青,沿用傳統手工制茶方法,從茶青的采摘、曬青到用傳統手工石磨細心壓制,葉片完整,條索清晰,茶氣幽長細膩,一葉一餅無不體現了易武人內斂溫婉的精神。
02千兩茶(黑茶)
千茶:茶柱外形直粗,茶面微有脫落,色澤烏黑,金花茂盛。
茶湯:橙紅微濁,帶中藥香味,有金圈。
口感:入口清甜,滋味柔化,微有當歸味,回甘順滑。
茶底:葉底褐紅,肥厚。
圓景光未滿,眾星粲以繁。青竹纏繞,古樸的外表給人親和的感覺,誰想內里金花璀璨,有如眾星捧月一般叫人驚艷。“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酉州“晉豐厚”老字號出產的黑茶更是叫人贊嘆。新配方研制的黑茶不僅保留了原有的香味和綿長的口感,更提高了其茶冠突散菌的數量,在崇尚自然健康的今天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驚喜。
普洱茶是需要慢慢品味的,普洱茶熱的出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生命轉化的過程中,無不記載著茶馬古道的絲絲痕跡。那隊隊熱情奔放的馬幫,那用時間砸出的深深的馬蹄印,那片片日曬雨淋的茶葉,真正成為大雅之堂貴賓與主人之間互訴衷腸的媒介。那一份份濃濃的情意,除普洱茶瑪瑙般的色澤與歷史久遠的氣息可以表達外,哪一種外物能使之流光溢彩?
普洱茶是歷史的,在于它的古老,在于滇南的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于古籍中“京師尤重之”,在于茶馬古道續而不斷的駝鈴聲……普洱的興起終歸在這個繁忙的現代都市里形成追求樸素與返古、使之成為理想化的寄托。研究普洱茶,研究它的歷史,歷史中能使生命延續的產物,注定要成為現代人的寵兒。每個聽說它的人都想一品為快,成為豐富人生的一種傳奇經歷與享受。小則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大則是文化和歷史的傳承,又可成為品茗時間的夢想,使其在人們的腦海中留下七色的印跡。
后記:四款老茶各具特色,用自己的獨特滋味為我們演繹了一場“風花雪月”的盛宴。品飲最后,店家在我們的盞中添一些溫水,清水入喉,甘甜回味充滿喉嚨,宛如“風”“花”“雪”“月”一同共舞于口,心中頓生對古樹叢林的無邊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