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人們無法評判馬拉多納和貝利誰是真正的球王,菲爾普斯和博爾特誰更偉大也難下定論。他們都是今夏的“外星人”,都在體育界擁有絕對的統治力(只不過一個在水中,一個在跑道上),也都打破了既有體育商業格局。
菲爾普斯比博爾特更早擁有影響力。NBC在2006年就向國際奧委會申請將游泳等比賽挪到北京時間的上午,以保證美國觀眾能在黃金時段看到直播。同時他們還得向菲爾普斯“申請”,這是NBA巨星都沒有的待遇。幸好菲爾普斯說“沒問題”,因為正是他的8枚金牌使NBC的收視率達到近20年來的最高,廣告訂單蜂擁而至。
不過,博爾特的表現更讓人意外。他在勝利后親吻跑道,作出射箭手勢,把自己裹在國旗里向9萬名狂熱觀眾大聲喊叫。博爾特把勝利獻給了祖國,同時,他也不忘向世人展示提在手里的金色彪馬運動鞋——純正的牙買加血統讓他天賦異稟,而商業則給了他更直接的沖刺動力。
即便長期堅持投資小國運動員,彪馬這次仍然有點幸福得措手不及。5年前,當博爾特還是無名小卒時他們就將他簽下,并用強大的商業機器讓其形象在奧運前就遍及全球。在博爾特主動向記者提起“我從沒穿過如此舒服的運動鞋”時,耐克正設法應對劉翔的退賽,而阿迪達斯押寶的蓋伊甚至沒能進入100米決賽。
在取得同樣幾近瘋狂的成功后,這二人走上了相似又不同的商業道路。
奧運會之前,菲爾普斯每年的廣告代言收入估計為300-500萬美元,凱旋之后一切都將被重新計算。北京、倫敦和舊金山——菲爾普斯幾天內參加的商業活動散布在半個地球;信用卡、泳衣和狗糧——菲爾普斯代言的產品五花八門。澳大利亞明星經紀人馬克斯·馬克森略帶夸張地將其稱為“10億美元”先生,事實上,菲爾普斯將超越大多數NBA和MLB、NFL球星,成為最具商業影響力的運動員之一。
實際上,菲爾普斯走的是一條沒有太多懸念的美國式的體育商業之路,只是奇跡般的勝利將他的光環以幾何級數放大。博爾特的命運卻不一樣,雖然眼下他與菲爾普斯享受著相似的勝利、參加著大同小異的商業活動,他的成功卻不是“美國夢”的實現、而是牙買加30年前“惜才政策”的產物。博爾特是對抗歐美“田徑移民”的忠實戰士,拒絕過多家美國大學的田徑獎學金。盡管他不可思議的成功和張揚的性格讓他、成為最受歡迎、最引人注目的體育明星之一,但沒人知道他能在牙買加堅持多久。那里最好的田徑俱樂部的訓練設施也還停留在20多年前的水平,一旦失去或功的庇護,人們很可能不會再像今天這樣為他狂熱歡呼。另一個問題是,彪馬將如何保護它的這個珍貴“財產”。如果博爾特成功地融入由大公司、大媒體、大把鈔票和大眾狂熱所構筑起來的商業體育網,他在商業上的價值能 得到最大限度的實現,但背負上沉重的名利負擔后,這個才22歲的年輕人還能像昨天那樣不經意就突破人類極限、成為億萬人的偶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