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海月,70年代生于河北滄州,現居秦皇島,媒體編輯。至今發表散文、詩歌、小說多篇。出版詩集《海水幽藍》。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散文學會會員。
一群麻雀在黃羊灘狂歡
我們這群無知的瑣碎的挑剔的麻雀
今天才知道河北張家口的宣化有這么個妙不可言
的地方
兩萬畝綠浸染著夏天晶瑩的空氣
綠海中央的沙丘在陽光下閃爍著黃金
在這個令所有生命都情不自禁狂歡的仙境
我們的心情變得像天上那片薄云一樣輕盈
拍打著翅膀隨心所欲地飛來飛去
不再像往常那樣學著人類正兒八經地走路
我們蹦跳、翻滾、飛翔、談笑、打鬧
覺得自己活成了真正的麻雀
活成了大自然里隨意生長出的詩歌葉片
一群詩人的聚會
詩人是些在夏天里也能感受到來自地球背面的寒
冷的人
因此他們需要聚到一起相互取暖
不同的人身上冒出不同顏色的火苗
他們紛紛伸出手來烤火
還彼此提醒說
看,天多么藍,空氣多么純凈
連痛苦都那么透明
是的,也許詩歌真的不重要
人類是否能真正詩意地棲居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們這些浪漫而苦澀的人
還能偶爾相聚并且能相視而笑
失去
我終于空了
空得像被挖完沙的沙漠
像哭干淚水的海洋
像空氣那樣空而看不見而無邊無際
像天空那樣空而摸不到而又遠又高
像一個大院落
終于清空 打掃得干干凈凈
可以重新種些花草樹木
和一群漁民吃飯
桌上擺滿各種各樣冒著香氣的海鮮
三樣蝦:紅燜蝦、烤串蝦、水煮皮皮蝦
四種魚:紅燒帶魚、清蒸靜魚、燉拐子魚和鯽魚
還有一大盆螃蟹、兩大盤扇貝
就像海底生物在開大會
可惜它們只能靜靜地聽了
聽漁民們講到深海里浦撈遇鯊魚的故事
講在禁漁期偷著下海漁船被扣的經歷
講一條大魚賣了三千塊的奇聞
講趙三兒的媳婦救了一條遇險船的軼事
他們把盛滿二鍋頭的酒杯碰得叮當亂響
他們把玩笑開得七葷八素沸沸揚揚
他們醉了散了肉體回家 魂魄走向海洋
最后,桌上只剩了大堆的皮和刺以及空的杯子和盤子
那個叫小麗的漁家小妹一邊收拾一邊對我講
昨夜她做了個夢,夢見和大哥下海撒網
結果網到了一只大月亮回家來燉著吃了
又甜又香那肉比任何海鮮都鮮
火車上的站客
沒有座位得一直站著除了擁擠便是虛空
只能被眺望不到的目標支撐
疲憊如同火車從我身上軋過
真想躺下來做一截鐵軌
青春生銹精力漸漸消褪
看不見的碎在混濁的空氣里化為塵灰
坐著的那幾個人一直在玩牌
不時開心地笑鬧把無聊反復咀嚼得有滋有味
他們真會活而且幸運一生下來就占到了座位
但我并不羨慕什么
看向窗外,把干凈的目光沾在玻璃上
再深呼吸,把綠色的閃電吸進胃部
感覺到肺腑通透而清涼
于是產生想要做些事情的欲望
做些有形狀又有顏色的事情吧
畢竟離那叫做死亡的終點站還有一段距離呢
也許做事能使弱小的我變得足夠大
大到火車細弱游絲
可以在我的血管里奔跑
愛,是震不碎的
從未見過如此大規模的破碎
地面、山體、房屋、身軀、
骨肉、鮮血、生命、悲啼
碎得令歷史驚悚, 令上蒼皺眉
一顆巨大的淚水
嘩啦一聲失去本來的圓潤
在天地間帶著尖刺扎入內心
萬物皆痛碎了肺腑
在四川的呻吟里驚叫悲鳴喊破了喉嚨
而愛,是震不碎的
從未見過如此具有抗震性的奇珍異寶
它在災難中越發飽滿和完整
并且在神奇地繁衍與激增
它在黑暗里電光一般閃動
從死神之手中搶出一條條生命
愛使那教師奮不顧身地護住學生
愛使那母親死后還保持著救子的姿勢
愛使親人們不離不棄、穿越死生
愛使救援官兵不分晝夜、不顧自身安危地救災搶險
愛使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慷慨捐獻
愛使國際友人伸出援手
愛使億萬顆眼淚凝成珍珠串
愛使獻出的熱血成為再生的源泉
愛使災難帶來的傷痛降到最低點
愛使災后的群眾服了定心丸
愛使重建家園的希望近在眼前
是的,萬物都有可能被震碎
唯有愛愈震愈完美
萬物都有可能陷入黑暗
唯有愛愈暗愈璀燦
愛是一盞神燈點在人心中
為生命帶來永恒的導引與光明
在車站
總是有許多人、許多車
在彼此等待
進入彼此的身體
如同等待相愛
氣息糾結
但并不復雜
都是簡單的在路上
已經學會在喧囂里
提練出寧靜
看它透明地飄在半空
慢慢落下來
覆蓋一些塵埃
在疲倦時讓自己保持微笑
與一些陌路人交換眼神
他們也疲倦,并且友善
人群里有大量相同情懷
疊加起來的親切感
趁著終于空下來的時間
我掏出手機
發了幾個短信
要把每一個可能的關懷
傳遞給朋友和親人
一些人乘車漸漸離開
又一些人加入繼續等待
這個富有普遍性的空間
有一些秩序
有一些亂
有一些清冷
有一些暖
創作談
詩歌首先要能打動心靈,即“心動的時候才寫詩”。這種對心靈的打動,包括對詩作者自身和對讀者的雙重打動。一首飽含作者豐滿激情或透徹理性的詩歌必要在作者的心靈感動之時寫就。成詩后若能對讀者形成審美共振和心靈振憾,那么這首詩便獲得了成功。一首詩之所以能獲得讀者的認同,是因為有“真情至理”的因素在里面,有深愛、劇痛、和新美在里面,有令人內心劇烈振震的力量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