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中共政府系統任職的趙曉現在是一名基督徒,據他透露,中國現在大約有1.3億基督徒。這個數字遠高于過去的估計。
如果該數字是事實,則意味著中國境內基督徒數量已超過共產黨員的數量(7400萬),也意味著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基督徒。
目前,教徒數量增長最快的是新教“家庭教會”。家庭教會是私下舉行的小型集會,他們通常在家里,在共產黨的監視之外舉行禮拜。
上世紀50年代,中國國內天主教和主要的新教禮拜堂都變成了宗教事務管理局的分支機構。而家庭教會的地位并不明確,政府既不禁止也不完全提倡。只要能夠避免鄰里不和,并保持集會人數不超過25人,新教“家庭教會”可以勉強被當局接受。
共產黨擔心與之競爭的意識形態在中國境內傳播,因此無奈之下做出選擇:保留小規模的家庭教會。結果是,不會有任何一家教會大到足以威脅其政權,但代價是這類教會的數目不斷增加。
時尚的精神貴族
基督教的傳播往往跟中國的移民遷徙相伴。許多中國人曾在美洲學習,他們在大洋彼岸皈依基督,并帶著新的信仰回家。
在基督教歷史上的中心地區,宗教信仰往往和傳統聯系起來。而在中國,則與現代化、商業和科學相關。“我們是第一代基督徒,同時也是第一代商人。”一名家庭教會牧師表示。
在2006年,趙曉寫過的一篇文章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他在文中說: “市場經濟不鼓勵懶惰,但也不能阻止人們說謊和作惡,而一種強大的信仰可以阻止人們的謊言和中傷。”在他看來,基督教和市場經濟應該相伴而行。
留在體制里
到目前為止,基督教的傳播很大程度上還是信徒的私人事務。但最大的問題在于,由于規模的擴大和信徒的增長使得其前景難以預料,今后是否仍然保持相同傳播方式。不過在目前,無論基督徒還是共產黨人,似乎都樂于繼續維持這種模棱兩可的局面。
“基督徒愿意留在體制里面,基督徒也是中國良好公民的基礎。” 趙曉說。絕大多數基督徒表示,他們并非政治組織,也不會挑戰共產黨的權威。不過他們也承認,與有些公共政策的沖突無法避免,例如沒有一個基督徒會認可目前的計劃生育政策。
鑒于共產黨禁止自己的成員擁有宗教信仰,教會方面表示,他們曾遭到當局的管制。北京家庭教會同盟主席張明選在2008奧運會前曾被趕出北京,并被告知不歡迎他再回來。
實際上,當局對此的態度似乎相當矛盾。2007年12月,胡主席與宗教領袖舉行了會談,并告訴他們“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必須為社會繁榮做出貢獻”。事實是,基督徒和共產黨人彼此謹慎地交織在一起。不過,總有一天基督教會沖擊到政治。
“如果你想知道中國未來的走向,那么你必須考慮基督教在中國的未來。”趙曉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