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解讀】
散文的語言清新雋永,優美細膩,形式自由靈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因此,解答散文閱讀試題應更加周密,思維觸角要進入到文段的每個角落。一般來說,考生在閱讀和解答散文閱讀題時,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把握作品的主題,理解作者寄寓的情感。
主題是文章的統帥和靈魂。閱讀時應聯系該作品的時代背景及描寫內容,來把握作品的主題。要透過作品中記敘的一人一事,描寫的一景一物加以分析,以小見大,得其真諦。例如,高風的《金黃的大斗笠》一文,看似描寫的是一幅風雨圖,實則是通過圖畫表現生活的歡樂、純真的童心這樣一個主題。又如《聽潮》中所描繪的那幅令人心醉的大海沉睡圖,表現了作者所要謳歌的大海的溫柔、靜穆的美;而那幅描繪了各種音響和姿態的漲潮的圖畫,則又使讀者仿佛看到千軍萬馬的疆場上,你死我活的搏斗場面,進而感受到作者所要歌頌的大海的雄壯、偉大的美。
2.理清作品的線索及結構。
散文的結構變化無窮,在安排散文結構時,大多采用一條線索,把諸多形散的題材串聯起來,這就是所謂的“一線穿珠”。如朱德同志的《回憶我的母親》,文章記敘的多是些日常的瑣事,諸如煮飯、種田、喂豬、養蠶、紡紗、挑水、和睦待人、周濟窮人等。而這些瑣事都由“她勤勞的一生”這條紅線貫穿起來,表現了母親作為“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的本質特征,歌頌了中國人民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優秀品質。
散文中能夠作為線索的事物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某一中心事件或某個中心人物,也可以是實物或景物;可以是時間,也可以是空間;還可以以思想發展的變化為線索。總之,辨明并掌握散文組織材料的線索及其變化,對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結構是很重要的。
3.體會作品中描寫和抒情的作用。
描寫和抒情是散文中常用的表現手法,其中間接描寫、細節描寫和間接抒情運用得最為廣泛。其特點是筆墨精練、含蓄,能使讀者產生回味聯想,增強文章的藝術感染力。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文中描寫父親的背影處處蘊涵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寫父親去買橘子,爬上月臺的背影時,身上穿什么衣服,怎樣走到鐵道邊穿過鐵道,怎樣爬上那邊月臺,都依照當時的情景寫出來。在看見這個背影的一刻,作者一定想到,父親不肯讓自己去買橘子,仍舊是把自己當孩子看待,這和以前的不放心讓茶房送,要他親自來送,以及他的忙著照看行李,和腳夫講價錢等行為是一貫的,其中蘊含著一種愛惜兒子的深情。上述這些意思,作者并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蘊涵在作者對父親背影的描寫和自己流淚的這一細節描寫中。
4.品味、欣賞作品的語言。
散文的語言凝練優美,富有哲理,而且往往具有由作家個性與其優美精辟的語言相融合形成的某種特色。有的散文寓意深刻,有的散文語言樸素自然,有的散文能使讀者從詩情濃郁的文學語言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因此,閱讀散文時要通過理解語言來感知其藝術形象,要反復咀嚼,認真品味,使深邃的文意與美的境界高度融合。例如,朱自清的《綠》中開頭那句話:“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細心品味這里的“驚詫”,除了字典上的意義“驚奇、詫異”之外,還有深深的情味,作者用它襯托出了梅雨潭的奇異的美,表達了作者對梅雨潭的贊美和喜愛,抒發了作者濃郁的喜悅之情。
總之,解答散文閱讀題最重要的是先把握文章的“神”,進而理清全文的線索,還要體會描寫和抒情的作用,最后品味語言特色,弄清文章所采用的表現手法。
【強化訓練一】
新葉
李松
一夜春雨。清晨,我撩開白色的窗幔,一眼瞥見小窗下幾根光禿禿的樹枝上,冷丁里爆發出些淡綠、鵝黃色的嫩芽。“新葉!”我不由眼睛刷地一亮,驚喜地叫出聲來。陡然覺得一陣清風帶著春的氣息從胸間穿過。“啊!你好,新葉!”
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繽紛,而“綠色的花”卻十分少見,如果說我見過的話,那就是新葉了。
人們總把燕子飛來當作春天來臨的預告,而我認為,新葉,才真正稱得上春的使者。早在嚴酷的冬天,它就懷著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堅貞執著地等待著、積蓄著,一旦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從干枝禿條上冒出來,怯怯地朝四外(kuī)探一眼,然后,輕輕抖動小小的身子,親切地互相招呼著,迎陽光,沐春雨,盡情舒展開來。不幾天,就星星點點地綴滿一樹,展示出蓬勃的生機。
新葉一天天長大了,伴著春的腳步。轉眼間,便是滿眼碧綠。仰頭望去,在陽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鮮嫩的新茶投進沸水里。老遠看來,卻見一團團、一簇簇,濃淡相間,亭亭如蓋。密處,濃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處,淡得清亮,像一層薄薄的光暈。
然而,倘它只有惹人喜愛的風姿,怎值得我動之以情?留意觀察許久,我發現一些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
新葉的一生是短暫的。春天萌芽,夏日生長,秋風起后,大都飄落去了。短暫的一生,卻洋溢著無窮的活力和對生活的愛。首先,它從不挑剔所處環境的好賴,可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于繁街鬧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于地不爭豐瘠,于人但求有益。它辛勤地工作著,日夜不停地吸收二氧化碳,輸出新鮮氧氣。它用自己的身體裝點河山,美化環境,為大道擋陽攔沙,為路人庇蔭遮雨。它扶持著香甜的果實、艷麗的花朵,卻從不炫耀自己,默默地專心致志地垂著綠陰,謙遜而不卑賤,清高而不孤傲,淡妝自持,深根自養,忘我自獻。大地的乳汁養育了它,它報于一腔忠誠。即使(diāo)落下來,也總是擠擠地集在樹根前,不肯離去。而且,大多是葉面朝下,把最后一吻獻給母親!
也許是因為“綠肥紅瘦”的緣故,花朵常常比綠葉更容易博得人們歡心。可是紅花雖好,還需綠葉扶持。沒有綠葉的“無窮碧”又哪來花朵的“別樣紅”?我贊美綠葉,盡管我也十分喜歡花朵。
新葉青青,使我忽然想起: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鮮花,做一片純凈高尚的綠葉又何樂而不為呢?人生,本該像它一樣青翠、蓬勃、謙遜、勤懇。
朋友,愿你生命之樹,永遠長滿綠油油的新葉,四季常青。
(選自《散文》)
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①(kuī)__探②(diāo)__落
2.找出文中畫線語句中最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并說說這些詞語的表達效果。
3.第五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例句“密處,濃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處,淡得清亮,像一層薄薄的光暈”是對“新葉”的描寫,試仿照例句句式對“花”進行描寫。
5.閱讀全文后,請你結合自己的經歷品味綠葉對人生有什么啟示意義。
6.文章結尾說“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鮮花,做一片純凈高尚的綠葉又何樂而不為呢?”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生活中你是愿做鮮花,還是綠葉呢?說說理由。
【強化訓練二】
丁香賦
張福海
每當冰雪消融,一股細細的清香立刻浮滿北國冰城,是丁香選擇了哈爾濱,還是哈爾濱選擇了丁香?問花花不語,天地間都在感嘆著花與城的奇緣。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丁香開。”當春風尚未完全驅走哈爾濱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綻滿枝頭,如霞如煙,哈爾濱的春天實在是太短暫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個夢,與哈爾濱的春天交相輝映,有了丁香花,哈爾濱的春天就變得芳香四溢,美輪美奐。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陽島,冬天的冰雪,是每個哈爾濱人心中的摯愛。幾十萬株丁香裝點著哈爾濱的街道、公園、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數不清的小花匯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帶白,白中映粉,遠遠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這情景給寒冬里走過來的人以張力,創造的熱情,想象的馳騁。
丁香,花香襲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氣最為濃郁了,倘若你漫步街頭,往往是還沒有看見花,香氣已先沖入鼻中,一代代的哈爾濱人就是在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夢想自己的未來。
丁香在我國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它給中國的文化平添了無限秀色。
古時,有許許多多關于丁香的傳說,說丁香是“神樹”,它能給人帶來幸福。
歷代的文人墨客,又為丁香留下了許多名篇:
“五月丁香開滿城,芬芳流蕩紫云藤。”
李商隱則用“芭蕉不展丁香潔,同向春風各自開”的詩句,描述情人的思戀之心。
哈爾濱人把丁香作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們情感的寄托,審美的移情,更是對生命價值的一種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頑強,能綻放在北緯45度線上,深得哈爾濱人的寵愛。
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緊緊地抓住土地,纖細的枝干,勁健地支撐著一簇碩大的花冠,抵御著北方的風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濃香馥郁花飛全城;深秋,濃綠的葉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嚴冬,它那無葉的枝條也在孕育著一個春天的花潮。
哈爾濱人對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獨特的精神風貌,她聚小而成大氣,抗艱難而爭上游,堅韌、頑強,生機勃勃。
丁香是哈爾濱人精神的寫照,丁香是北國歷史的見證。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叢,把北國冰城裝點得分外嬌嬈。
丁香是哈爾濱人的摯愛,哈爾濱是丁香永久的家園。
(選自《電視散文精品》)
1.閱讀全文,說說作者贊美丁香花是為了贊美什么。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丁香開。”是根據___寫的《_____》中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改寫而成的。
3.作者為什么說丁香“給中國的文化平添了無限秀色”?(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4.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處。(任選一句)
①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②就是到了嚴冬,它那無葉的枝條也在孕育著一個春天的花潮。
5.丁香花、太陽島、冰雪是哈爾濱人心中的摯愛,南京的梅花、棲霞紅楓、雨花石、玄武湖等也是南京人心中的摯愛。請你選擇具有你熟悉的某地方特征的一景或一物,寫一段話,抒發自己的喜愛之情。(不得直接套用文中的原句,不超過60字)
《現代文閱讀備考之散文》
強化訓練一:
1.①窺②凋2.急不可耐,怯怯,窺探,抖動,招呼等;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新葉”剛剛萌發時的喜悅情態。3.承上啟下。4.句式相似,比喻恰當即可。5.人生,本該像它一樣青翠、蓬勃、謙遜、勤懇。6.言之成理即可。
強化訓練二:
1.贊美哈爾濱人“聚小而成大氣,抗艱難而爭上游,堅韌、頑強,生機勃勃”的精神。2.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3.古時,有許許多多關于丁香的傳說。歷代的文人墨客,又為丁香留下了許多名篇。4.示例:①采用排比、比喻修辭手法,寫出了丁香花的數目之多,花色之艷。②采用擬人、比喻修辭手法,表達出對丁香花富有生機,孕育生命的贊嘆。5.示例:南京的雨花石,是出了名的,多少年來,人們到南京旅游,或多或少要帶一些雨花石離去,因為它寧靜、明朗、堅定、無我,就像人的一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