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會的圣火熄滅后,人們逐漸從興奮與激情中回過神來,看到的卻是一片慘淡的全球經濟。
各大經濟機構發布的報告幾乎都在宣告全球經濟的放緩:美國、歐元區、英國和日本等五大經濟體中的4個在衰退邊緣掙扎;美國經濟的疲軟傳染了西歐和日本,正在向新興經濟體滲透;高油價讓中東和北非經濟受到提振,但代價是全球其他地區經濟出現下滑……
這樣的新聞并不新鮮、但如果同時出現在眼前,人們仍不免感到震驚。關于全球化導致的經濟連帶效應在過去的一年里得到充分的證明和認知,但在彼此拖累。影響的同時,各國仍有自己的難題:當美國政府在去年以減息和退稅來對抗經濟下滑時,新興市場國家卻在與通貨膨脹搏斗,同時還要堤防來自地球另一端的負面影響。全球經濟的復雜性不容小覷,制造、貿易、消費等諸多環節和各個地域緊密相扣且大多具有雙重影響,如何在大環境下調理好自己的小環境,是對各國經濟學家智慧的極大考驗。
英國:
受基礎建設投資和產品產量下降影響,英國二季度的GDP增長只有0.2%,比第一季度下降了0.1個百分點。
經濟學家認為,即便英國中央銀行在年底前降低利率,也無法挽回英國經濟目前的頹勢。
荷蘭:
當公司紛紛撤回投資,出口額下降,荷蘭經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根據路透社的數據,作為歐洲第五大經濟體,荷蘭二季度的GDP增長僅為0.2%,比第一季度下降了0.2個百分點。這是三年來第一次出現的季度GDP增長下滑。
盡管經濟學家認為荷蘭整體的經濟增長會高于歐洲平均水平,達到2.25%,但據ANP報道,荷蘭政府在預測2009年GDP增長時將原來的1.25%修改成了1%。則跌到了74億。其財政赤字在GDP中的占比為10%,比重僅次于美國。
讓政府恐慌不已的是,西班牙今年的GDP增長預計只有1.6%,大大低于去年的3.8%。根據西班牙政府提供的數據,通脹指數高漲了5.3%,達到1993年以來的最高值。債務違約率也上漲了172%。
美國: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德國第二季度GDP比第一季度萎縮了0.5%,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這是德國自2004年第三季度以來首次出現經濟萎縮。
比起第一季度,德國在二季度的基礎建設投資大幅降低,歐元走強和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抑制了德國的出口需求,而7月高漲的CPI讓德國的通脹指數保持在15年來的最高水平,削弱了國內消費能力。
經濟學家認為,德國第二季度GDP下降是第一季度強勁經濟增長的反沖。但高油價,歐元走強和全球需求降低為前景蒙上陰影。但德國政府仍將今年的GDP增長定在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