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媒體巨頭們積極扶植的Hulu逐漸展現出成為網絡時代電視網的另一種可能性。
“我在兩年前就說過只有白癡才會收購YouTube。最終,谷歌做了這件瘋狂的事……YouTube的商業模式是失敗的,在現在的條件下也沒什么希望。這都是因為Hulu。”
馬克·庫班(Mark Cuban)在今年6月16日的博客上寫下這些“狂言”。這位身兼NBA達拉斯小牛隊老板和高清有線電視頻道HD Net所有者等多重身份的億萬富翁從來沒有喜歡過YouTube,Hulu的出現讓他更加堅信了這個風靡全球的視頻網站未來岌岌可危。
但是,什么是Hulu?因為尚未進入中國,知道它的人遠不如知道YouTube和土豆、優酷的人多,而在美國,Hulu已是最受歡迎的視頻網站之一。根據尼爾森的調查,Hulu在4月份將Google Video擠出局成為全美排名第10的視頻網站,其與合作網站的視頻觀眾人數超過美國所有電視臺網站的獨立訪客人數。考慮到這是一個一個月前才正式開放注冊的網站,YouTube確實應該對Hulu保持足夠的警惕。
實際上,視頻網站的世界已十分擁擠。無論是YouTube等視頻網站還是雅虎等門戶都希望從這個價值十幾億美元并迅速增長的行業分羹,而傳統的內容制造商也不希望在新時代失去曾經的優勢和地位,Hulu正是美國國家廣播環球公司(NBC Universal)和福克斯廣播公司(Fox)在2007年3月共同投資建立的。除了NBC與Fox的內容,Hulu還與索尼、米高梅、華納兄弟、獅門影業及NBA等80多家內容制作商合作,而美國在線、雅虎、MSN和MySpace等大小網站都是它在渠道上的合作伙伴。這意味著,你可以在Hulu及其合作網站上免費看到高質量的完整長度的《辛普森一家》、《24小時》和《非常嫌疑犯》等新老電視劇和電影。
盡管如此,當這個視頻新丁在當年lO月底“含著金湯匙出生”(發布Beat版本,進行內部測試)時,硅谷乃至整個IT業看好它的人并不多。人們以為這不過是舊媒體的又一次“垂死掙扎”,但很快事情向另一個方向發展——Hulu結束測試時已擁有500萬用戶和無數贊美,被認為是迄今為止傳統電視、電影工業向互聯網接軌最成功的案例,是對YouTue的有力挑戰,甚至很可能給整個視頻行業帶來顛覆性影響。
這一切是怎么發生的?
最簡單方法、最佳體驗、最高質量
Hulu的“成功”花費了一年的時間和1500萬美元,比起它所引起的反響,這些投入不值一提。與所有舊媒體巨頭一樣,NBC和Fox很清楚好日子已一去不返,它們認為應該通過自己的網站便捷、合法地傳播自己的內容,這樣才能在網絡廣告市場上取得應有的回報。這個想法在谷歌買下YouTube的那個夏天變得緊迫起來,當2007年春天到來時,NBC和Fox宣布將建立一個提供高品質視頻的網站,8月,網站被命名為Hulu。
兩大媒體巨頭選擇了在亞馬遜工作了9年的杰森·卡勒(Jason Kilar)來執掌Hulu。卡勒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放棄位于加州圣塔莫尼卡的豪華辦公室來保證Hulu的獨立性,而他招募的第一個人是身在北京的艾瑞克·馮(EricFeng)。
馮是美籍華人,曾經在微軟工作過幾年。他在2006年創立的魔擊體(mojiti)是一家幫助用戶通過對視頻進行剪輯和添加評論來獲得更多交互享受的網站,在卡勒的邀請下,馮的開發團隊整個搬到了Hulu。當與《環球企業家》談到這段往事時,馮對魔擊體的消失并沒有太多傷感:“魔擊體與Hulu的目標和商業模式完全不一樣,但這是外面的人看到的東西,對技術人員而言,技術就是技術。從開發的角度來看,寫的東西有更多人用、市場更大,現在感覺更好。”
某種意義上說,魔擊體相當于Hulu的“練兵場”,它們都是由同一種語言編寫的,因此后者才能迅速上線。馮在2007年7月把團隊帶到Hulu后立刻開始工作,8月6日寫下第一行代碼,10月29日發布測試版。
Hulu的目標是讓人們用“最簡單的方法以最佳體驗看到最高質量的視頻”,這個從未真正實現的簡單理念正是Hulu的機會所在。Hulu簡潔優雅的設計和無以倫比的用戶體驗出自技術團隊的精心打磨: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優質視頻都是經過專人挑選、上傳、測試,可以選擇是否添加字幕,并能把瀏覽窗口放在桌面的任意位置。
這一切之所以能實現,很大程度是因為Hulu是一個“技術公司”——100多名員工中70多人是技術人員,其中40%在北京工作。中、美兩邊的技術團隊可以實現“24小時”開發,但研發速度并不是制勝關鍵,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體驗和功能。用戶可以將Hulu的視頻放在自己的博客上,甚至可以選擇放出哪一部分。中國團隊為Hulu開發了一項重要功能:搜索所有的視頻網站,包括競爭對手。比如在Hulu上搜索美國廣播公司(ABC)的《迷失》或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犯罪現場調查》時,雖然Hulu與這兩家公司并無合作,但仍提供它們網站上這些劇集的地址。你甚至可以通過博客上Hulu視頻瀏覽器里的搜索框進行搜索。“我們需要通過這個提升使用者的體驗,讓他們喜歡上Hulu,這樣才有更多用戶,應該先強調體驗再說商業”,Hulu開發總監楊延皓對《環球企業家》說。
Hulu的理想是成為一個可以看到所有專業視頻的地方,在這里你不用知道哪個節目屬于哪個電視臺,又在什么時候播出,你只需要記住節目的名字然后搜索,如果Hulu不能給你提供相應的視頻,那么就給你提供相應的網址。
舊媒體的新寵兒
“大眾用戶、傳統媒體公司和廣告商是我們的3個客戶,”馮這樣告訴我們。
廣告是衡量視頻網站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準,庫班看好Hulu而唱衰YouTube的一個證據就是前者在每視頻營收和每用戶營收這兩個關鍵數據上大大優于后者。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尤其是Hulu的廣告是不可跳過的。這通常被認為會激起用戶的反感,但Hulu聰明地化解了這種負面可能。
首先在22分鐘的視頻中Hulu只搭配2分鐘的廣告,是電視的1/4,考慮到視頻的高質量,這并非不可忍受;同時,用戶對廣告擁有一定控制權,在某些視頻中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相應的廣告,或者選擇在開頭看一段電影預告片來抵消廣告。事實證明,Hulu的廣告效果非常好,若以每千人為單位對廣告計費,Hulu的所得比電視臺在黃金時段所得還高。
這樣良好的效果自然會吸引到廣告客戶,而且對于注重品牌的大公司而言,它們更愿意將自己的形象與專業、合法、制作精良的內容聯系在一起。Hulu的每個劇集都與獨家贊助商聯系在一起,尼桑就選擇了NBC的熱播劇《英雄》,對它而言,這就等同于跟隨消費者而行。其他的廣告客戶還包括通用電氣、麥當勞和加拿大的RIM等。
Hulu在互聯網和視頻網站上的專業表現很難讓人將它與NBc和Fox這樣的傳統媒體聯系在一起,人們想當然地以為在這對一個屋檐下新舊媒體間會充滿矛盾和糾紛。“NBC與Fox很支持我們,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它們選擇了亞馬遜背景的杰森,而不是某個媒體背景的人,所以一開始目標就很清楚。它們想的是未來和未來的機會,Hulu是它們的一項投資。我們很清楚彼此的價值在哪里,Hulu不會評價NBC的電視拍得好不好,NBc也不會來干擾Hulu用什么語言和服務器。”從馮的評論可見,兩大媒體十分聰明地選擇了“放權”,避免了用過度“溺愛”扼殺這個大有前途的新生兒。
在YouTube遭遇商業化瓶頸時,Hulu的道路從一開始就顯得一帆風順,但馮并不認為Hulu會在將來取代YouTube。二者的交集并不大,因此很可能在未來平行發展,就像人們總想在視頻網站看到優質而專業的電視劇和電影,人們也總想自己動手表達自己。Hulu并不覬覦前者在Web 2.0世界的呼風喚雨,在馮看來,Web 2.0視頻網站的功能很多,重要的是選擇什么是不做的,太多的功能只會讓用戶感到迷惑。而Hulu所選擇的功能就是“高品質”,以質量和內容取勝,這一點無論在什么時候都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