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關注的是農產品物流組織網絡構建的問題,以山東省為例在宏觀層面以城市為對象分析比較各城市農產品物流綜合水平,選擇確定合理的物流結點建設物流園區;微觀層面建立各物流主體的聯系,形成不同的微觀物流主體運作模式,使各模式與各級物流結點相配合,構成一個整體協調高效的農產品物流組織網絡。
關鍵詞:網絡;物流結點;微觀物流主體
中圖分類號:F30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8-0090-03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pays its attentions on the problem that how to establish a logistics organizational network about agricultural products physical distribution. Taking Shandong province as the example, it analyses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comprehensive level of each city. The reasonable cities would be chose as the logistics nodes where build logistics park. After that, the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establish links among different micro-logistics main bodies. The different models should be harmonized with all logistics nodes so that a whole coordinated and highly efficient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organizational network could be formed.
Key words: network; logistics nodes; micro-logistics main bodies
農產品物流組織網絡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代表物流園區或物流中心的多個結點和聯系結點的連接共同構成的網狀體系,其中結點位置的確定對整個網絡的高效率運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如何在一個區域內選擇合適的物流結點是農產品物流組織網絡構建的核心內容,要求各結點合理布局以提高物流運作效率,同時避免重復建設帶來的資源浪費。本文以山東省為例探討農產品物流組織間的網絡構建問題,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宏觀層面選擇確定出合適的結點建立區域農產品物流平臺,微觀層面則建立起在已有物流平臺上運作的微觀物流主體間的聯系,來完成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配送等物流各環節以及信息的傳遞,使以上各部分組成一個有機整體。
1物流中心結點的確定
在以一個省為規定區域范圍內,物流結點小至一家企業、一個批發市場或是一個倉庫,大至一個港口、一個鄉鎮、一座城市都可以成為整個物流網絡當中的結點,不可能涉及全部。這里主要以城市為對象研究物流結點的選擇確定,山東省物流業發展迅速,農產品物流網絡也需發展建設,選取山東省各市可以反映農產品物流能力的指標數據進行聚類分析,比較各市農產品物流綜合能力的強弱,進而確定出各城市中心結點的層次建設不同類別的物流園區。從2005年山東省統計年鑒摘錄如下各指標數據:郵政業務總量、電信業務總量、出口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各市交通公路貨物運輸量、各市營業性運輸車輛、公路里程、農業產值,在各種聚類方法中采用分類效果較好,在社會科學領域應用較廣泛的離差平方和法,做出如下樹狀聚類結果(見圖1):

從圖1中可以看到山東省各市按物流綜合能力的強弱可分為四類,濟南市為第一類,然后是青島市,兩市各項指標均排在前列,農產品物流綜合能力最強;濟寧市、臨沂市、煙臺市和濰坊市屬于第三類,農產品物流能力較弱,其余11個城市屬于第四類,其物流綜合能力不適宜作為物流中心結點城市。
濟南市和青島市應作為山東一級物流中心結點城市,重點建設大型物流基地、物流綜合中心,作為山東省綜合物流樞紐。但由于濟南與青島所處地理位置的不同,周圍環境的差異,兩者應有不同的功能定位。物流園區按功能定位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交通樞紐型物流園區,主要指多種運輸方式骨干網交匯的中轉樞紐,或跨區域長途運輸和城市區域配送體系的轉換樞紐,也稱之為全國或區域性物流園區;二是港口型物流園區,主要指緊靠海港、航空港和陸路口岸,與海關監管通道相結合的大型轉運樞紐,也稱之為國際型物流園區;三是城市配送型物流園區,專門從事區域中轉配送的物流基地,同時保障城市商貿和生產、生活為主,也稱之為消費型物流園區。濟南適于建設第一種類型全國或區域性物流園區,青島適于建設第二種類型港口型物流園區。目前,山東省濟南與青島兩市物流園區的建設發展也正符合以上的分析結果。濟南市提出了主要的物流發展目標要成為全國區域物流中心,現在已有西部物流園區、西北部物流園區、北部物流園區、東部物流園區四個園區從事專業化的物流活動。青島市提出了實現多層次、社會化、專業化、國際化的現代物流服務網絡體系的物流發展目標,現在主要有前灣港物流園區、老港物流園區、開發區綜合物流園區、航空物流園區、貨物配送物流園區等為社會提供著各項物流服務。第三類城市應以建設第三種類型城市配送型物流中心為主,選擇流通加工型或者倉儲配送型物流園區的發展模式,既保障產品迅速轉運到一級物流中心結點城市,又為當地的生產、生活、商貿活動服務,建設成為本市區域內的物流運作中心。
2微觀運作系統
在已建立的宏觀層面的物流平臺上解決微觀運作系統的問題,微觀運作的活動主體主要包括農戶、農產品行業協會、農產品加工企業、物流中心、農業集團龍頭企業、批發市場、連鎖超市、合理有效建立這些主體之間的聯系,可以達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和運作最優物流系統目標。
農產品物流網絡中任何一個微觀運作成員的不合作,都將使系統的整體利益受到影響,因此可以采用股份合作制和契約約束制相結合的方式作為系統各成員之間的利益聯接機制,將最大限度地制約成員因為謀取自身的局部利益而影響整個系統的整體利益,激發各成員的合作積極性。但在股份合作制下,必須有某個運作主體起到主導的作用,帶動網絡整體運作,起主導作用的主體有不同的選擇,主要有如下幾種模式:
2.1第三方物流企業主導下的農產品物流模式

該模式是比較理想的目標模式,股份合作制和契約約束制下,第三方物流企業作為系統的物流中心作為股份合作式的法人實體,其他參與成員作為股東。系統中的農民以土地、山林、水面的所有權及其經營權入股,物流中心以資本入股,物流中心與銷售商和生產資料提供商則以契約形式,建立穩定的供求關系。實行勞動者聯合和資本聯合相結合,按股分紅和按勞分配相結合。先進行按勞分配,然后再進行按股分紅,使各方的權益都能得到保證。該物流模式改變了原有時間長、環節多、消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的物流鏈條,即生產者—購銷商—產地市場—運銷批發商—銷地市場—零售商(農貿市場或超市)—消費者,轉變為高效、快捷物流鏈條:生產者—農產品行業協會—第三方物流中心—超市連鎖銷售,減少中間流通環節,縮短產銷距離,降低農產品物流配送的整體成本和過程損耗,保障了物流渠道的暢通和供應的及時性。圖2是以第三方物流中心為主導的農產品物流結構模型。
2.2批發市場為主導的農產品物流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由于批發市場經營者、批發市場上的中間商與市場有廣泛密切的聯系,通過批發市場經營運作可以將有效的農產品物流信息組成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批發市場主體接受下游零售商等企業的訂單,再向加工企業或者農產品生產協會發出訂單,使他們再向上向農戶發出訂單,以指導整個供應鏈上的決策。山東省聞名全國的壽光蔬菜批發市場是這種模式的成功案例。其物流運作的市場規模大、功能完備、設施齊全,服務集約化,市場交易方式先進,建設了現代化蔬菜電子拍賣市場,建起了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按公司制運作,物流服務功能完備管理規范,效率高,其成功經驗值得借鑒。
圖3是以批發市場為主導的農產品物流模式:
2.3超市為主導的農產品物流模式
如今一些大型超市連鎖企業正在摸索以鄉村超市為中心,建立以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運營模式,將當地有特色的農產品進行統一收購,將加工中心前移到種植基地,實現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再通過連鎖超市配送體系,將農產品與加工產品輸送到消費市場。
圖4是以超市為主導的農產品物流模式:
以上各種模式需要與物流中心城市級別相結合,對于一級物流結點城市應選擇第三方物流主導下的農產品物流模式,但建設該模式需要大量資源的支持,同時受到成本回收、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所以對于二級及其以下的物流結點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其他幾種農產品物流模式。總之,農產品各級物流結點需要與微觀運作主體各物流模式有機結合,從而構成一體的高效的農產品物流組織網絡。
參考文獻:
[1] 李劍. 河北省鮮活農產品物流系統構建[D]. 保定:河北農業大學(碩士論文),2006.
[2] 賀峰. 中國農產品物流模式構建:基于批發市場的研究[J]. 農業技術經濟,2006(5):40-43.
[3] 山東省統計局. 山東統計年鑒2006[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4] 李學工. 生鮮農產品進入超市的前提及物流模式選擇——以山東壽光蔬菜業為主要分析視角[J]. 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4-6.
[5] 沈玖玖,龔花萍,劉精棋. 論江西特色農產品物流系統的構建[J].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