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的《俏夕陽》舞蹈曾獨摘2006年央視春晚歌舞類一等獎??催^《俏夕陽》的觀眾們都不會忘記,它節奏明快、舞姿舒展、動作夸張、服飾艷麗、表情幸福、快樂,演員們完美地演繹出一幅冀東傳統民間藝術畫卷,為全國廣大電視觀眾在除夕之夜奉獻了一道極具民族藝術特色的盛宴。
據《俏夕陽》的編導范錦才介紹,他從1984年開始創作這個舞蹈,1995年就給一些社區的老太太排練,1998年去上海參加文化部舉辦的第四屆老年舞蹈大賽,獲金獎,2004年參加中央電視臺元宵晚會,引起很大反響。范錦才介紹,皮影舞蹈模仿影人生硬、夸張、不協調的動作,強調幽默、詼諧的喜劇因素,是以皮影戲為基礎,大膽改革創新,把影人的動作用真人來表演,更具有觀賞性、視覺沖擊力,動作更具有立體感,真實、形象,表情豐富、生動、活潑可愛,表演空間范圍更加開闊隨意,非常具有開拓性,因而深受廣大觀眾喜愛?!肚蜗﹃枴穼⒐糯び八囆g和現代舞蹈精華巧妙結合,完美設計,獨具特色。
《俏夕陽》舞蹈源自唐山皮影藝術,而唐山的皮影藝術是金代天會(1123年~1135年)年間由中原傳入的。金人攻破北宋首都開封時擄來的“弄影戲”者流落到冀東一帶,“弄影戲”因此在冀東一帶開始流傳?!芭皯颉痹诹鱾鬟^程中,由能歌好樂者在音樂、曲調上作了極大的改動,改用樂亭方言民歌、俚曲,發展成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樂亭皮影戲,進而傳遍了京東。據明萬歷乙卯年(1615年)手抄本影卷《薄命圖》來看,角色已分6個行當,已有文人參與編寫影卷,擴大了題材范圍,增加了劇本的文學性,使皮影戲向更完美發展。清代,皮影戲頗為盛行??滴跄觊g(1662~1722年)《永平府志》載:“上元夕,通衢張燈演戲,或影戲、弓區繞戲之類,觀者達曙?!薄洞笄迩∈ブI廣訓》載:“樂亭生員編撰影戲,用笛隨之,以法昆曲,迄乾隆末年后,以四弦,二胡加入,尤為可聽。北京人亦有學習之者”。《永平府志》載:“影戲者,夜間張幕,置燈、雕刻驢皮之形,隔紙窗演唱成本做事,亦寓勸善刺惡之間。樂亭人喜為之?!逼び皯蛴叭?,仍是仿古代中原皮影戲影人“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的造型原則,以驢皮為原料。其刀法細膩,造型多為陽刻,借鑒戲曲的化妝、臉譜和服飾,加以藝術夸張。影人頭部多為“五分像”(全側面),少數丑角有“七分像”(半側面)。影人高約30厘米。凡男女老幼,三教九流,神仙鬼怪,飛禽走獸,器用陳設,無不具備,著以色彩,涂以清漆,呈透明狀,頗為精致。影窗先為白紙,20世紀后改用白布,橫約230厘米,高約120厘米。演出時,影人緊靠影窗,用燈光將影像映在窗上,透給窗外的觀眾觀賞。影人的形象是否生動逼真,全靠操縱者的技巧。操縱時,要與配唱、伴奏、音響效果嚴密配合。
18世紀,清乾隆乙卯科進士,曾任御前侍衛的楊德潤,在其家鄉樂亭縣新寨出資建立皮影班。從此,樂亭興起豪門大戶養班之風。1907年和1910年,樂亭史家翠蔭堂影班兩次出關,逐漸在東三省許多城市打開局面。1918年樂亭皮影班進入唐山,因地域和方言差別,唐山境內形成了以灤河為界的東派、西派和長城沿線的北派。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為使皮影戲更好地宣傳群眾,鼓舞群眾,服務于人民戰爭,中共冀東區黨委宣傳部于1943年建立新長城影社。
建國后,隨著皮影戲在唐山城鄉的日趨繁榮,劇本創新和舞臺藝術改革,新的劇目不斷涌現。放大了影人、影窗,燈光、布景引用現代科技,增加伴奏樂器,其整體藝術水平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并逐漸被稱為“唐山皮影戲”。唐山市皮影劇團曾先后4次參加全國木偶、皮影戲匯演,都獲得優異成績。“文革”期間,大部分皮影劇團被解散。1978年后,部分社團得到恢復。20世紀80年代以來,唐山皮影藝術家齊永衡出國講學。1985年唐山皮影劇團兩次出國演出,在國際上得到很高評價,被譽為“世界皮影之最”。
唐山皮影戲有著自成體系的演出形式和造型特征,相比全國各地的皮影戲表演,它有著許多非常獨特的地方。首先是采用驢皮雕刻,正面人物的白臉膛,造型是獨特的通天鼻梁;其二是掐著嗓子演唱,這在全國恐怕也是獨一無二的;第三是手抄本劇目非常豐富,而且是照本宣科式的演唱;第四是唐山皮影戲有自己獨具風格的聲腔體系,不與其他劇種同腔共韻,而且素以唱腔婉轉動聽、鄉土韻味濃郁著稱。
唐山皮影藝術不僅走向世界,而以皮影為基礎的舞蹈《俏夕陽》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更充分說明皮影藝術被廣大觀眾所喜聞樂見。
(責編:孫 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