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8月份開始到現在,熱錢已經完全失去了原有的活力,破壞力和;中擊力已被“閹割”,失去了興風作浪的能力。
熱錢運動方式比較特殊,來去詭秘,從本質上講很難監控,甚至難以察覺,其活動方向和活動方式也受到很大限制。比如近年如何進出中國,就很難被發現。
何處棲身
熱錢的流入渠道不少,比如A股、H股和B股市場,特別是B股市場,面對的是中國大陸之外的他國公司和個人,為熱錢在資本投資上創造了很好的環境。
在中國進出口銀行資深經理趙昌會看來,通過貿易方式進出的難度相對較大,他認為:“貿易過程中一單就是一單,額外支付需要造假,成本很高,這種途徑很難成為熱錢進出的主要渠道。當然也有一些非正規渠道借助貿易進出,但正因為這種渠道不合法,資金流動受到諸多限制,通過貿易渠道流動的熱錢規模很小。”
杜博寧在《對賭》一書中,第一次將境外百慕大群島離岸公司為中國商人洗錢、并造成中國外匯資產每年流失600億美元的驚心動魄的內幕做了小說式的曝露,洗錢和跨國間有組織的犯罪也有可能為熱錢創造機會。從規模和排序來說,趙昌會相信通過這種方式流出去的熱錢處于第二位,規模僅次于證券市場,其他方式與之相比都黯然失色。
不過,國金證券期貨市場總監黃強對此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熱錢在證券市場比例極低,大多分布在房地產和制造業上,而且還沒有走,其主要原因是中國證券市場還不成熟,而且監管嚴格,
對中國來說,熱錢極有可能更多借助海外投資的方式進入中國,中國的股市和基市就是熱錢進入的主渠道之一。中國股市去年的行情異常迅猛,這并不排除很多中國人參與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熱錢為了牟利,以不規則的運動方式造成股市和基市的大起大落。”趙昌會分析說。
熱錢已經成為矛盾的復合體。在目前的情況下,一方面中國需要資本,有比較充足的儲備資源,人民幣處于上升態勢,這是吸引熱錢的理想環境。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管理方式比較落后,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熱錢的流動。
中國缺乏熱錢肆虐的土壤
資本以逐利為本,不存在所謂的“民族性和階級性”,對熱錢的看法也不能談虎色變。趙昌會對熱錢并不持完全否定的態度,他解釋說:“對中國而言,熱錢也有積極的一面,熱錢如果將房地產作為一項事業來做,其積極的一面就體現出來了,因為房地產本身的發展動能巨大,而且產業關聯性很強。”
熱錢在樓市上盡管依托一種比較確切的、可以辨認的實體經濟方式參與,但趙昌會懷疑,中國樓市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被國際熱錢所推動。因為中國太大,城市化進程很快,幾乎所有的商品房都是上世紀90年代以后蓋起來的。
“中國房地產行業能在這樣短的時期內取得迅速成長,基本上取決于市場的巨大需求。不管熱錢以什么方式進來,它選擇房地產行業都不會造成巨大危害。這是因為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還遠未完成,相反,熱錢還會對這個行業產生正面的推動作用。此外在鐵路、礦山建設和制造業方面,熱錢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中國前幾年的經濟發展處于明顯的上升周期,熱錢對中國的破壞作用沒有特別地體現出來。”趙昌會分析說。
中國的金融制度和管理規定限制了熱錢。熱錢進入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賭人民幣升值,通過貨幣掉期也能產生巨額利潤。中國還是一個巨大的貿易體,就像流水一樣,當投資和貿易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產生的巨大金融落差可以為熱錢創造巨大的利潤機會。
熱錢對中國沒有造成太大的沖擊,趙昌會將此歸功于中國的金融管理制度,因為各種規章制度的存在和牽制,給熱錢隨時進出造成了難度。
“美國等西方政府正在救市,我們預計,等歐美市場穩定下來之后,投資于中國市場的熱錢將大量流出,對中國經濟產生巨大的沖擊。從救市開始算起,撤離的時間可能在半年之內。”黃強對熱錢的負面作用表示了強烈的擔憂。
趙昌會認為這種對熱錢的認識過于悲觀,對中國來說,人民幣和市場成熟度是影響熱錢預期的兩個最主要的預期,人民幣自由兌換還沒有時間表,被人們認可、看高。正是因為人民幣是不可自由兌換的硬貨幣,在目前美歐金融危機的特殊狀況下,中國所有貿易伙伴必定面臨經濟衰退的問題,而人民幣卻能保持穩定,這與目前出現的冰島危機和韓元大幅貶值有著本質區別(2007年9月底,韓國政府表示,希望將韓元完全自由兌換的最后期限提前兩年至2009年底,明確了韓元可自由兌換的預期)。
“盡管現在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沒以前那么快,甚至有向下修正的跡象,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8%-10%是可以保證的,人民幣上升依然有強大的升值潛能和動力,長期內升值預期依然很大,熱錢為什么要走呢?”趙昌會對中國經濟的未來仍充滿信心。
危機下的“死錢”
從資本市場來看,正因為人民幣不可兌換,而且中國資本市場管理嚴格,投資銀行數量極少,各商業銀行的業務都受到比較嚴格和規范的監管,股市和基市都還處于試驗期,市場參與者也是影響熱錢的重要因素。熱錢如果大范圍參與,危機時誰來埋單?
“如果沒人愿意和它玩,熱錢就動彈不了了。中國恰好就是這種情況。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缺少食利階層的參與,主要是很多普通居民參與了這個市場,所謂全民炒股其實也是有根據的。老百姓將自己的積蓄和在其他領域的錢投入了股市和基市,這和熱錢是兩個概念,與中國市場的不成熟和貨幣不可自由兌換有相當大的關聯。一個處于初級階段的市場,缺乏玩家是很正常的。這些因素決定,熱錢進入中國難以興風作浪。”趙昌會補充說。
熱錢還在不在中國,有沒有被套牢?趙昌會認為:“這種情況肯定有,但正如我剛才說的,進來的錢多是賭人民幣升值的,希望通過掉期交易賺取理想的利潤,而美國金融危機在事實上給熱錢操縱者造成了巨大困境。因為這些游資來自西方的有錢人,比如對沖基金、養老基金等。這些基金的脆弱在于,當遇到特大金融危機的時候,他們的生命力會受到巨大威脅。”
9月29日,美國眾議院提出的救市方案有很大漏洞,就在當天,美國股市下跌700多點,一萬多億美元市值蒸發。針對國際金融形勢急劇惡化的現狀,趙昌會認為熱錢恰恰是危機中受影響巨大的資金,利潤成果已被危機吞噬,他們的主人是西方人,并不像人們想象中那樣來去自由,因為他們也無法料到問題的復雜性。
“金融危機的影響,從8月份開始到現在,熱錢已經完全失去了原來的活力。其破壞力和沖擊力已經被‘閹割’,失去了興風作浪的能力,這在全球范圍都一樣。從這個角度來看,熱錢已經不再是主要矛盾了。”趙昌會分析說。
這樣看來,熱錢并非造成這次危機后果的主要原因。危機使得眾多基金要么蒸發,要么改頭換面,比如降低管理費和改善資金運作方式。
“由于因為規模驟減,甚至能否繼續存在還是一個巨大的問號,熱錢大規模對抗中國貨幣或流向中國撈取利益也就不可能了。中國是一個很特殊的國家,熱錢進來有來無回。有人認為,熱錢還沒有離開,還會發揮作用,現在還沒到這種風聲鶴唳的時候。即使留在中國,也已成為死錢。”趙昌會肯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