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面對被金融風暴沖擊的全球市場,如何突圍?

一場突如其來的寒流突襲了地球的北半球。正當大家以為它只是一個匆匆過客時,誰能想到,這場曠日持久的寒流竟然演變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經濟危機之一。在這場寒冬中,諸如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等一大批之前被認為是極其成功的商業巨子先后倒閉,美林、摩根士丹利、GM、GE、福特等企業的經營也一下子陷入了困境,這些企業曾被中國企業視為唯馬首是瞻的楷模。
廣東深圳一家外貿公司的李娟最近一直在為這事發愁。李娟所在的公司一直在從事著玩具的海外貿易生意,客戶也是以歐美為主。按理說臨近西方傳統節日圣誕節,正是玩具銷售的大好時機。按照慣例,10#12316;11月份正是訂單激增的月份。不幸的是,李娟的訂單非但沒有上升,反而不斷有客戶提出中止原有的合同,甚至寧可按照合約進行賠償。一下子,李娟所在公司的業務量也隨即降到了冰點。糟糕的局面讓李娟一籌莫展。
李娟的尷尬并不是個案。換言之,在經歷了號稱全球最大的玩具廠之一的合俊集團東莞工廠倒閉風波之后,金融海嘯正在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命運。
出口企業首當其沖
有一點可以肯定,在這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中,中國企業中受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像李娟所在公司那樣的出口企業。這甚至可以從11月初在廣州舉辦的廣交會中看出端倪。作為中國出口經濟的晴雨表,廣交會的成功與否一直被出口企業視為判斷出口形勢好壞與否的重要標準。格蘭仕集團常務副總經理俞堯昌告訴《小康#8226;財智》記者,以往的廣交會,大多人滿為患。不過,今年的廣交會,按照俞堯昌的觀察,相比過去,明顯蕭條了不少。
“根據我的目測,今年來參觀的人流量至少比過去下滑了30%~40%。而且,最能反映參展人流量指標的賓館入住率也不到一半。”俞堯昌憂心忡忡地告訴《小康#8226;財智》記者,“全球金融危機蔓延后,中國出口制造業廣受牽連,已經成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不得不去面對了。”
“這主要是因為出口企業與歐美的聯系更加緊密所致。”全球知名的國際并購專家ROBERT.SWAIM對《小康#8226;財智》記者說。
自從次貸危機引爆之后,來自美國的ROBERT.SWAIM就經常從他的朋友們那里聽到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對于未來經濟的悲觀預期,以及身體力行的付諸實踐。“比如說推遲買車計劃,減少購買一些不實用的物品,減少外出餐館就餐的頻率,甚至還有不少美國人開始大幅降低即將到來的西方傳統節日——圣誕節的花銷數字。以此同時,美國人的儲蓄意識也開始增強。”ROBERT.SWAIM對《小康#8226;財智》記者說。

來自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也顯示,經季節因素調整后,美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折合成年率下降0.3%。當季消費支出也創下28年以來的最大降幅。與此同時,美國人9月份個人儲蓄占可支配個人收入的比重也提高到了1.3%,為過去數年的水平新高。這表明人們在經濟走軟之際削減了支出,并開始存錢以應對經濟陷入深度衰退。
這種生活方式顯然與美國人的傳統相違背。一直以來,受益于美國經濟的平穩發展,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一直是以信貸支持的消費為主,這造成了美國人敢于消費,甚至是敢于超前消費的習慣,也使得美國市場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消費習慣的更改,表明“美國人對于未來的預期持有非常悲觀的情緒”,ROBERT.SWAIM對《小康#8226;財智》記者說。事實上,不僅僅是美國,歐洲國家的現狀也差不多。
歐美消費市場的萎縮,在打擊了當地經濟的同時,也大大打擊了那些出口到這些國家的企業的利益。這其中,來自中國的企業無疑是受害者之一。長期以來,中國一直被稱為“世界工廠”,世界貿易組織的報告顯示,在過去的2007年,中國在繼2004年甩下日本之后,超越了美國,成為了全球第二大出口國,且出口總量超過了日本和韓國的當期出口總量之和。與此同時,中國也取代加拿大,成為了美國進口商品的最大來源國。世貿組織甚至預測,今年中國甚至將取代德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一旦歐美市場受阻,全球性的金融海嘯給中國出口制造業的打擊可想而知。
“整體來看,這場危機對于中國出口企業確實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俞堯昌非常坦誠地對《小康#8226;財智》記者說,格蘭仕也正在通過增加海外代理,擴大海外推廣的方式,來盡可能地消除這一危機給格蘭仕帶來的影響。
危機蔓延

由于中國政府在金融政策上的管制,使得這場蔓延全球的金融海嘯沒能給中國的經濟金融格局造成大的動蕩。與美國和歐盟的金融機構紛紛破產重組相比,中國的金融領域可謂風平浪靜。不過,在產業領域,中國出口制造企業的困境所造成的危機正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迅速擴散。
“任何一個企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都是由上游原材料采購,中間的加工制造以及下游的市場銷售等要素構成。這期間,企業與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下游的經銷商以及一些配套企業,如物流商組成一個高度專業化分工的產業集群。在這個集群中,一旦某一個環節發生不暢,必將影響到這一產業集群中的其他鏈條。”俞堯昌向《小康#8226;財智》記者解釋說。俞堯昌認為,一旦出口企業受影響,那么這一鏈條上的其他企業也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牽連。比如說,如果出口制造商的產品賣不出去,那么,承擔運送產品職能的物流商就直接受到了牽連,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也因為該企業無法從事再生產而得不到新的訂單。如此一直循環下去,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量的制造業和第三產業企業因為訂單或服務不足而影響效益,甚至陷入困境,進而影響職工的收益,降低人們的購買力,從而對整個經濟大勢造成影響。
所從事業務與出口并無直接關聯的江蘇黃埔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董事長,號稱中國慈善首富的陳光標就沒能幸免。陳光標在接受《小康#8226;財智》記者采訪時稱,在這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中,到目前為止,其已經損失了近20億元人民幣。
“今年五六月份,我收購銅的價格是52000元左右一噸,如今銅價每噸已經跌到28000多元左右。同時,鐵、鋼等的回收價格也都跌了50%以上,而我在全國10多個省市都有分公司,回收廢品的利潤自然大幅下跌。”陳光標向《小康#8226;財智》記者解釋說。
為此,陳光標甚至笑言自己現在是“5+2”(記者注:5個工作日加2個休息日)、“白+黑”(記者注:白天加晚上)地想著如何能夠走出低谷,“幸好,我經商至今,從沒向銀行貸過一分錢,目前的損失我還能扛得住。”
像陳光標這樣有著充足的現金準備的企業家畢竟是少數,更多的企業家都是在依靠負債實現企業的滾動發展,拿著企業的現金流投向了股市和房市的企業家也不在少數。尤其去年股市一路高漲以后,拿著企業的現金儲備投資股市和房市更是成為了一種時尚,并成為了不少企業的年報盈利支柱。不過,金融海嘯之后,這部分資金很快就被股市和房市套牢。
“我自己就知道很多企業放了幾十億的資金在股市。結果被套牢后,企業窘迫到連買鋼材的錢都拿不出來。”俞堯昌向《小康#8226;財智》記者唏噓到。
眾所周知,充足的現金流是企業長期穩健經營的關鍵。著名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過一句至理名言:現金流相當于企業的血液。很多企業的破產并不是因為企業的戰略方向錯誤,而恰恰是因為企業的現金流的斷裂,如名噪一時的產業金融大鱷德隆。這輪風暴中,正是因為現金流被套牢在股市和房市,導致了珠三角和長三角不少制造企業破產。
救市先救制造業
和歐美國家一樣,在金融海嘯之后,中國政府也開展了一系列的救市行動。不過,所不同的是,相比歐美國家在金融業的大手筆,中國政府把更多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制造業上。
首先針對出口企業成本壓力大的問題,為增強出口企業的價格競爭力,國家對涉及3500個品類的出口商品兩度提高了出口退稅率,這其中既有高科技含量、高價值、高附加值的商品,也有眾多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商品。同時,針對中小企業現金流緊張的特點,國家還出臺政策鼓勵各商業銀行向中小企業貸款,并降低貸款利率。
“我認為國家的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是正確的。中國的現狀,救市我覺得應該要先救制造業。”俞堯昌對《小康#8226;財智》記者說。
俞堯昌認為,如果把精力放在救股市等虛擬經濟上,除了增加人們的投機意識,使得少數人獲益外,并不能給實體的制造業和絕大多數人形成太大影響。相反,如果把精力放在救助實體的制造業上,那么,每盤活一個制造企業,就意味著減少了失業,并都有可能對其所處的價值鏈的上下游產生積極影響,進而達到經濟和諧發展,人們安居樂業。
“因此,我覺得國家應該加大對制造企業,特別是龍頭制造企業的扶持力度。因為龍頭企業意味著能夠在產業價值鏈條中占據著更核心的位置,進而影響更多的企業。”俞堯昌說。
盤活了制造企業之后,國家還得想辦法解決商品的銷路問題。而在出口嚴重受阻的情況下,擴大內需也就成了消化中國制造業巨大產能的最理想之所。相比商品日益過剩的城市市場,潛力巨大但還未及開發的廣闊的農村市場很快成為了各大企業競相追逐的新戰場。
對此,聯想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深有感受。2000年,聯想電腦在國內銷售量累計達到了空前的200萬臺,柳傳志就此曾一度認為聯想在國內的市場已經到頂,不大可能有更大的發展了。因此,隨后聯想開始出征香港和東南亞市場。而到了2007年,聯想的銷售業績確實讓柳傳志大為驚喜。這一年,聯想在國內的電腦銷售量累計達到了驚人的1080萬臺,7年間整整增加了800萬臺。而“這幾年多賣的800多萬臺,相當大一部分都賣到五、六級城市接近農村的地方”。據此,柳傳志深有感觸地說,“這說明農村市場有非常大的市場潛力。”
更為驚嘆的事實發生在天宇朗通身上。在國產手機品牌全面受挫、哀鴻遍野的大背景下,這家2006年才獲得手機牌照的山寨出身的手機品牌硬是闖出了一番新天地,2007年手機銷量突破1700萬臺,除去27%的出口,絕大部分銷往了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天宇朗通也由此一舉坐上了國產品牌銷量冠軍的寶座,短短兩年內實現了從名不見經傳到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巨變。
“這主要得益于天宇朗通對于中低端市場的充分認識。”在接受《小康#8226;財智》記者采訪時,天宇朗通品牌總經理肖朝君如此表示。肖朝君說,天宇朗通的做法很簡單,就是把別的品牌中高端手機才有的配置設置成為天宇朗通的標準配置,然后再以比別的品牌的低端手機更便宜的價格銷售出去。
不僅僅是聯想,從本世紀初開始,各大企業也相繼開始了進軍三四五級市場的步伐,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效。不過,要想完全消化那些原本打算出口的商品,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原本就很低端的農村市場,一下子涌進了如此多的商品,大大改善了產品的供求關系,“這意味著企業所面臨的價格競爭的壓力更大了。”肖朝君對《小康#8226;財智》記者說。
“如果農民的收入狀況得不到大的改善,他們的購買力也就得不到有效提升,那么農村市場的開發從一定程度上也不會有很大進展。”俞堯昌對《小康#8226;財智》闡述了其對擴大農村內需市場的看法。俞堯昌認為,無論如何,農村市場的開發,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政府顯然也從國家層面認識到了農民收入的增長對于內需市場擴大的重要性。近日,在傳統的惠農政策——包括繼續健全農業補貼制度,擴大補貼范圍,提高補貼標準;完善與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掛鉤的農資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資——的基礎上,國家最近還出臺了允許農村土地承包權流轉的決議,希冀通過各種政策,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或許,正在逐步挖掘的農村市場,不日將會取代出口,成為中國制造業巨大產能的新的“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