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靈魂 霍華德·舒爾茨
復出不到半年,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就不得不“壯士斷腕”。他決定關掉星巴克在美國的600家店,以改變2008財年凈利潤下滑和股價直線下跌的糟糕局面——自2006年底起,星巴克股價從接近40美元跌到現在的不足15美元。甚至麥當勞的咖啡產品都能從星巴克搶走不少生意,舒爾茨的無奈可見一斑。
現在,星巴克正在為過去幾年的瘋狂擴張付出代價。它在2006年時曾宣布,未來的3至5年內將在美國本土和海外市場均開設約1.5萬家店鋪。不斷增加的店面和新飲品只能造就表面的繁榮,卻破壞了星巴克賴以生存的基礎:擁擠的人群沖淡了原本閑適的氛圍,服務員來不及打造與客人間的溫馨關系,過于飽和的店面破壞了店長改進本店銷售額的努力……因此,裁減店面只是星巴克自救的第一步,創造了星巴克靈魂的舒爾茨還需要更多 努力找回它的靈魂。
明星隕落 黛安·格林(Diane Greene)
幾乎沒有人預料到黛安·格林的突然出局。就在一年前,她還是帶領名不見經傳的Vmware成功上市、造就谷歌以來美國最大IPO的英雄CEO,但是現在。她被母公司EMC從這個自己參與創辦的虛擬軟件公司驅逐。
格林在過去一段時間里都在為保護Vmware的獨立性而努力,但上市以后Vmware的增長趨緩,日前發出了今年的銷售同比增長率將“略低于”早先估計的50%的業績預警,這無疑使格林的位置有些尷尬。更致命的是來自微軟的競爭——這家軟件巨頭最近正式發布了自己的虛擬技術軟件Hyper-V,并將在之后的Windows系統中免費捆綁。因此,Vmware急需擺脫明星初創企業的光環,成為一家成熟公司,對管理層的換血也順理成章。有趣的是,被選為格林接任者的保羅·馬瑞茨(Paul Maritz)在2000年離開微軟前,是僅次于蓋茨和鮑爾默的三把手。
無論如何,格林的離開意味著硅谷失去了最后一位女性CEO,而市場也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她工作的肯定——當其將離職的消息宣布后,Vmware股價下跌24%,創下去年上市以來的新低。

下海 李劍閣
經過10個月的空缺后,中金公司董事長的人選終于浮出水面:現年58歲的李劍閣正式接過汪建熙的帥印,成為中國首家合資投行的新掌舵者。
事實上,在李劍閣的履歷表中,始終只有學者與官員兩種身份,此番執掌中金是其首次進入商界。如今,隨著中國證券市場越來越大的開放尺度,外資投行紛紛拿到國內經營許可,中金的地位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不過,憑借曾在前總理朱镕基身邊工作多年的資歷,再加上在中國證監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多家機構的工作經驗和豐厚人脈,李劍閣要想鞏固中金公司作為國內領先投行的地位或許并非難事。

賭王新籌碼 何鴻燊
在突破“十姑娘”何婉琪的訴訟障礙后,澳門賭王何鴻燊旗下的澳博控股會在本月完成延遲已久的IPO。何鴻燊對澳博控股上市態度異常堅決,曾在上市推介會上放言“不準任何人阻止澳博上市”——這不僅是其40余年職業生涯中最后的榮光,何更需要資本的力量來挽救自己的帝國。
當何鴻燊2002年失去在澳門博彩業40多年的壟斷地位后,來自拉斯維加斯的永利和香港的金沙成為這一全球最大賭博市場的分羹者。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何的員工大幅流失,業績出現下滑,甚至自己在帝國中的地位遭遇挑戰——受到多年的股東兼好友霍英東的公開抱怨,更與胞妹踏上反目之路。
87歲高齡的何鴻燊被迫親手為自己安排了一個新賭局。現在,他重新獲得了一些資本籌碼,但顯然還不是贏得最后賭局的全部。
平凡的世界 喬布斯(Steve Jobs)
就在半年前,移動產業還認為iPhone不過是高端用戶的玩具,谷歌的Android才會是將網絡應用惠及大眾的平臺。但看看蘋果的最新動作吧,喬布斯從未想過讓自己滯留在孤獨的上流社會。7月11日,蘋果同時發布iPhong 3G版、網上軟件商店iTurles App Store和改版的網絡服務me.com。后兩者幾乎讓全世界的科技愛好者興奮起來:它們讓iPhone成為一款“平臺級產品”。App Store剛發布即有552款軟件,而iTunes在音樂、電影領域多年積累的銷售網絡將使其迅速成為可供中小網絡開發商獲益的平臺,甚至不乏開發者將精力從去年大熱的Facebook和谷歌的社交平臺轉到蘋果這邊。
不過,萬眾矚目也讓蘋果承受了前所未有的網絡壓力:iPhone 3G正式發售的幾小時后,其激活服務器就宕機了,而me.com也飽受速度緩慢的指責。蘋果能否借助網絡化進一步擴大自己的舞臺?喬布斯或許需要從谷歌那里借取一點智慧。
囊中取物 卡洛斯·布里托(Carlos Brito)
擁有百威等著名品牌的美國啤酒制造商安海斯-布希經過幾周的拒絕和搖擺后,終于同意與比利時英博啤酒集團合并。這得益于英博CEO卡洛斯·布里托的慷慨,價值520億美元的收購價格迅速了斷了這筆被認為可能需要漫長等待的交易。
對英博而言,這是一次風險和機遇并舉的冒險。擁有150余年獨立歷史的安海斯布希大部分利潤來自增長放緩并競爭激烈的美國市場,而在全球范圍內重合業務的缺乏也使通過整合縮減成本顯得有些困難。但布里托還是得到了他最想要的東西——合并后的新公司年凈銷售額將達到360億美元,超越在2007年才登上全球最大啤酒制造商寶座的SAB。而素以交易技巧和節省成本聞名的布里托如此大膽的另一個原因是,據說他得到了身為安海斯布希第二大股東的巴菲特的支持。

難兄難弟 丹尼爾·馬德(Daniel Mudd)理查德·斯隆(Richard Syron)
近兩周來,恐怕沒有哪個金融機構CEO的日子會比房利美的丹尼爾·馬德(左)和房地美的理查德·斯隆(右)更加難過。到7月11日,這兩家公司的股票已經比一年前縮水80%以上,跌到了過去20年中的谷底,并拖累美國股市大幅下挫。
事實上,真正讓人恐慌的并非股價,作為全美最大的兩家住房抵押貸款機構,房利美與房地美在次貸危機中早已遭受重創,同時按照在6月修改的新會計準則,它們需要再次補充大量資本金,這對資金鏈緊張的抵押貸款機構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傳出布什政府有意在問題繼續惡化的情況下將這兩家政府資助的企業收歸國有并不奇怪。
不過,如同出手干預貝爾斯登一樣,這一次美國財政部與美聯儲也毫不猶豫地站在了它們身后。當然,這并不是出于純粹的好心——如果一旦政府真的接管,那么這兩家公司的普通股將變得毫無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