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扭轉美國337調查中的被動局勢,中國企業(yè)成當提高自身的應訴能力。
美國企業(yè)已習慣將337調查作為商業(yè)手段之一。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中國企業(yè)是美國專利制度的門外漢,沒有金錢、時間和“能力”贏得這場專利戰(zhàn)。他們輕信中國企業(yè)在被訴后會放棄抗辯的權利,企圖不戰(zhàn)而勝。
為扭轉這種被動局勢,中國企業(yè)應當提高自身的應訴能力,提前了解被訴后的抗辯方法。這樣能夠與美國企業(yè)站在同一個訴訟高度,從容應對。557調查的抗辯方法分為實體問題上的抗辯理由和程序上的對抗手段。實體問題上的抗辯理由包括:不侵權(Non-infringement),專利無效(Invalidity),國內產業(yè)(Domesitic Industry),不當行為(Inequitable Conduct),銷售限制(On-Sale Bar),權力懈怠(Ladles)以及禁止反言(Estoppel)。程序上的對抗手段包括:申請專利重審,反訴(Counterclaims),回避設計(Design Around),證據披露(Discovery)以及商業(yè)關系(Business Relationships)。以下是對抗辯理由和對抗方法的解釋。
實體問題上的抗辯理由:
不侵權抗辯:即指向法庭抗辯你的專利并不侵犯原告企業(yè)的專利,這是實體問題上最基本的一種抗辯理由。專利法上的侵權分為直接侵權、教唆侵權或引誘侵權以及間接侵權或協助侵權。企業(yè)要進行不侵權抗辯,首先要將自己和原告的專利進行侵權分析。侵權分析是337調查的重頭戲,在專利申請和應訴的各個過程都至關重要。
專利無效:進攻是最好的防守。有數據顯示,如果深究美國的專利,幾乎一半都屬于無效的。美國專利規(guī)定有許多,包括新穎性,非顯而易見性,實用性,可實施性,書面說明,明確性,最佳模式以及專利申請人是真正的發(fā)明人等。
國內產業(yè):337調查中,原告必須證明其在美國國內存在或者正在建立相關產業(yè)。判斷標準是:1)有廠房和設備投資:2)有勞動力和資本投入:3)有工程研發(fā)和許可。上述三項只要具備一項就可滿足國內產業(yè)的標準,認定十分寬松。
不當行為:專利的申請必須建立在對專利局誠信義務的基礎上。申請人有義務將其所知的與申請案相關的信息,對美國專利局誠實告知。否則將導致整個專利申請構成不當行為,甚至構成欺詐。
銷售限制:發(fā)明人必須在開始進行銷售行為起一年內,提出專利申請。企業(yè)一般可以在下文所述的證據披露環(huán)節(jié),要求對方披露其銷售記錄。
權力懈怠:權利人若在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后,不合理地遲延起訴,并且該遲延給侵權人造成損害的,就構成權利懈怠。一旦如此,權利人就不能要求起訴前的侵權損害賠償。企業(yè)對于這點應提高警惕,注意保護自己的權利。
禁止反言:指專利權人用某種方式已保證不對第三人實施專利權,且第三人合理地依賴該保證時,法律將禁止該權利人的侵權賠償要求。在實施專利權的威脅發(fā)出后,長時期的不作為也會構成禁止反言。如果對方在訴前與您接觸,企業(yè)一定要妥善保存好所有的來往通訊記錄,包括電子郵件,電話,傳真等等。
程序上的對抗手段:
再審查:若握有讓專利無效的文獻或專利,任何人在任何時間皆可使用“再審查”,要求專利局對專利重新審查,企業(yè)不僅能在法庭上抗辯對方的專利無效、也可以向美國專利局申請對原告專利再審查。
反訴:反訴的事由可以包括侵權訴訟、不正當競爭、壟斷以及惡意干擾商業(yè)關系。當企業(yè)被訴侵犯專利權時,可以仔細研究一下對方正在使用的專利。若原告產品中涉及到你的專利,那么可以大膽向法院提起針對對方產品的專利侵權訴訟。此效果在于分散原告的注意力,令其腹背受敵,使企業(yè)與原告的訴訟地位趨于對等。
回避設計:企業(yè)可以根據對方產品及其專利來修改自己的產品,通過一種迂回的方式避開原告專利。回避設計的基礎來自于侵權鑒定的能力,只有了解了侵權鑒定的法規(guī)與邏輯,才能進行回避設計。
證據披露:美國專利法允許雙方在審判前互相收集對方公司的內部證據,并要求雙方履行誠實披露的義務。證據披露是極為耗費時間和金錢的環(huán)節(jié),尤其應當得到企業(yè)的高度重視。
商業(yè)關系:商業(yè)關系是企業(yè)能利用的關系網絡資源,如果企業(yè)被某公司訴專利侵權,而原告公司可能不知道,它旗下子公司和其他企業(yè)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此時可以通過這家子公司聯絡其母公司,取得商談機會,從而達成“雙贏”的戰(zhàn)略,化解訴訟這場惡戰(zhàn)。
(作者為美國盛智律師事務所上海辦事處知識產權法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