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供應鏈企業通過何種契約方式進行協同合作,以達到整體目標的最優,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在一個兩階供應鏈系統中,面對價格和響應時間敏感性市場需求,文章通過引入供應商的激勵—響應時間函數和市場關于價格和響應時間的需求函數,構建了供應鏈的收益混合分配契約模型,最后文章給出了算例分析,驗證了該模型的可行性。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價格時間敏感需求;收益混合分配契約;收益分配
中圖分類號:F2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8-0112-04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SCM that which contract could 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among the enterprises effectivel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ystem optimization. Under a two-phase SCM system on the price and response time sensible market demand, this paper construct a revenue mixed partition contract model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inspirit-response time functionof supplier and the market demand function, and analyze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model via the numeric example in the end.
Key words: SCM; price and response time sensible demand; revenue mixed partition contract; revenue partition
0引言
現今,眾多企業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如何通過供應鏈企業間的協同決策與優化,實現低成本、高質量、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目標,已成為學術界和企業界急待解決的熱點問題。特別是在供應鏈及其企業面對市場的價格、時間敏感型需求下,供應鏈中的各節點企業應該通過何種方式進行合作,如何能夠依照系統整體目標優化各自決策,協調相互之間成本與收益,低成本、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成為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收益共享契約(Revenue Sharing Contract) 是一種有效的供應鏈協調機制。對于在該契約下的由供應商和銷售商組成的兩階供應鏈,供應商提供給銷售商一個較低的批發價格(可能低于邊際成本)并獲得零售商部分銷售收益作為補償, 從而使供應商分擔了零售商的風險, 研究表明收益共享契約可以有效改進供應鏈的運作績效。Pastemack[1]指出,在單周期、隨機需求的情況下,合適的利益共享契約能使整個供應鏈達到協作狀態。王勇等[2]建立了具有價格敏感性需求的利益共享合約模型,驗證了在利益共享合約下的供應鏈能達到協作狀態;然而上述研究都是基于隨機需求或價格敏感需求上的供應鏈協作研究問題,未能考慮市場需求的時間敏感性。在基于響應時間(Response Time)的供應鏈研究方面,Palaka[3]等和So K. C.等[4]研究了在需求對于價格和交貨期擔保敏感的情況下,價格和交貨期的優化決策模型;楊文勝等[5]研究了基于時間敏感需求,構建了收益共享契約決策模型。兩階供應鏈的響應時間主要是由供應商或制造商環節上的生產時間和銷售商環節的物流時間構成,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產時間服從負指數分布,銷售商被動接受供應商的響應時間,并通過改善自身的物流時間,以縮短供應鏈的響應時間。
本文在一個兩階供應鏈系統中,基于價格、響應時間敏感性需求,研究一個供應商和一個銷售商的協同決策, 以達到系統優化。首先引入供應商的激勵—響應時間函數和市場關于價格和時間的需求函數,銷售商預先支付一定的定金給供應商作為激勵,提高供應商的努力水平;供應商在激勵下通過高效安排生產計劃、組織生產,縮短供應環節的響應時間,并以較低的批發價格交付給銷售商,銷售商從而能夠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響應時間滿足市場需求,供應商另外分享銷售商的一部分收益,從而構建了供應鏈的收益混合分配契約模型,文章最后通過算例分析驗證了該模型的可行性。
1模型建立
1.1問題描述
在這個過程中,銷售商和供應商追求各自的收益最大化,會產生“雙邊際效應(Double Margin Effect)”。即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為了謀求各自收益最大化,在獨立決策的過程中企業所確定的產品價格往往會高于其邊際成本,并且各企業的響應時間較長。如果下游企業定價過高,必然會造成市場需求的萎縮,帶來供應鏈總體收益下降。本文所提出的收益混合分配契約模型就是旨在解決這個問題,使供應鏈達到協同合作,即供應鏈能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時間組合將產品交付最終客戶,能提升整個供應鏈的收益,并確保成員企業收益的增加。
1.2符號說明
除前述變量外,另定義變量如下:
4結束語
本文所構建的收益混合分配契約模型是針對價格、響應時間敏感性市場需求背景,對一般收益共享契約的改進。通過研究價格、響應時間敏感性市場需求特點,分析供應商與銷售商的協作關系,引入供應商的激勵—響應時間函數和市場關于價格和響應時間的需求函數,銷售商給予供應商一定的激勵以刺激供應商能以較短的響應時間供貨,兩企業最后以一定的分配系數分享銷售收益,從而保證能以有競爭力的價格、響應時間滿足市場需求,提升整個供應鏈和各節點企業的收益。最后通過算例分析驗證了該模型的可行性。
本文的研究思路對進一步探討復雜環境下的供應鏈協作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文章所引入的供應商的激勵—響應時間函數和市場關于價格和響應時間的需求函數是在一定理想情況下的假設,需要進一步改進;另一方面,該模型將銷售商作為一個面對供應商和市場的決策者,但其可對自身的響應時間(本文假設為常數)根據市場特點進行優化,并且沒有考慮其銷售成本,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因素,以求更深入加強供應鏈企業間的協作。
參考文獻:
[1]Pasternaek, B.A. Using revenue sharing to achieve channel coordination for a newsboy type inventory model[R].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Fullerton,CA,1999.
[2]王勇,裴勇. 需求具有價格敏感性的供應鏈的利益共享合約[J]. 中國管理科學,2005,13(6):29-33.
[3]Palaka K. Edebacher S. Kropp D H. Lead time setting,capacity utilization,and pricing decisions under lead time dependent demand[J]. 1ie Transactions,1998(30):151-163.
[4]So K. C. Song J S. Price,delivery time guarantees and capacity selec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8(111):28-49.
[5]楊文勝,李莉. 基于響應時間的供應鏈契約協同分析[J]. 系統工程學報,2006,21(1):24-32.
[6]武丹,郁義鴻. 企業合作R D模式與收益分配機制及其應用[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6):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