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南宋紹興十年七月的一天,杭州城最繁華的街市失火。火勢迅猛蔓延,數以萬計的房屋商鋪置于汪洋火海之中,頃刻之間化為廢墟,這其中也包括一位裴姓富商苦心經營了大半生的幾間當鋪和珠寶店。
在越來越兇猛的火勢面臨,裴姓富商并沒有像其他富商那樣讓伙計和奴仆沖進火海,舍命搶救珠寶財物,而是不慌不忙地指揮他們迅速撤離。然后他不動聲色地派人從長江沿岸平價購回大量木材、毛竹、磚瓦、石灰等建筑用材。

大火燒了數十日之后被撲滅了,但是曾經車水馬龍的杭州,大半個城已是墻倒房塌一片狼籍。不日朝廷頒旨:重建杭州城,凡經營銷售建筑用材者一律免稅。于是杭州城內一時大興土木,建筑用材供不應求,價格陡漲。裴姓商人趁機拋售建材,獲利巨大,其數額遠遠大于被火災焚毀的財產。
這是一個很古老的故事。但它也說明了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那就是“危”和“機”就像是同一個硬幣的兩面一樣,永遠相伴相隨。當然,這次的金融海嘯所帶來的經濟危機也一樣。當它使得眾多的企業深陷其中,力求自保的時候,另一些有準備的企業卻讓它成為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省錢者勝
就好像一場大火讓整個城市損失慘重的同時,卻讓經營建筑材料的裴姓富商大賺了一筆一樣,這場金融風暴也總是在毀滅了一部分行業和企業的同時,又成就了一部分行業和企業。
與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被金融風暴所打擊的行業和企業不同的是,被金融風暴所成就的企業大都有著一個共同特性,那就是強調高性價比,能為消費者省錢。
這一點,天宇朗通品牌總經理肖朝君似乎更有發言權。肖稱,在次貸危機發生后,消費者對于手機價格越發敏感。不過,與之相對的是,對于手機功能,消費者的需求并沒有相應下降。這種需求對于手機制造商而言,至少在手機制造成本上是個挑戰。這方面,中國制造優勢盡顯。
正是這個原因,肖朝君告訴《小康#8226;財智》記者,在金融海嘯發生后,中國的手機出口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有了一定幅度的增加。“據我所知,主要的幾家本土品牌,每月的出貨量都在幾十萬臺左右,高于過去。”肖朝君說。
同樣感同身受的還有格蘭仕集團常務副總裁俞堯昌。過去,很多美國人習慣于在外就餐,金融危機則使得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又回到了廚房。這反而使得微波爐的市場一下子被放大,“特別是中低端的微波爐一下子緊俏了起來。”
金融海嘯的發生使得為個人節省真金白銀的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一下子剛性了起來,同樣,為企業提供省錢功能的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也毫不示弱。比如說電子支付平臺就是一個典型。
長期以來,企業大都是依靠人工對匯往本企業賬戶的匯款進行逐筆人工核對。而隨著業務量的增大,人工核對所花費的人工和時間成本也越來越高。
相比之下,通過專業的電子支付平臺,所有的匯款都可以實現實時對賬,并不需要額外花費時間。
事實上,自金融海嘯爆發后,國內使用電子支付平臺的企業數量也大幅增加。國內專業的電子支付平臺運營商快錢的CEO關國光對《小康#8226;財智》記者說,到目前為止,使用快錢的電子支付平臺的企業客戶已經達到了20萬家,平臺成交量也達到了400億元人民幣,這比2007年翻了20倍。
“未來,出于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需要考慮,將會有更多的企業運用快錢這樣的專業電子支付平臺。”關國光甚至預計,“2009年快錢平臺上的成交量將會在目前的基礎上再翻上10#12316;20倍。”

海外收購良機
和過去所有企業所經歷的危機一樣,這次金融海嘯給全球企業所帶來的一個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缺錢。因為缺錢,貴為全球五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只能無奈接受破產清算的命運;也正因為缺錢,最具知名度的企業GE、GM等生產經營也只能陷入困境。相比之下,正因為有了足夠的現金儲備,來自日本的野村證券和三菱UFJ銀行才有了罕見的大手筆,三菱UFJ銀行僅僅以90億美元的代價就收購了全球三大投行之一的摩根士丹利高達21%的股權,野村證券更是僅僅以2.25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了雷曼兄弟的亞洲業務。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經濟危機面前,誰有錢,形勢就對誰更有利——不管錢是你自己的,還是你借來的。”國際著名并購大師ROBERT.SWAIM對《小康#8226;財智》記者說。在ROBERT.SWAIM看來,只要擁有足夠的現金儲備,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著企業可以以更小的價格做很多過去幾乎不敢想象的事情,“比如去購買那些美國大公司的股票。”
ROBERT.SWAIM所言并不虛。事實上,在曠日持久的金融海嘯的打擊下,美國絕大部分企業的股票價格都跌到了歷史的冰點。“比如說GM的流通股票估值現在只有區區12億美元左右,這個價格只相當于2004年聯想并購IBM PC業務所支付的價格,顯然遠遠低于GM的內在價值。”ROBERT.SWAIM舉例說。
在ROBERT.SWAIM看來,來自中國的企業顯然有這樣的實力參與到這場游戲中來,因為相比歐美發達國家,中國企業在這場金融海嘯中所受到的直接沖擊顯然要小得多,特別是那些手握巨大資源的國有企業。
ROBERT.SWAIM的想法也獲得了美中聯合商會會長林志共的支持。在接受《小康#8226;財智》記者采訪時,林志共認為,中國企業以前曾希望收購美國公司,但因為時間不合適,對美國情況不了解,加上美國政府不支持,困難重重,挫折不少。但是目前情況則大不一樣,美國政府會相當支持,因為美國企業也希望借中國企業渡過難關,而且這樣同時也會增加美國的就業機會,增加投資美國后,美國公司還可以節省成本,還可能打開中國市場,協助美國技術或產品出口中國,“美國公司會因為有中國合作伙伴而慶幸。”
對于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林志共可謂體會良多。他向《小康#8226;財智》記者談起了當年中海油并購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的內情。林志共說他當時得到的信息是,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本來就不想讓中國企業并購,而且當時美國已經內定能源類制造企業不得轉移到中國。但是由于中海油不熟悉內情,結果在花費了幾十萬美元律師費和談判費用后,不得不打道回府。“如果當時先向本地的人了解內情,也不會花費金錢去進行沒有結果的生意談判。”林志共說。
“并不是所有低價的資產都是值得并購。”招銀國際金融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高級副總裁鄭磊告誡說。
鄭磊在觀察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行為時,發現了一個頗為普遍的現象,即相當多中國企業在發達國家選擇的并購對象是經營困難或者處于衰退階段的企業,比如TCL并購的THOMSON和SCHNEIDER,明基并購西門子手機等,有些企業甚至已經被賣了幾手后又被中國企業收購,這被鄭磊稱之為中國海外并購“垃圾企業”現象。
“這種買便宜貨的“價格優先”心理,與中國文化有些關系。”鄭磊對《小康#8226;財智》記者說。
“如果按照‘價格優先’心理去看的話,那些現在的美國到處都是可收購的資產。但我們也許還沒有意識到,低價收購的資產并不一定便宜。”鄭磊認為,海外收購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收購觀,要“價值優先”:不單純考慮價格問題,須符合價值標準才能列為收購對象。
鄭磊的說法得到了ROBERT.SWAIM的認同。“在進行海外收購前,一定要想清楚你的戰略是什么,海外收購是否與你的長期戰略一致。”ROBERT.SWAIM對《小康#8226;財智》強調說。
ROBERT.SWAIM甚至建議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海外收購時,盡可能盯住全美排名1000強以下的上市公司。“這樣遇到的阻力要小得多,而且企業文化沖突也不是那么劇烈。”ROBERT.SWAIM分析說。
外攬人才之時
如林志共所言,趁低吸納,大舉尋找海外并購機會需要很大的魄力。現實是,真正有如此魄力的企業并不多。因此,很多中國企業選擇了操作難度要低得多且花費也更低的抄底策略——外攬人才。這其中,最明顯的例子莫過于中國金融機構對華爾街人才的大規模招攬。
如果沒有這么一場金融風暴,華爾街對于金融行業的人士而言,無疑是一塊巨大的磁場。也正因為如此,華爾街這個彈丸之地卻聚集了全世界最集中和最優秀的金融行業人才。

不過,一場風暴,徹底擊碎了環繞在華爾街上空的光環,隨著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的破產、重組以及裁員,越來越多的華爾街人被失業的陰影籠罩著,其中就有著眾多的華裔。
也正因此時,來自內地和香港的眾多金融機構恰到好處地送來了橄欖枝。據《小康#8226;財智》記者了解,中投、中信、工商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正頻頻向華爾街的華人精英招手,并采取視頻面試的方式向海外招攬華人金融專才,提供的年薪、職位和發展空間都令人心動。而有數年華爾街工作經驗的人,更可以競爭到中高級職位。
事實上,現在確實也是中國本土的金融機構延攬人才的大好時機。一著名國際獵頭公司的負責人對《小康#8226;財智》記者說,一方面,華爾街光環的破滅使得華裔金融人才有更大的可能回到發展日新月異的中國來發展;另一方面,企業這個時候去華爾街招聘所花費的成本會比行業景氣時節省很多。“例如,他們從前的年薪是20萬美元。如果要讓他們來中國,開出的年薪至少要30萬美元以上。而現在,我們同樣開20萬美元,甚至更低,他們也愿意來。”該人士表示。
對海外人才蠢蠢欲動的想法并不存在于金融行業中,在其他行業,也有很多企業將金融海嘯當成了人才積累的最佳時期。格蘭仕就是最近比較高調的一例。
在大量企業因為經營困難而裁員時,格蘭仕卻逆勢而動,打出了自企業開辦以來最大規模的招聘計劃。最近,格蘭仕的人才招聘廣告頻頻出現在國內各大報紙及網站上,招聘的職位主要是高層次的營銷、研發等人才,開出的薪水也從10萬到上百萬元不等。可以說在當前這種形勢之下,這種待遇相當吸引人們的眼球。據了解,來自全國各地的家電業界的精英絡繹不絕地前往格蘭仕。
“牛市的時候,由于行業景氣度特別高,我們只能是兩個里面挑一個,隨著國內及世界上很多企業的大量裁員,我們有了從50個里面挑一個的時機。”俞堯昌高興地對《小康#8226;財智》記者說。俞堯昌還透露,目前格蘭仕已委托日本8個獵頭公司,為其面向全球招聘人才,招聘的職位一般要求是跨國企業的地區營銷總裁一級,挖的也不是以單個人才為主,而是一組組將對方企業的人才挖過來,從而全面提升格蘭仕的人才結構與國際化水平,爭取以此為契機,在未來的人才競爭當中謀求發展主動權。
“目前格蘭仕的硬件非常好,但是軟系統還不夠強大,這次大量招兵買馬,就是為了強化企業的軟系統建設。我們對國際化人才開出的價碼往往比他在其他企業高出20%以上,而且我們目前沒有數量上的限制。”俞堯昌說。
難怪俞堯昌對《小康#8226;財智》記者稱,從一定程度上,金融海嘯并不一定都是壞事,也可以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