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后端坐在電視機前的“沙發土豆已移情別戀
在過去的數十年間,電視都是人們的主要娛樂方式,但現在,它遇到史無前例的挫折。
市場調查公司尼爾森的數據顯示,美國電視臺今年5月在黃金時段的觀眾比去年同期減少了600萬,像《美國偶像》和《犯罪現場》這樣擁有強勁收視率的電視節目都遭遇收視低谷。即便在電視仍然占據主導地位的中國,2007年黃金時段收視率也比一年前下降了1%左右。
誰偷走了這些原本在晚飯后就會習慣性地端坐在電視機前、并樂于成為“沙發土豆”的人?
工作、電影、電視點播、互聯網、甚至可能是全球熱賣的游戲機Wii答案不一而足。不過,這些消失的觀眾并非對電視節目失去了興趣,他們只是通過其他途徑“看電視”,比如YouTube和錄制電視節目的TiVos。對電視臺而言,尤其糟糕的是這些從電視機前叛逃的人們主要是廣告商最重視的18-35歲的消費群體。這些人總是對新事物躍躍欲試,不喜歡被電視的固定時段束縛,因此當Tivos和網絡能提供隨心所欲的節目表,誰還愿意坐在電視機前傻等呢?
數字時代正在逐漸消解所有曾經讓廣告商無比青睞黃金時段的原因。電視廣告一度被視為是直接而即時的,不過這是與平面廣告相比,當互聯網崛起后,形式更多樣、反應更迅速的網絡廣告立刻使電視廣告失去了曾經至高無上的地位。而Tivos等數字視頻錄像技術的普及,使人們能夠輕易跳過不喜歡的電視廣告。
黃金時段的收視率下降以及相應的廣告危機已經在悄然蔓延,就連電視產業和互聯網發展水平均遠落后于美國的中國也不能幸免。當然,1%只是很小的數字,這意味著中國的電視臺尚未遇到美國同行所必須面對的激烈變革,所以在晚上8-9點仍然能締造出45%以上的高收視率。
雖然中國電視收視市場研究機構CSM研究員左瀚穎告訴《環球企業家》,“中國電視產業目前的情況還不會給廣告商的選擇帶來太大影響”,但不可忽視的是在過去幾年間,中國黃金時段的收視率同樣在持續下跌。2007年,15-34歲的群體人均每日收視時間比上年下降了7%以上。
因此,無論是否嚴重或緊迫,黃金時段的逐漸消失都是電視產業必須直面的問題。傳統電視公司采用各種方法挽留正在流失的觀眾,左瀚穎表示,國內不少衛星頻道開始開辟晚上10點以后的“后黃金時段”,通過獨播劇、境外劇和經典劇等來構造深夜時段的收視高峰。但對被網絡侵蝕頗深的歐美電視臺而言,擁抱新媒體或許是更有效的方式。
英國BBC自己的視頻網站iPlayer自去年12月正式推出以來,因為良好的用戶體驗和熱門的節目,現在的每月獨立訪問量已經達到220萬。而在美國,與視頻網站或社交網站合作早已是電視公司“自救”的手段。福克斯與NBC在3年前成立了hulu.com,CBS的節目也已出現在Joost、MSN、Bebo等十幾個網站上。最近,迪士尼旗下的ABc也開始和視頻網站Veoh合作,提供ESPN中的比賽精選及包括《迷失》、《絕望的主婦》、《丑女貝蒂》等在內的所有ABC黃金時段劇集,甚至為這些節目和廣告的流量向Veoh支付酬金。
不過,急于“觸網”的ABC用來保證廣告收視的手段仍然屬于傳統的電視時代:它開發了一個全屏的媒體播放器為觀眾提供高質量的視頻,更重要的是,不能跳過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