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次貸危機自去年爆發以來,引起全球市場動蕩,其震波至今仍舊不斷傳來。身為全球經濟體的一個重要組成,中國究竟低估了還是高估了其影響?如何防范信貸造成的金融風險,不讓其在中國重演?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關閉了幾家金融機構,這一次,中國會受到多大的影響?為了解開這個迷惑,《環球企業家》環球大講堂與中信出版社聯合舉辦了一次座談會,邀請到金融界與經濟學界知名的專家為讀者共同解析當前情勢與謎團,活動7月初在國家圖書館造成空前爆滿,受到讀者熱烈歡迎。
與會專家進一步思考次貸危機發生的原因,認為美元、定價權、系統化的解決方案、財政支出結構、貸放制度是危機發生很重要的原因。這其中有企業的貪婪、有個人的欺詐、有監督者的疏失,一連串的作用下產生了危機效應。
不少聽眾在會前的二小時就在國家圖書館門口排隊等待入場,在學者專家就次貸危機各抒己見的過程中,現場掌聲不斷,他們之中不少人是企業家,也有白領知識分子,工作人員還發現有一群活到老學到到老的銀發族與研究生;不論老少,他們在現場認真的做筆記,專心聆聽學者們的剖析,顯示金融話題不再是專業的議題,也顯示北京受到全球化的影響至深且巨——普通人也開始關注國際間的大事。
此次參會的專家有,《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貝多廣、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鄒平座、著名經濟學者向松祚、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主任曹紅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