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每月通過基金定投千百元,若干年后就能成為百萬富翁?關于定投的各種宣傳是否有道理,里面有沒有夸大或是誤導的成分?投資者應遵循哪些原則,正確操作,才能體驗集腋成裘的投資快樂。
“每月只要定投1000元,以平均投資回報率15%來算,堅持20年以后便能獲取150萬元的財富。”“一位22歲的年輕人每月定投200元,到60歲時他就是百萬富翁”……
類似的計算方法和案例散見于眾多基金的宣傳資料和媒體報道,而這種積少成多、以小博大的神奇投資方式就是基金定投。所謂基金定投,即基金定期定額投資,是指投資者與相關代銷機構(一般是銀行)約定,每月在固定的時間(如每月1日),以固定的金額(如1000元),自動扣款投資到指定的開放式基金中。

定投的兩大誘惑
基金定投之所以能夠創造投資奇跡,主要是基于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定期定額買基金比較省事,易于操作,無須考慮市場行情和買入時間,基金凈值高時買的數量少,反之凈值低時買的數量多,從長期看攤低了購買成本。
二是通過基金買入一攬子的股票,長期持有,分享整體經濟的增長與公司業績增長,獲得一個平均的收益率,由于復利的威力,投資者可以得到一個高額的投資回報。
假如每月投入1000元,從2003年1月到2008年6月,共66個月,分別定投在年回報率為3%的固定收益產品、上證綜指、中證股票基金指數上的效果(見表一)。
在這一時間段,定投上證綜指可以獲得14.16%的年均復合回報率,定投中證股票基金指數可以獲得27.83%的年均復合回報率,兩者都達到了積少成多,本金翻番或接近翻番的投資目的。
從上面可以看出,基金定投最后的投資效果如何取決于:定投標的、投資時間以及投資期內定投標的的整體市場表現。
你所不知道的定投
前面關于基金定投能夠創造投資奇跡的說法是有道理的,你如果能堅持幾十年的基金定投,不為行情所動,提前贖回或停止申購,不出現流動性問題而影響投資;如果你所投資的基金能夠存在幾十年,并且保證一定的年均收益率;如果定投的這幾十年,中國經濟能保持持續的增長,中國股市上漲多于下跌;那基金定投就會實現普通人的百萬富翁夢想。
但問題是,這些條件未必能長時間的全部滿足。只要有一個條件不滿足,那基金定投就不是萬能神藥,以此達到百萬富翁就依然不過是夢想。
下面,我們對基金定投的條件做詳細分析。
第一,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里,保證每月投入相同的金額,無論發生什么。
基金定投的長期性決定了它執行的難度。一方面,很少有人能保證自己的流動性不出問題,一直擁有穩定的收入。另一方面,長期性決定了其中必然包含了市場行情不好、基金凈值下跌的階段,在此階段,對投資者繼續定投的信心是一種考驗。當股指大跌時,投資者必須愿意繼續買進,直到其跌到谷底。這樣做的前提有兩個:一是擁有一份工作和多余的現金,可以在經濟衰退或蕭條時繼續做定投;二是在遭受了慘重的損失后,仍然愿意一擲千金。顯然,要做到這兩點并不容易。
第二,無論市場風云變幻,基金行業沉沉浮浮,幾十年后你定投的那只基金必須保證健在。
很多人都聽過那句打趣的話:等年歲大了,有賊心也有賊膽的時候,賊沒了。基金定投也有相仿的困惑,投資者把財富夢想賦予定投的那只基金,可是幾十年后,那只基金是否還存在?像人有生老病死一樣,基金和基金公司一樣面臨著各種市場風險,當然也存在業務調整、關門歇業的風險。
幾年前,廈門的王女士就在做基金定投了,每月投資600元,她每個月都按時往賬戶里存錢。但是去年9月份,她發現自己的賬戶不扣款了。“我查了公告才知道,原來我買的那只基金暫停申購,定期定額投資也被暫停了。”她說。
投資者在銀行辦理定期定額投資時,幾乎都有這么一條約定:如果卡內可用余額不足導致銀行無法正常扣款,當期定期定額投資申請失敗;如連續三期申請失敗,定期定投業務自動終止。這意味著哪怕是因為基金公司暫停申購導致投資者無法進行定投,只要連續三期申請失敗,定投業務也會停止。
實際上,像王女士一樣由于非自身原因而停止基金定投的,并非少數。
第三,定投的那只基金必須有較強的投資能力,并能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
基金定投并非隨便選擇一只股票型基金,就能實現財富夢想。基金定投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選基金的投資能力,也就是收益率。
認為定期定額投資穩賺不賠的觀點是錯誤的。高超的投資能力是保證定投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選擇投資業績出色的基金進行定投,即使單位成本高于選擇其他劣勢基金,但建立在投資能力基礎上的凈值增長能力,仍可以保障獲得正收益;反之,如果選擇了運作績效較差的基金進行定投,就很可能遭遇像股票投資時越補倉虧損越大的情況。
第四,從市場環境看,在定投的幾十年時間里,整體經濟能持續增長,股指總體漲幅大于跌幅。
我們知道,經濟發展是有周期性,資本市場同樣有牛市、熊市的周期。基金定投投資于一攬子的股票,其收益率更接近于市場上平均收益率。既然如此,基金定投要發揮作用,就必須要求市場平均收益率為正,并且至少要高于存款利率和通貨膨脹率。你定投的幾十年,如果上漲大于下跌,就能實現基金定投的預期目標;反之,熊多牛少,投資成本如何攤低都不起什么作用。
以一個跟蹤日經指數的基金為例,如果你于1989年開始做定投,到目前已接近20年時間了,但收益率卻是負的,并沒有創造什么財富神話。投資者若是堅持定投不變,并認為終有一天會有所回報,這也沒有什么錯;只不過,你得繼續投資下去了,還要等多少年(甚至可能是多少個20年),并不好說。
熊市是定投的好朋友
在全面了解決定基金定投最終效果的因素,及其投資盈利的前提條件后,我們接下來看一下在具體操作中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首先,選擇定投標的非常重要,標的不同最終獲得的投資回報率就不同,當然承擔的風險也不同。
其次,定投開始的時間很關鍵。有些人會說,基金定投反正是長期投資,反正可以攤低購入成本,所以什么時間買并不重要。這種說法顯然是片面的,在價值投資區域的相對低位買入,肯定要比價值被高估的高位買入更合適。而選擇在熊市的時候開始做基金定投,顯然以后市場上漲的概率要高于下跌的概率。
再次,熊市之中更應堅定做基金定投的信心,而不是放棄。這一點其實道理很簡單。熊市時間越長,投資者買到的低價股票或基金的數量就越多,等市場回暖之時,自然收益率就越高;反之牛市時間越長,買入的高價股票或基金就越多,平均成本就越高,當然收益率就越低。可以說,市場低迷是基金定投的朋友,而非敵人。只不過,一些投資者無法忍受長期虧損,錯誤地選擇了放棄。
基金定投贖回應注意的問題
在投資過程中,需要注意市場和基金的發展狀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例如原本計劃投資10年,扣款5年后市場已在高檔,且整體趨勢預計將進入另一個空頭循環,則可以提前贖回,以免在第10年面臨資金需求時,遇到市場谷底。
贖回可以采用更加靈活的方式。開始定期定額后,如果臨時必須贖回,或市場處于高位又無法判斷后續走勢的方向,這時不必一次贖回全部的基金份額,可以贖回一部分,其他份額可以繼續保留等到趨勢明朗后再做決定。
定期定額長期投資的時間因素,可以燙平市場的波動,只要能堅守長期投資原則,風險就可以降低,但是投資者不應該忽略的是,科學結論同個人投資還是兩回事,比如自己是否真的有足夠承受力,忍耐可能時間較長的虧損;市場是否能夠像我們所期待的理想模式發展,如果沒有,我們就將面臨贖回時機的選擇。投資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很多功課我們仍然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