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全世界國家擁有同一個地球和大氣層,但當保護環境要以自身經濟增長放緩為代價時,大多數國家都不會過分慷慨。
7月9日,在日本東京舉行的八國峰會(G8)發表的最后宣言沒有包括各方都同意的溫室氣體減排指標。G8是發達國家的俱樂部,但峰會也邀請主要的發展中國家參加。環保是本次會議的主題,人們曾期待在溫室氣體排放等問題上能取得突破進展。
事實上,一些與會國盡量將環境保護造成的經濟負擔轉嫁到其他國家頭上。發達國家承諾“至2050年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至少降低50%”,不過這需要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參與。美國總統布什認為,沒有新興經濟體的參與,新的減排協議將失去意義。而發展中國家認為發達國家消耗了全球大部分能源,制造了目前存在的大部分溫室氣體,理應承擔更大責任,要求發達國家至2050年減排80%-95%。
兩份針鋒相對的提議點出了在全球環保問題上出現僵局的癥結——新興經濟體是否認為發達國家開出的條件足以吸引它們與之簽署一項具有歷史性的協議,共同致力于減少全球未來溫室氣體排放。發展中國家強調自身經濟增長的需求,認為發達國家應為發展中國家的環境保護提供更多的援助。
在全球環保問題上相互指責和推諉只會出現零和結果,但本次會議在一些原則性問題上卻有所進展,G8在一份聲明中指出,發達國家的責任不同于發展中經濟體,雙方擁有共同的原則,但擁有不同的責任和能力,發達國家需要在減排問題上起帶頭作用。G8各國計劃投資數十億美元開發新的減排技術,并幫助發展中國家購買這些技術。
本次G8會議證實在一個利益多元化的世界里達成全球一致的環保措施難度很大,不過,也并非不能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