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集團的整體發展與大唐移動(www.datangmobile.cn)的TD模式沖突早有端倪,人才流失正是最危險的信號。

3月下旬,大唐移動最近一個即將離職的是副總裁楊貴亮,這是繼去年12月大唐移動前任總裁唐如安離職以來的第三位高管,與唐相仿,他也在大唐從事TD研發多年,在TD研發、產業化項目中起著關鍵作用,去年3月還主持了面對信產部(www.mii.gov.cn)、北京郵電大學(www.bupt.edu.cn)等專家匯報國家發改委(www.sdpc.gov.cn)產業化項目“TD基站系統開發環境和規模生產能力建設”的驗收審查。TD核心管理團隊的離散,可能會給大唐移動TD發展籠罩上未知前景的陰云。
這也是大唐集團與大唐移動之間關于整體發展與TD模式沖突的高峰表現。11月,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www.catt.ac.cn)將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13%的股權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對此表示興趣的是平安信托,但因種種原因未能達成最終意向。緊接著去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保險集團(www.picc.cn)和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在北京簽署了股權合作意向協議,以15億注資大唐移動。有過中國移動履歷背景的現大唐集團董事長真才基的意圖很明顯,要借國產TD這面大旗,通吃終端制造與系統芯片研發,并借機整合大唐集團內部以往顯得過于獨立的公司,尤其是在唐如安主政時期一直期望單獨上市的大唐移動。
是延續大唐移動一貫的TD芯片研發思路、促成其獨立上市,還是將其研發納入進整個集團的戰略規劃、引進外部投資并加速一體化進程?決策層顯然選擇了后者。
人才變動,表面上暫時還沒給大唐移動帶來太大影響。3月13日,中國移動對TD-SCDMA前期建網工作進行了綜合評比,包括供貨、工程進度、質量、配合力度等方面,承建廣州、上海TD-SCDMA網絡建設的大唐移動綜合排名第一。去年12月25日舉行的“2007年度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上,信產部副部長婁勤儉透露,由大唐移動自主研發的TD-SCDMA終端解決方案目前已與25家國內外終端廠商簽訂了35份技術轉讓及服務合同,合同總額達1.038億元。
依賴中國移動網絡設備和終端廠商技術轉讓,以及展訊等芯片廠商的合作提成方式,事實上之前唐如安的TD戰略已經逐漸顯露成效,但想要真正盈利,也“至少需要兩到三年”,決策層顯然不滿意這種過于緩慢的回報方式。過去數年,大唐移動在TD系統和終端研發上投入巨大,資金缺口高達十多億,之前靠母公司“輸血”、銀行貸款、各項基金扶持得以維系,如今國家大力扶持TD標準,大唐完全可以借機收獲,當然前提是,需要犧牲一部分大唐移動的獨立性。
在2006年周寰因年齡原因卸任時,就有不少憂慮的聲音指出,這對正處于3G沖刺階段的TD-SCDMA來說,無異于當頭一棒,國資委(www.sasac.gov.cn)人士當時解釋大唐繼任者時說,“過去,國資委打算從大唐內部挑選接班人,一度被認為可能性非常大的是主導TD-SCDMA發展的大唐移動總裁。但是,由于大唐的發展存在不少困難,資金壓力比較大,由內部發展周寰接班人可能改變不了大唐的困局,所以,國資委從外部挑選新人才,一方面是為了給大唐注入新鮮血液,另一方面,是為了TD-SCDMA更好地發展?!?/p>
繼任者真才基從中國移動成立開始,一直擔任副總工程師兼計劃部部長,參與過中國移動的網絡規劃和建設,當初被認為會更有利于在TD-SCDMA上與運營商的合作,如今看來,這番預料并未出錯,但是在對集團做整體戰略規劃時,他顯然更重視了解決“資金壓力”,以至于如今大唐移動將面臨關鍵的“人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