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毒肆虐的時代,殺毒軟件也開始研讀免費經濟學
從Firefox、Gmail、Skype到MySpace、YouTube、Flickr,只要想一想我們在上網時用到多少不花錢的軟件和服務,就會發現現在儼然是一個幸福的免費網絡時代。但另一方面,絕大部分人的網絡體驗并非全然都是幸?!讼硎苊赓M的產品,我們還經常受到各種病毒、木馬和惡意軟件“免費”地侵擾。這個時候,我們是不是需要免費的殺毒軟件?
對網絡用戶來說,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對網絡安全服務的提供商來說,答案則并非這么簡單——它們既需要維持利潤來源,又要迎合互聯網的免費浪潮。在這個“充?!?,或者說邊際成本趨近于零的世界里,傳統的“賣軟件”模式即便尚未淘汰,也在尋找向“免費”靠攏的方法。于是,我們有了將不同功能與不同收費模式捆綁在一起的“卡巴360”和半年免費的瑞星,最新的動向是,打造了“卡巴360”的奇虎開始制作自己的免費殺毒軟件。
但網絡安全是一個特殊的IT分支,關于“免費”,它有著自己的游戲規則。各種病毒和惡意軟件“自我進化”和泛濫的速度越來越快,傳播手段也越來越高明,我們可以不使用社交網站或不看網絡視頻,但很少有人敢不使用任何網絡安全保護措施就在互聯網上“裸奔”。看上去,這種擔心和恐懼給了網絡安全服務提供商很好的博弈籌碼和議價能力,但事實上,這也使網絡安全成為與瀏覽網頁、電子郵箱、即時通訊和搜索一樣的基礎網絡服務,而基礎服務的免費正是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于是,我們有了網絡安全的免費經濟學第一法則:“99%的基礎網絡安全服務應該免費”,其補充條款是:“1%的高級或增值服務收費”。這是很多網絡服務和產品的基本商業模式,很可能也是網絡安全的發展方向。這種模式的好處在于提高了用戶安全系數的同時降低了他們實現自我保護的門檻,不僅惡化了病毒們的生存環境,擁有更多選擇權的用戶也將促使網絡安全服務商自我提升。而對諾頓和金山毒霸們而言,免費將吸引更多人成為潛在的付費用戶,當基數足夠大時,即便是1%也將是一個龐大的群體。
那么,什么是網絡安全的免費經濟學第二法則?答案也許就隱藏在“社區”里?!皞鹘y的病毒查殺技術已經對付不了現在的木馬。木馬制作者發動草根階層幫他們擴散,我們(360)也可以發動1億用戶建立強有力的監控網絡。”兼任奇虎與360兩家公司董事長的周鴻祎對《環球企業家》說。這是一種隱形的互聯網免費經濟學思路,類似于用戶生成內容(UGC),只不過在這個領域的表現形式是用戶向網絡安全服務提供商反向提供關于病毒、木馬等的信息和解決之道。后者雖然不會直接利用這些信息獲得收益,但卻可以為高端收費服務打下更好的基礎。
如果套用《連線》主編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6種免費商業模式,我們的第一法則相當于他所說的“Freemium”,即通過免費盡可能多地擴大用戶基數,再通過增值服務將其中的一部分轉化成付費用戶取得收入;第二法則有點類似“勞動交換”,通過向對方提供有用的信息來換取免費的服務。
盡管網絡安全的免費未來很誘人,但在目前,即便是大力宣揚這一理念的周鴻祎也承認他的360還沒有找到真正的商業模式。不過這并不影響他將360變成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安全服務提供商的夢想。對普通用戶而言最重要的是,在周的夢想中,免費永遠是核心,并且希望通過360將這一理念普及到整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