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離開故鄉久居城市的人來說,偶爾回到鄉下那倒也算是件新鮮事。對我來說,也是如此。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鄉村丫頭。我生在這里長在這里,童年的大部分時光也是在鄉下度過的,但如今我離開這里已有五年了,這次回來卻是為了求學。
進村里時已到了吃晚飯的時間。一縷縷炊煙隨輕風裊裊升起,我忽然覺得它的味道是那樣的熟悉,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也正是這種感覺把我帶回到了童年。
記得那時,最喜歡在灶火旁幫媽媽燒火,看著她那忙碌的身影,聽著火苗兒“呼呼”的竄響聲,聞著這玉米稈燃燒的獨特味道,總會讓人產生親切和依賴的感覺,每每此時,我那煩躁的心情就會變得安寧平和。那時候炊煙便成了我心里的一個溫暖的港灣。
有一次,我從學校放學回家后沒有看到媽媽,聽鄰居大娘說我媽因為有點事去二姑家了。晚上爺爺來陪我,我自然是不習慣的,也不知道那天是怎樣度過的,只記得流了許多淚,大概是太想她的緣故吧。
第二天放學回家后,剛剛走到大門口,就聞到了玉米稈燃燒的味道。也許是兒童的敏感和執著,我斷定媽媽回來了。高興得連褲子被劃破都不知道,就直奔向廚房撲向媽媽懷里,還不忘掉幾滴“金豆豆”以示抗議。但最后還是很怨恨那扇“破大門”,因為釘子太多掛破了那條我極喜歡的褲子,被媽媽數落了一番。
如今,早已不再是孩童的我,仍對那縷縷炊煙情有獨鐘,只是它不再意味著安全感和依賴感。
城市里,高樓林立,霓虹燈閃爍,但我卻時常覺得像缺了點什么似的,家中的廚房也不再有那熟悉的味道了,取而代之的是那煤氣的難聞味兒。
每天放學回家后,獨自走進冷清的廚房,心情總會很壓抑,但也要先做好飯吃幾口,然后把剩下的放到鍋里,等下班歸來的父母吃,而自己回屋寫作業。
他們總是那么忙,早上我和他們說不上幾句話,便去上學了。
現在我又回到了故鄉。只有我一個人,雖不是異鄉,卻已沒有我的家了。而那炊煙依舊在飄,大概是要飄到千里之外吧!
而且,那炊煙的味道似乎不比從前了。是人的情感發生了變化,還是它本身就是母親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