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估計,通過互聯網交友的中國用戶在2008年將突破1.1億人,而“網絡紅娘”有望占據其中的七成份額。
在形形色色的社會交際中,眾多深受傳統思想約束的人群并不善于社交,尤其是不擅長與陌生人打交道。相信經歷著工作壓力大、沒有更多個人空間和時間的職場白領們也深有體會。去年末,新聞媒體報道了“2010年中國將有3000萬男性單身漢”的消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些都說明婚戀市場正在逐漸失衡,但不幸的是,更多的人仍然在上演“向左走,向右走”。
網絡作為信息傳遞的巨大載體,在這樣的環境下充當了怎樣的角色呢?從2004年開始,國內各種各樣的婚戀交友網站紛紛涌現,形成一派繁華的競爭格局。
婚戀交友網站的誕生吸取了美國知名eHarmony婚戀網的成熟經驗。在美國,eHarmony婚戀網可謂家喻戶曉,單身朋友通過在其網站注冊,體驗專業的心理測試,心理專家根據測試結果和匹配系統的支持,幫助選擇適合的伴侶。這種模式可以避免因社交圈小,不能找到滿意伴侶的困境,又能夠了解自身及伴侶的性格及心理特征,從而確定“另一半”。它的精髓就在于開發心理測試問卷,開發匹配系統,先做測試再做匹配,應用心理學原理,提高匹配成功率。
eHarmony的操作模式雖然在美國獲得巨大成功,但照搬到中國卻可能水土不服,只有結合中國的國情和風俗,將其本土化,贏得中國用戶的認可,才是脫穎而出的法則。
隨著國內婚戀交友網站4年的發展,通過互聯網認識自己的另一半已經成為現在中國人婚戀交友的重要方式。一份預測報告樂觀估計,通過互聯網交友的中國用戶在2008年將突破1.1億人,而“網絡紅娘”有望占據其中的七成份額。
安全、健康、真實已成為當前年輕人,特別是都市白領對婚戀交友網站必備的三大要求。其實,婚戀交友網站不僅要考慮安全、真實和隱私,更要具備心理學的專業背景,近幾年,心理學的應用在生活中越來越廣泛。
實際上,婚戀交友正是心理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并且已經有許多成果涌現,比如由國內心理學專家共同研發的“相容性測試系統”和“匹配系統”是就是基于相關心理學的基礎上創建,把兩個在影響婚姻滿意度的36個維度上高度契合的人結合在一起,更有可能獲得美滿婚姻。我相信,專業測試能夠為單身朋友提供幫助,提高情感婚姻質量,促進婚戀交友行業的發展。
生活中,我們對傳統婚姻介紹所已不陌生。那么,婚戀交友網站與傳統婚介有什么區別?一位互聯網行業協會的負責人介紹道,婚戀網站的生意興旺折射出中國年輕人擇偶觀念的變化。30歲左右的網民就是婚戀交友網站的主要用戶。他們伴隨互聯網長大,對傳統的朋友和父母介紹的相親方式不屑一顧。婚戀網站本身是新生事物,有良好教育背景,在工作中經常接觸互聯網的人群自然能夠相對早的接觸到。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后,在婚戀網站表現出其對個人婚戀狀況有明顯幫助的時候,這些成熟的人群開始越來越多的進入婚戀網站。應該說,選擇婚戀網站的用戶越來越集中在有一定物質基礎,有明確結婚需求的成熟群體。2008年,互聯網產業已經基本成熟,但反觀婚戀交友網站卻面臨著許多機遇和挑戰,在4年時間里,各婚戀網站都在測試、服務、形式上不斷探索。時至今日,整個中國的婚戀市場還在規范和培育中,市場在不斷成熟,企業也必須不斷調整。現在我所做的只是在這個行業中,初步樹立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在專業化這條路上,今后還有更長的路要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