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迷的大陸資本市場擠出的資金仍難以成為拯救臺灣股市的現實選擇。
對于臺灣股市來說,英俊的小馬哥不是“靈藥”,而是“毒藥”——年初,當臺股在9000點徘徊時,馬英九的競選口號是“讓臺股升至10000點!”但是在他上任之后,臺股并沒有給這位新選“總統”面子:截至8月27日,臺灣加權指數已經下跌到7080.97,甚至跌破了“阿扁防線”,即陳水扁在職最后一年的7384點防線。
新官上任的馬英九倍感壓力,從6月底開始,便緊急展開了一系列救市措施。
6月26日,臺灣“行政院”一口氣出臺5項利好政策:間接開放大陸資金投資臺股、臺港“指數股票型基金”雙掛牌、放寬境內外基金投資陸股、開放券商“間接登陸”、開放香港證交所掛牌企業回臺發行TDR。
7月3日,臺灣“行政院”再次研商通過“重新檢討放寬基金投資涉陸股之海外投資比率”案。
7月31日,在臺灣“行政院”的每周例會上,通過了一項進一步向大陸開放臺灣金融市場的最新計劃,這項新計劃是臺灣對大陸5項利好金融政策的實質性延伸和進一步放開。不僅允許大陸QDII直接去臺灣證券市場投資,而且即日起計劃允許陸資持股比例超過20%并且已經在其他地區交易所掛牌交易的企業赴臺灣本土上市。但仍會禁止在中國大陸注冊的企業赴臺上市。而對于陸資持股比例超過20%,但尚未在其他地區交易所掛牌交易的企業赴臺灣本土上市,金管會仍需要就這一問題與臺灣“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臺灣最高大陸政策決策機構作進一步磋商。
對于這樣的政策,大陸方面的很多人士并不看好。銀河證券國泰基金研究部一位邱姓研究員介紹:“臺灣的市場容量太小,臺灣最大的一只基金放在大陸市場只能排在后十位。”一位資深財經媒體人士也認為,在短期內,這一政策不可能提振臺灣的股市;而且,在兩岸簽署諒解備忘錄之前,根據大陸的規定,QDII至多只能向未簽訂諒解備忘錄的國家和地區投資11.3億美元,如此有限的資金對于大陸投資方來說也難有斬獲。
臺灣的股民們也早已習慣了大選年之后的股市下跌。15年前從臺灣出走,全家來到上海定居的許敏哲告訴《環球企業家》:“每四年的大選過后,股市都要跌一跌。”每次當局新舊勢力更替之際,贏錢的人退位回家了,新上臺的人則忙著收拾殘局。
正如這次民進黨和國民黨的博弈,在選舉期間,民進黨強制壓平物價,并且通過郵儲、勞保、勞退、退撫四大基金一路護盤,遇低買進,維持著股市表面的繁榮,選舉結束之后,馬英九不得不將物價調至正常水平,引發了暫時的通貨膨脹。
但是深諳此理的許敏哲此次也被套牢了:“在今年兩岸開通旅游之前,我回了一次臺北,當時預計隨著兩岸關系的改善,大陸的消費會刺激帶動臺灣的旅游經濟,這才大量買進了一個名為劍湖山的旅游股。”其實此回很多深套其中的臺灣股民都是出于和許先生一樣的初衷。
許敏哲原本思量著奧運后,臺灣正值秋冬時節,氣候宜人,旅游業相當有吸引力。而劍湖山不僅有游樂場,還是臺灣最大的酒店集團,共有一千多個房間。沒想到,宣布兩岸直航以后,股價跌了一跌,因為飛機需要經停香港,與原來大家期望的直航性質不一樣;宣布直航票價后又跌了一跌,因為票價比預計貴了20%,如今,許敏哲手中大量買進的股票價值已縮水至當初買進價格的一半。
重演香港軌跡?
其實,歷數過去十年間,對臺灣股市影響最大的就是兩岸關系,一旦兩岸關系出現危機,外資和當地股民都會紛紛抽離。
而當兩岸關系趨于穩定,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時,甚至連華爾街投資大師羅杰斯也對臺股表現出了興趣,他在今年4月份首次買進大量臺股ETF,雖然臺股并未對羅杰斯的青睞報以笑臉,但是羅杰斯仍在靜觀其變,他認為,目前的臺股本益比相較于中國大陸、印度等其它金磚四國的新興國家偏低,指數具上漲空間。簡言之,臺股目前還十分的便宜。
然而占據臺灣投資市場64%的大量本地散戶卻沒有羅杰斯這般有底氣,因為在臺灣普遍存在“融資、融券”的現象,即透支買股,當股票上漲,個人投資者以2.5倍的速度積累財富,而一旦行情下跌,所有的股民都十分恐慌,而在總人口2300萬人的臺灣,股民的數量高達為800萬人。
這也是臺灣股市穩定性差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美國的次貸危機也對臺灣股市造成了直接的影響,90年代臺灣的電子產業開始蓬勃發展,主要依賴于對美國的出口,諸如摩托羅拉手機、Iphone等一些美國大的電子產品OEM、ODM訂單至今仍然是臺灣的企業在加工,而電子制造業板塊的成交額一直占據臺灣股市的7成。
然而次貸危機對臺灣造成的最直接效應就是來自美國公司的訂單大幅縮減,挑大梁的電子板塊走下坡,臺灣的股市也就跟著一蹶不振。常年在臺灣和上海之間做投資的臺灣私募基金經理陳宏烈對兩邊的市場都非常了解,他認為今后十年臺灣的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需要依仗和大陸的貿易往來。
陳宏烈對《環球企業家》做了個形象的比喻:“十五年前剛來大陸的時候,臺灣股票市值的上市公司任何一家就能把中國所有的股票買三次。如今,雙方互換了個位置。”然而他也認為,最低谷也就是新的起點,新的價值點。臺灣的股市已經壞到不能再壞了,所以才有投資的價值。
雖然失去美國這個出口優勢的臺灣電子制造業板塊暫時不適合去投資,但臺灣觀光業、航空業、百貨、旅游業都會因為大陸旅游業的開通而逐漸受益。另外,陳宏烈尤其提到臺灣的基礎設施建設板塊也是高利潤增長區,因為旅游業的開發勢必會增大對臺灣內部基礎設施的需求。
除此以外,臺灣的公司還有一大優點,每個月公布一次財報,財務狀況透明度相對較高。對于大陸的個人投資者而言,一旦兩岸簽署合作備忘錄,臺灣的股票確實存有投資的價值。政治是經濟繁榮的大前提。
與此同時,臺灣的基金公司已經開始摩拳擦掌。臺灣最大的ETF基金公司寶來投信總經理劉宗盛向《環球企業家》透露,公司已經開始聯系投信投顧工會,希望能夠同香港的證監會、基金工會IFA一起在香港規劃一個大型的臺灣基金嘉年華,宣傳臺灣證券市場的投資價值。因為香港是接近大陸投資者最好的平臺。如果兩岸金融法規進一步開放,還希望能夠把此類活動延伸到中國大陸去。
“兩岸簽訂備忘錄指日可待,大陸人對香港市場從懵懂到投資,不也正是這十年間的事么!”劉宗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