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立方“變身”娛樂中心 提供場館賽后利用范本
奧運會結束后,奧運場館“水立方”率先開始了商業轉型,近日起開始在水立方舉辦一臺名為“夢幻水立方”的商業演出。

“夢幻水立方”的演出從國慶節期間開始,為期4個月,要一直延續到春節。曾經的奧運賽場水立方,變成了充滿夢幻華麗景象的水景演出現場,一邊是燈光噴泉簇擁的水池,另一邊則是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的現場演奏,著名指揮家楊洋、男高音范競馬都在現場演出過。
水立方場館的賽后利用策劃了一年的時間。因為在場館建設之前就有相關的預期和想法。殘奧會9月17日結束,20日設備就開始進去,到26號全部的水景設施也都進去了。水池的底層鋪了保護層,在保護層的上面再鋪噴頭、水管。(小杜)
準格爾旗成立漫瀚調藝術研究所
近日,素有“漫瀚調故鄉”之稱的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成立漫瀚調藝術研究所。
“漫瀚調”是廣泛流傳于準格爾旗及周邊地區的地方民歌,以腔調高亢、旋律優美、節奏明快、歌詞生動、情感真摯而深得當地群眾喜愛。1996年,文化部命名準格爾旗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漫瀚調”藝術),2008年,“漫瀚調”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了解,漫瀚調藝術研究所的成立旨在搶救、收集、挖掘、整理瀕臨失傳的漫瀚調傳統詞曲資料,對漫瀚調開展系統的研究工作。這是準格爾旗打造“漫瀚調”這一地方文化品牌的又一舉措。(王榮婷 張璐)
扎魯特旗又發現一處新石器時期古墓群
近日,內蒙古考古研究所在扎魯特旗道老杜蘇木荷葉花嘎查附近又發現一處新石器時期古墓群。這是繼道老杜蘇木南寶力皋吐古墓群之后又一重大發現。
該古墓群位于南寶力皋吐古墓群西南方向20多公里處,和南寶力皋吐古墓同屬于新石器時期的墓葬,初步探測占地約4000多平方米。考古專家將其命名為昆都嶺古墓群。
據介紹,昆都嶺古墓群已試探性發掘1000多平方米,清理墓葬100座,出土文物600多件。(于赫臣)
巴金小說《家》印數達457萬冊
1933年,巴金的長篇小說《家》在開明書店首次出版單行本,到今年整整75年了。近日,在上海舉行的紀念巴金《家》出版75周年學術研討會上,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室主任王海波透露,截止到今年9月底,該社出版的《家》各種版本累計印刷90次,總數達到437萬余冊,加上198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的20萬套“巴金選集”中包含了《家》,《家》的實際印數已達457萬冊。王安憶、趙長天等與會作家表示,與巴老作品的巨大影響力相比,當代文學作品太局限于個人感受,一些作家責任意識缺失,使文學在當下得不到社會的共鳴。(小木)
詩學專著《詩歌:研究與品鑒》引人注目
著名詩人、詩評家楊志學的詩學專著《詩歌:研究與品鑒》最近由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全書由“詩學涉筆”“詩界人物”“詩作賞評”三部分組成,視野開闊,多有創見,是作者多年從事詩歌研究與批評的產物,具有較好的學術品格,引起詩歌界廣泛關注。
楊志學生于上世紀60年代,文學博士。他對詩歌傳播學的研究新穎獨到,詩學理論功底扎實,詩歌鑒賞與創作方面也頗有成績。他的論著誠實、本分、樸素,從不賣弄術語,而是“老老實實地把每句話說清楚,說到讀者心里”,被評論家喻為“剛剛從靈魂泥土里長成的麥粒兒,帶著熱乎乎的溫度,帶著泥土的色澤與馨香”。(欣聞)
近距離拍攝的“圓明園諧奇趣”局部照片被首次發現
由北京海王村拍賣公司舉辦的“中國書店2008年秋季書刊資料拍賣會” ,將于11月9日在京舉行。其中77幅攝制于十九世紀晚期至二十世紀初、凝聚著古都北京百年滄桑歷史的攝影作品,顯得特別珍貴。這些攝影作品是由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森(John Thomson)、托馬斯·查爾德(Thomas Child)、菲利斯·比托(Felice Beato)以及日本攝影師山本贊七郎等人所攝。其中一幅由西北向東南方向拍攝的“圓明園諧奇趣”的作品,經圓明園有關專家看后認為,如此近距離且又如此清晰的“諧奇趣”照片為首次發現。

此次拍賣會共匯集了上自唐人寫經下迄近現代出版物,時間跨度達千年的珍貴拍賣品575件,其中有10部古籍善本在今年3月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中可尋蹤跡。全部拍賣品可歸納為六大亮點,分別是:敦煌遺書、明版古籍、清版古籍、清代文書檔案、名人書札手稿及老照片。其中的老照片曾于11月1日至3日在北京琉璃廠東街中國書店三樓舉辦的“北京百年影像展”中亮相。(吳京波)
畫家范曾向成吉思汗陵捐贈畫作
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著名書畫家范曾將一幅《成吉思汗畫像》捐贈成吉思汗陵永久收藏。同時,他的“沁園春詞”刻石也舉行了揭碑儀式。
據了解,范曾先生用了一年多時間醞釀,最后放筆直取,一氣呵成。畫中的成吉思汗縱馬馳騁,英姿勃發。
在捐贈儀式上,來自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蒙古族中學的同學們用蒙語朗誦了范曾先生的“沁園春詞”。隨后鄂爾多斯市政府有關領導向范曾先生贈送兩匹駿馬和兩套蒙古袍,并為其頒發榮譽牧民證書。(欣聞)
北京舉行第八屆圖書節
第八屆北京圖書節于近日在地壇公園舉行。本屆圖書節緊扣“ 閱讀點燃夢想,創意成就未來”這一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日和各種文化展覽、展銷活動。本次圖書節首次將中央電視臺的《名家大講堂》導入圖書節,還開辟了“青年寫作愛好者講習班”和兒童讀物專區,并邀請青海有關方面參加了活動。
此外,圖書節還邀請奧運冠軍與讀者零距離交流,回味光榮與夢想激情共存的奪冠感受;邀請知名作家、社會名流現場簽名售書和愛心義賣,與讀者一起交流閱讀心得,分享讀書帶來的快樂;邀請部分在京書畫家現場為圖書節助興,抒發首都書畫家對圖書節成功舉辦的美好期盼和祝福。(韓徵)
卓越藝術實驗室舉辦倪海峰個展
2008年9月28日至11月,位于北京798藝術區的卓越藝術實驗室舉辦華裔荷蘭籍藝術家倪海峰個展。倪海峰的藝術實踐起源于對回歸、交換、語言和生產等文化系統的關注。卓越藝術作為推廣和促進當代文化發展的實驗室,致力于舉辦和組織高質量的當代藝術展覽和項目。
在此次個展展出的裝置作品《亞生產》中,倪海峰的興趣在于同樣受制于材料的生產模式,只不過此次的重點已經轉向藝術生產中的社會性生產,后者是通過其勞動的凸顯以及工人和個體的積極參與體現出來的。整個裝置由一塊巨大的用碎布編織成的掛件組成,懸掛在展覽空間的對角線方向,從天花板垂直垂下,帶著輕柔的曲線延展在地面之上。(郝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