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最具革命性的理念不是花里胡哨的新奇,而是將互聯網的精神貫徹到了電力行業,用技術的智能化實現電力行業的市場化,從而極大的緩解電力緊張和電力中斷問題。
近日,美國西部城市,位于科羅拉多州的波爾得(Boulder),這個擁有九萬四千多人口的風光秀美的山城,成為了全美第一個智能電網城市;加州的一位議員也向州參議院提交了關于智能電網的立法案,并批準了因實施智能電網計劃而遭廢棄電力設備的補貼;此外,得克薩斯、佛羅里達、賓夕法尼亞和夏威夷等州也都對此項技術表示了關注。而在去年4月,IBM和總部設在德克薩斯州休斯頓,電力廠商CenterPoint Energy全美第三大國內能源(制造)和輸送公司的宣布將聯合創建一個聯盟,對電力供應網絡進行數字化。在未來的幾個月中,他們將一起邀請美國、歐洲和亞太地區公用事業公司與CenterPoint Energy共同開展一項旨在提供一個交流各種理念和最佳實踐的論壇活動。
所有這些動向意味著,智能電網,這個幾年前還頗為遙遠的夢想,轉眼就讓技術拽著衣角,照進了普通生活的現實。

智能電網之始
提起“智能”,很多人馬上聯想到很多令人眼花繚亂的新鮮科技,然而比起其他方面的智能化,電網的智能化無疑是動作最大,阻力最大,也是未來帶給人類最多環境和經濟方面實惠的工程。因為對于現代發展來說,能源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它成了很多國家發展的關鍵優勢或主要瓶頸。
早在前幾年,智能電網的倡導者就為我們描繪了智能電網供電下的便捷生活:電價不再是一成不變,它會根據一天中不同時段來自動定價,比如晚上用電高峰期,電價自動上揚,聰明的用戶會將一些熨衣服之類的時間靈活的日常程序調整到下午或早上,因為那時候的電價比晚上便宜的多;以前只是電力系統讀取用戶的電表,現在用戶也可看到整個城市的用電情況,從而為自己的用電進行規劃,再也不用擔心停電怎么辦了,因為智能電網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自動恢復,在公用事業人員修理之前,保證供電的連續性。
此外,智能電網還為消費者提供了編程和數據分析的功能。例如,用戶可以控制調溫器的設置,在離開家時命令提高空調的溫度,回到家時再恢復到一個比較舒適的低溫。數據分析方面,用戶可以根據預算調整使用,電器零售商可以根據用戶的使用模式和預算提供更具競爭力的服務。例如,預算有限的用戶可以根據實時信息在使用方式上進行選擇。智能電網還允許用戶以遠程的方式監視和控制各種智能設施。
簡單說,智能電網就是通過傳感器把各種設備、資產連接到一起,形成一個客戶服務總線,從而對信息進行整合分析,以此來降低成本,提高有效率,提高整個電網的可靠性,使運行和管理達到最優化。不僅電力公司可以讀到用戶的電表,用戶也能看到整個城市的電力供求情況,在功能上實現了數據讀取的實時(real-time)、高速(high-speed)、雙向(two-way)。
在得克薩斯州休斯頓進行的一次活動中,CenterPoint利用人造閃電演示了一次模擬停電事件,智能電網在最短的時間內識別并恢復系統中最重要的部分,然后繼續進行全面恢復。系統重新確定輸電線路,從而保證在公用事業公司派出修理人員的同時,幾乎不會中斷為用戶提供的服務。當出現極大規模的停電時,系統通過智能電網的自動恢復功能來實現自動化處理,快速恢復電力供應。在很多情況下,通過恢復電網在CenterPoint的服務區完成修復所要的的時間只相當于平均時間的一小部分。
智能電網中BPL(電信寬帶)技術貢獻不小:比如自動斷電檢測、恢復確認遠程連接和斷開電力服務及可高效的管理程序和讀表能力。
樂觀的利潤空間
表面看來,智能電網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投入,未必在經濟上會為社會創造效益。但實際上,長遠來看,智能電網創造的利潤是巨大的。
根據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采用智能電網,未來20年內將可節省價值800億美元的電能,特別是在高峰期,用電量將至少節省50%。
傳統的電力分配方式,類似于經濟學上的計劃經濟,電力資源沒有被合理配置,造成能源和財富的損失,而智能電網會基本杜絕此類的“浪費”:它會把暫時不用的電賣給其他需要電力的人,使之供或需,都由電力資源市場決定,而從經濟學我們得知,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分配的有效方式。
2006年中期,一家名叫\"網點\"(GridPoint)的公司最近開始出售一種可用于監測家用電路耗電量的電子產品,可以通過互聯網通信技術調整家用電器的用電量。9月份,Grid Point計劃和一家電力公司合作,讓這家公司的用戶用上這種家庭能源存儲裝置。由于智能能源管理系統配備了一臺安裝有Windows CE操作系統的英特爾電腦,因此人們可以利用互聯網來對它進行監控。
智能電網的大蛋糕并不是由電力產業公司獨占。由來已久的技術優勢、經驗和利潤空間的誘惑,使得諸如IBM、Google等互聯網巨頭趕緊在智能電網時代全面到來之前未雨綢繆:IBM指定CenterPoint Energy公司作為全球公用事業網絡聯盟(Global Utility Network Coalition)的創建成員,而Google前段時間剛宣布了一個與太平洋煤氣和電力公司(Pacific Gas Electric (PGE)) 的測試項目。這家公司早就開始與Google、Intel以及其他一些組織合作,進行提高能源效率的研究。可以說,智能電網這項新技術,給全球電力、電信產業,信息產業及所有相關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
就在3月9號結束的2008年度CeBIT展會上,綠色科技成了本次展會的主題。在會上,HomePlug 電力線聯盟及其成員公司展示了許多HomePlug技術的產品。而深入開發HomePlug技術,正是前面我們提到的BPL技術的光明前途。智能電網的發展以環保之名,已經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了。
中國式夢想
關于中國的電網智能化,IBM公司中國區高級電力專家Martin Hauske先生曾經說過,與美國相比,中國電力行業的基礎建設要先進得多,美國有的變電器用了40年,沒有收集數據的功能,中國的變電器卻有,而且很新。他認為,中國電網起點高,實現智能化更容易。
兩個要素是必備的:一個是創建開放的系統,一個是創建共享的信息模式。在Martin Hauske的印象中,中國特別專注科技發展,而美國更注重如何創造更高的商業價值,他認為中國在構建智能電網時要把商業因素加進來,只有把科技與商業結合起來,才能把電網建好和用好。
2007年10月,我國電力最具活力、發展最快的華東電網,正式啟動了智能電網可行性研究項目,已經初步具備了建設智能電網的條件。
在近日IBM發布的未來五年中改變生活的五項創新中,以智能電網為代表的“智能能源”首當其沖。誠然,在全球資源逐漸稀缺的今天,智能電網的出現無疑是一場令人欣喜的革命。然而,當技術準備好的時候,更大的阻力也許來自體制。怎樣將一個龐大體系的舊血液換新,是一項艱難的任務,同時也是一個誘人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