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經濟》記者:小時候的你是一個怎樣的生活狀態?
蘇建誠:從小我就是一個紈绔子弟,18歲之前,不知道什么是對與錯。7歲和高年級同學發生了沖突,就放火燒了人家的房子。第二天那家人向我父親告知了這件事,后來我父親給他們重蓋了一座二層的小洋房,而他們原來住的是木質房子。我至今還記得那家人走出門時,還不忘回頭對我父親說,蘇先生,你的小孩真有膽識。小時候的我和現在很多富孩子一樣,是非不明,黑白不分。因為從來沒有人告訴我真正的價值觀在哪里。

《滬港經濟》記者:作為一個富家子弟,你那時最大的苦惱是什么?
蘇建誠:我從小生活在一個別人吃我的、用我的,然后背叛我的環境下,一個人在那種情況下是很可悲的,這是窮人家的孩子所沒有辦法感悟到的。那時一群小孩做小壞事,最后背黑鍋的也一定是我,因為你是有錢人家的小孩,別人會認為你沒有什么事情干不出來。長大以后,出了什么事情,別人也會說,蘇先生,你來扛吧,我們知道你扛得住的。所以,我對被騙這種事很釋然。
《滬港經濟》記者:長大后,你怎么會產生獨自打拼的想法?
蘇建誠:在四、五十年代的臺灣,信息是相當閉塞的,我身邊的那幫朋友,他們從來都認為我的一切成就都來自于我背后的家族。于是他們視我為魚肉,認為從我身上得到任何好處都是應該的,我連最起碼的尊重都得不到。我一直混混沌沌地活到18歲,忽然有一天就如夢初醒了。我離開家,25歲去了美國。35歲時我賺夠了下半輩子要賺的錢,從美商bonnieinternational公司退休了。我從18歲以后,就沒有再用過家族的錢。
《滬港經濟》記者:從美商公司退休后,你都做了些什么呢?
蘇建誠:3 5歲那年,我衣錦還鄉,回到了臺灣島,我想告訴大家,今天的蘇建誠不一樣了??墒俏液芸煊指杏X到失望,因為他們看著我每天吃飯、打球,過著很悠閑的生活,仍然會說,不過是你們祖上有幾個錢,就炫耀成這個樣子了。當時的心境很難形容,情緒很低落,這時正好有朋友提議去大陸發展,1992年我就來到了上海。我感覺上海是一個讓人很溫馨的地方,在這里我是個全新的人,大家都能看見我的努力,不像在臺灣要生活在家族的影子里。
從1 9 9 2年開始做適合自己的企業,我一直以一種很輕松的態度去面對,對待我的客戶、我的經銷商,都是一種朋友的態度。我告訴自己,50歲的時候我要再次退休,去從事教育事業。現在我51歲了,兌現了自己的承諾,開始做慧泉(中國)國際教育集團的培訓?,F在回頭看,以前那些總裁的名號,對我來說沒有多大的意義,我最珍惜的是交大、北大和清華大學給我的客座教授的名片。
《滬港經濟》記者:許多著名的企業家都把孩子送到你這里學習,據說年紀最大的29歲,最小的才13歲。你希望他們今后會怎么樣?
蘇建誠:我希望他們能夠把父輩的產業順利接下來,我現在教好一個富人家的孩子,就相當于救了幾百個甚至幾千個窮人家庭,因為倒掉一個富人家庭會造成很大的損失,這些富家子弟的未來關系到很多人。
《滬港經濟》記者:如果給富家子弟一個忠告,你會說什么?
蘇建誠:我覺得還不如說給“富一代”忠告,因為“富二代”的思維和處世方式是由“富一代”影響的。“富一代”首先要讓孩子學會花錢,得到經驗,富爸爸不要拿窮爸爸的思維來教下一代。要讓小孩用錢,讓他們認識金錢,才能駕馭金錢;同時,我也要奉勸我們的下一代,不管怎么說,你們和別人相比,已經擁有了一個很好的環境,要好好地珍惜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