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北京最美的季節是在金秋十月,可不,這些天首都氣候涼爽宜人:風輕云淡,香幽楓葉紅得醉人。就在這大好時節,世界各地不同國籍、不同民族、不同月艮飾、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們匯聚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在“文明有源,智慧無界”的主題下,成功舉行了第一屆世界智力運動會。賽會規模之大、項目之繁、對壘之多,遠遠超過以往的單項比賽。筆者有幸參與賽會工作,茲將所見所聞,選摘些許,以饗讀者。
急中生智方過關
賽會設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這是一座迷宮式的建筑,不僅樓層多,而且面積大,通道多,又是樓梯,又是電梯,四通八達,初來乍到,實在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筆者報到那天,拖著拉桿箱。正打探報到之處,忽有倆老外走上前來,一陣嘰里咕嗡,不知所云。我自己尚未找到歸宿,又不明白他們問什么,估計也是找報到處(各項目是分開的),便靈機一動,進出一句:“Sorry,sorry,I don’t know!”外國朋友聽懂了,聳聳肩,揮揮手,帶著笑容離開了。
有趣的芬蘭棋手
芬蘭棋手鄧明高(譯名),是個30歲的青年人,人高馬大,黃頭發,藍眼睛,胖乎乎的身軀,敦實可愛。有一盤棋,他已取得中盤優勢,炮鎮中路,入局只是時間問題了,可他不會殺,磨蹭了半天,兌子后,反被對方占優,好在他還算機靈,最后用炮逼卒,迫使對方和棋。賽后,筆者與他聊起,問他土生土長的北歐人,怎會愛上中國象棋。他說,原來他愛好中文,認識了一個中國朋友,而這位中國朋友又愛好下象棋。于是,耳濡目染之下,他也愛上了下象棋,可謂近朱者赤。
“拿到銅牌我很滿足了”
56歲的中國香港老將趙汝權,在男子快棋比賽上,僅負于中國的汪洋、蔣川,9輪以6勝2負1平的好成績獲得第三名。趙以中盤纏殺能力強著稱,運子靈動,風格脫俗。尤其擅長在紛亂的局砸中搏殺。他臉上綻著笑容。帶著濃重的廣東口音說:“這次我拿到銅牌,已經很滿足了。在今年的全港個人賽上’我也取得了第3名的好成績。現在年輕人上來了,爭取在男子團體賽中,與周世杰合作,爭取更好成績吧。”
可敬的志愿者
智運會是繼奧運會謄、殘奧會之后,首都第三大國際賽事,外國朋友一多’少不了靠大學生志愿者幫忙。北京體育大學隸屬國家體育總局領導、學生們在奧運會、殘奧會上擔任志愿者,還有不少女同學在開幕式上跳起了迎賓舞。她們說,這個學期,我們幾乎沒有上課,以后要快馬加鞭了。智運會上,她們除了給裁判們當翻譯外,還站在賽場邊、過道里,隨時服務,站就是幾個小時。午后,就蜷縮在椅子上打個盹。晚上,還要擠公交車趕回學校,確實辛苦。可她們臉上始終掛著微笑,沒有一句怨言。
攝影才是專業水平
賽場里總能見到這樣一個身影:當他下完棋后,就從包里取出_架照相機,迫不及待地攝取各國棋手的下棋鏡頭。那大炮筒式的裝備,與眾不同的拍攝架勢,顯得十分專業。他就是荷蘭籍棋手葉榮光。他掏出名;片噌予筆者,上面寫著:葉榮光、中國第一位男子國際象棋國際特級大師,荷蘭華人攝影協會副主席。哦!難怪他這么迷戀攝影。他還送我一冊題為《棋手眼中的棋手》的影集。有的專注凝神謄有的舉棋疾進,還有賽場全景。從視角到內涵,皆獨具匠心,耐人尋味。他不無自豪地說:“我還有一組《楚河漢界的洋人》照片發表在攝影網站上。與攝影相比,下棋是業余的。”
父當領隊 子是隊員
來自菲律賓的象棋高手莊宏明,筆者早已相識,這次比賽他62歲的父親也一起來了。秩序冊上,父親莊水冰是領隊。在場外,與莊水冰交談,得知他原籍是福建晉江龍湖衙口(很巧,筆者有親戚在此地)。他說,莊宏明,1978年出生,9歲時學菲律賓棋,10歲改學中國象棋,國際象棋也下得好,后來很快加入大學代表隊。他特別鐘情中國象棋,1993年獲菲島第3名,1995年獲冠軍:2002年至2008年全獲冠軍。不久前,在澳門舉行的世錦賽上,也取得第5名的好成績。我問:“你這次是專程陪兒子來的?”他答:“是的,那次在法國比賽,我也陪他前去的。”難怪賽場邊,這位老人一直默默地守候著兒子,直等他下完棋走出賽場,才一同回下榻之處。
一道顯眼的風景線
賽場上中國隊員穿著胸前印有五星紅旗的紅色運動服,可從主席臺望去,還有一名穿著紅白相間,印有祥云圖案的奧運服上裝,頭戴軍帽的棋手在場內下棋,特別顯眼。原來這是洪都拉斯棋手,名叫:余快。他原籍湖北,今年已69歲,是中國象棋項目所有參賽隊員中年齡最大的一位。他的棋癮特別大,每次賽畢,還要到賽場外的研究室里,找對手殺上兩盤呢。
編輯 無 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