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亮相
江蘇省如東中學“綠岸”文學社要求社員在“五一”長假里走向社會,關注校內外有意義的活動或事件,或是走進大自然,與地方文化資源面對面。實踐之后,每人寫一篇反映家鄉文化建設的文章(消息、通訊、散文、說明文均可),向校電視臺投稿。
要求:立意自定,體裁自選,題目自擬,字數在600字左右。
思路點撥:
1.準確審題。作者的身份是“綠岸”文學社社員,本題要求作者必須走出校園,接觸自然和社會之后,寫出真實的見聞和感悟。2.選好文體。題目中列舉了四種文體,要選擇最適合主題表達的一種。如果你參加了“五一”長假期間的一次活動,那可以選擇寫消息,因為消息能快速反映事件的內容,也適合向校電視臺投稿。而且一旦確定了體裁,你的文章就必須符合這種文體的要求,如消息,它的標題、開頭就與散文不同。3.凸現主題。無論選用什么題材,采用什么體裁,都必須突出“家鄉文化建設”這一主題。你可以報道“五一”期間開展的有關活動,可以重游具有地方文化氣息的景點,可以采訪熟悉地方文化的“活字典”,但都要從一個角度、側面反映地方文化建設的“亮點”。4.寫出個性。反映地方文化時應該“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如同樣是“家鄉”,你要寫出“這一處”的特色,給人以獨特的美感。
佳作展示一
“空中交響樂”醉了四方客
——我縣舉辦江蘇省風箏邀請賽
蘇小龍
2007年5月2日,由江蘇省旅游局和如東縣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江蘇省第三屆“紫瑯杯”風箏邀請賽在如東縣廣袤的黃海灘涂上舉行。
上午8點,簡短的開幕式后比賽就正式開始了。全省18支放飛隊的風箏先后上天,灘涂上空頓時變成了一座生趣盎然的動物樂園。橫空出世的蒼鷹、五彩斑斕的孔雀、翩翩起舞的蝴蝶、憨態可掬的熊貓等造型各異的風箏在藍天上隨風飛舞,引得一萬多觀眾翹首觀賞。忽然,空中響起春雷般的轟鳴,高音清脆,中音圓潤,低音渾厚,猶如一支大型樂隊奏起響徹云天的交響樂,將風箏節的氣氛推向高潮。
據行家介紹,我國風箏可分為“北鳶”派系和“南鷂”派系,前者如北京、天津、山東濰坊的風箏,以造型別致多樣取勝;如東的風箏屬“南鷂”,其特點是制作時做若干“哨口”,放飛時使其發出聲響,故又稱“響箏”。“哨口”越多,樂音越響,于是人們給它起了一個頗有詩意的名稱——“空中交響樂”。
下午4時舉行頒獎儀式,徐州隊和如東隊并列第一。江蘇省旅游局黃局長表示:“放風箏既是一項歷史悠久的群眾性體育娛樂活動,也是一個值得開發的旅游項目,這次風箏邀請賽的成功舉辦,必將推動我省民間文化的發展和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江蘇省如東縣如東中學“綠岸”文學社社員2007年5月2日現場報道)
點評
這篇消息擬題醒目,“‘空中交響樂’醉了四方客”制造氛圍,副標點明主要事實,言簡意明;導語點明時間、地點、舉辦方、活動名稱;主體部分敘述中有適度描寫,并介紹了各派風箏的特點,重點說明了“南鷂”“空中交響樂”的來歷,體現了這一地方特色;文章還自然地插入了關于風箏派別的背景介紹,增強了文章的知識性;整個過程敘述完整,用語簡明扼要;結語指出活動意義,更提升了文章的主題。
佳作展示二
如東開辟旅游新項目
——中外作家癡迷“海上迪斯科”
曹曙
2007年5月1日上午8點,如東縣開辟的旅游項目北漁村“海上迪斯科”迎來了第一批游客——中外記者采風團。古老而奇特的海濱文化讓這批“文化人”連呼“OK”“美極了”!
中外記者一行15人來到灘涂腹地的踩蛤場。漁民們按照古老的踩蛤方法向客人們一一示范表演:兩腳分開,晃動腰肢,均勻移動,待沙土踩活之后,腳板底下一只只滑溜溜、泥乎乎的文蛤便露出灘面,洗去泥沙,殼上精美的花紋便顯現出來。游客們躍躍欲試,有的雙手叉腰,有的揮動雙臂,伴著極富韻律的節奏不停地踩踏——仿佛完全拋開了都市的喧囂與煩惱,盡情享受著悠閑輕松的“海上迪斯科”的韻味。
放眼望去,只見海面上波光粼粼,帆影點點;耳邊不時傳來陣陣螺號。中外作家樂得手舞足蹈,一位德國作家贊美說:“想不到如東的舞廳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迪斯科’最有味,令我終生難忘!”
回到××賓館已是中午,興奮的作家們又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華語賽詩會。滕祖龍先生脫口而出:“拖拉客機來東海,嘉賓開懷好自在。沙內赤足踩文蛤,灘外痛快開舞賽。”波蘭總領事是一位華裔作家,即興朗誦了一首五言絕句:“早發南通城,汽車馳如風。一瞬到北漁,踩蛤如美夢。”陪同的縣文化館工作人員還將其中的一首詩用如東民歌的曲調演唱出來,頓時引來陣陣掌聲和笑聲。
(江蘇省如東縣如東中學“綠岸”文學社社員2007年5月1日自海邊報道)
點評
這篇消息扣住標題中的關鍵詞語“一炮打響”“癡迷”進行謀篇構思,既有場面的描寫,又有典型的人(德國作家)和典型的詩的介紹,主題突出,地域特色鮮明,給人以強烈的真實感和現場感。
佳作展示三
家鄉的“海子牛”雕塑
張筱雅
空曠的廣場上我佇立在海子牛雕塑前,凝視,遐想。
一尊灰黑色的水牛立足于一塊石板上,使它顯得那么平凡,那么樸實。雕塑的基座呈梯形,還立有一塊石碑,總體來看,“海子牛”顯得莊嚴,樸素。
走近細看:細細的紋理顯現在黑色的石料上,將水牛身上特有的滿是皺紋、滄桑的皮膚雕刻得栩栩如生,而那兩只微微翹起又顯得勤懇實在的角,將老牛的頑強意志和樸實無華的風格體現得更是淋漓盡致;再看那微微張開的嘴唇,似乎正發出一聲沉重的低吟;那滿溢溫情的眼睛似乎正感激地望著路人,那戴上了一個鼻環的碩大的鼻子似乎正噴出熱氣,仿佛勞碌一天之后剛剛歸來的疲憊模樣;而那健壯的身軀和厚實的蹄子又體現了老牛的吃苦耐勞的精神,亦如那些“墾荒”者,為如東的發展默默地奉獻,任勞任怨地工作著。
再看“海子牛”的四周,一盆盆鮮花競相怒放,如彩霞般艷麗,如火焰般熱情。美麗的鮮花映襯著老牛,我仿佛看見了那些為了家鄉建設奮斗一生的人們。那石碑上,記載了海子牛雕塑建成的時間,亦如如東文明的奠基石,任憑風吹雨打,永遠屹立于這江海之畔。“海子牛”每天都在注視著每一個過往的行人,那眼中分明寫滿了期望與祝福……
我佇立在海子牛雕塑前,凝視,遐想:家鄉的海子牛啊,你既是牛,又是人;你既是藝術,又是如東的靈魂!
點評
海子牛雕塑是如東海文化的亮點。這篇散文詳寫家鄉海子牛雕塑的構造特征和特有的神韻,由“牛”及人,再到家鄉人民的精神,渾然一體。說明、描寫和議論有機結合,首尾照應,結構完整。結句“你既是藝術,又是如東的靈魂”堪稱“豹尾”,語言鏗鏘,耐人尋味。
拓展訓練
請先將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以“家鄉一景——_______”為題寫一篇說明文或散文,600字以上。
思路點拔:
本題是一個半命題作文,在寫作構思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所補文字應為景點名稱;2.要根據你所選擇的文體,處理好說明、描寫、抒情和議論之間的關系:如寫說明文,應以說明為主,可適當運用生動的說明方法,以增強可讀性;如寫托物抒情或借物明理的文章,則要以對景物的細致描繪為基礎,不能使“情”和“理”架空,還要處理好“一景”與“他景”的關系,應以寫“一景”為主,需要時可用對“他景”的描寫襯托“一景”。
素材鏈接
1.家鄉是一只樟木箱,開啟它,濃濃的芳香就會撲鼻而來。——張愛玲
2.大山深處,侗家人用最質樸的嗓音唱出真正的天籟。繞上山坡,穿過竹林,侗民們的歌聲便隨著織布機的節奏與稻米的清香緩緩飄來。歌聲在侗家的天空回蕩,陽光下是一首,細雨中又是一首。真的,這是一個為歌而生的民族,無論是在開滿油菜花的梯田里,還是在灑滿一地濃陰的古榕下;無論是放牛歸來的小童,還是河邊洗衣的老婦,他們走下田壟,站在河邊,一開口,就是柔美而和諧的旋律。
3.在淮安市繁華的商業中心淮海廣場上,有一座名為“江淮明珠”的球形雕塑。為了挖掘旅游資源,開辟有吸引力的景點,有人建議再塑造一個周總理的雕像,讓人們到總理故鄉旅游時有個留影的場所。
最近,有人建議用周恩來總理塑像代替這座雕塑,我認為不妥:其一、總理塑像立在商業中心廣場中央,容易使人產生‘指揮’交通的聯想;其二、總理塑像地處商業中心,若成了攝影景點后會引起交通堵塞;其三、廣場周圍高層建筑鱗次櫛比,不利于展現總理的偉人形象;其四,紀念總理應該“入心”,不在于塑像的有無。其五、這座雕塑體現了淮安的區域特點,已經成為淮安人民喜歡的一大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