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我國農村人力資源不樂觀,解決農村人力資源的核心是開發農村人力資源,而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呼喚農村教育#65377;
[關鍵詞] 農村;人力資源;農村教育
[作者簡介]楊 林(1966—),女,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外語與文法系講師; 余 斌(1966—),男,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黨政工作部,副教授#65377;(江西南昌 330013)
新世紀的中國遇到最為嚴峻的問題之一,莫過于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素質,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傳統農村向現代化農村轉變,逐步將農業剩余勞動力有序地轉移到二#65380;三產業,提高農村城市化和現代化水平#65377;從人口分布看,中國城市人口只占28%,農村人口占72%,約8.6億#65377;在中國勞動力中農村勞動力占73%,這是中國巨大的勞動力和人力資源寶庫,運用#65380;開發得好,將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動力,否則將會成為中國社會發展中潛藏著的巨大困難#65377;
一#65380;人力資源開發理論
舒爾茨認為:改進窮人福利的關鍵因素不是空間#65380;能源和土地,而是提高人口質量,提高知識水平#65377;西方古典政治經濟學家亞當#8226;斯密在《國富論》中就已經開始確立人力資本的觀念,到20世紀50年代之后舒爾茨和貝克爾等人建立起了人力資本理論#65377;人力資本是通過對人的投資形成的資本,是人的資本和技能的資本形態#65377;但人力資本在父母和小孩之間具有代際傳遞的作用#65377;
二#65380;我國農村人力資源現狀
我國農村人力資源現狀是:總量過大,素質不高;地區分布不平衡,人口構成不合理;老齡化趨勢明顯#65377;國家統計局《2004中國農村統計年鑒》顯示,我國農村勞動力的文化構成狀況如下:文盲或半文盲8.96%;小學33.65%;初中46.05%;高中9.37%;中專1.57%;大專及以上0.40%#65377;另據報載,我國農村平均每萬人中的技術人員不足7人,該類技術人員約占全國人口的0.06%,遠低于美國的0.24%和日本的0.28%#65377;隨著農業生產科技應用日益廣泛和農業生產的日益發展,農村人口文化素質的差異逐漸演化為收入上的差異#65377;而農村人口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乃至農業現代化的進程#65377;
我國13億人口,9億多在農村#65377;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農村人力資源素質差的問題已經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形成了尖銳的矛盾#65377;我國農村從長期以開發自然資源為主正在逐步轉向以開發人力資源為主#65377;
三#65380;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必要性
(一)從增強綜合國力的高度來看待農村人力資源開發#65377;在21世紀的綜合國力國際競爭中,中國靠什么取勝?核心問題是人才問題,國民素質問題#65377;而我國農民占到人口的大約70%,這是一個巨大的生產力,也是巨大的購買力群體和巨大的消費市場#65377;但是,我國目前的形勢是:稀缺的土地上生存著9億農民,其中有兩億文盲半文盲,貧困地區每年還有上百萬的失學少年#65377;如果對這些人力資源不進行投入開發,而是讓其自然發展,那么,這些人力不僅不能在提高中國綜合國力中發揮資源效用,相反,將會極大地阻礙中國的現代化進程#65377;
(二)消除貧困#65380;創業發展,離不開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65377;治窮必先治愚,一個地區的落后,本質上是勞動者素質的落后,舒而茨認為“改善窮人福利的決定性生產要素是人口質量的改善和知識的增進”#65377;人力資源開發就是要解決城鄉群眾的就業問題,如果說過去的就業問題主要局限于城鎮,而忽略農村,那么在強調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的今天,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應該成為各級政府認真思考并著力解決的基本問題#65377;
(三)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賦予了教育和培訓更豐富的內涵#65377;正如“三農”問題具有它的復雜性#65380;長期性一樣,農村人力資源開發也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統籌安排,常抓不懈#65377;人力資源開發一靠教育,二靠培訓,教育是指現行的普通教育#65380;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普通教育主要是培養預備人才,高等教育主要是培養實用人才,職業技術教育主要是培養技術藍領,成人教育主要是抓好培訓#65377;培訓是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的關鍵,通過培訓提升人力資源的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65377;
四#65380;開發農村人力資源的基本思路
要提升農村人口的整體素質,進而最終解決農村的脫貧致富問題,最根本的途徑是大力發展以農村為本的,“基于農村#65380;為了農村#65380;在農村”的農村教育#65377;
(一)更新教育思想,加強農村基礎教育#65377;農村基礎教育主要是培養和提高農村人口和勞動者的基本素質,特別是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65377;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基礎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到2002年底,全國“普九”人口覆蓋率達到91%,初中入學率達到90%,基本實現了國家規定的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65380;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兩基”目標#65377;但是在一些地區,九年義務教育還沒有普及,青少年失學#65380;輟學現象仍很嚴重,青壯年文盲仍然存在#65377;農村基礎教育還存在辦學思想不端正,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農村卻仍然把應試升學作為教育的全部目的和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65377;不是面對全體學生,而是面對少數尖子學生;不是面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是偏重于智育#65377;在智育方面又忽視智力的開發,而偏重于知識的傳授#65377;在知識傳授方面,又忽視教給學生關于農村發展和做人的諸多知識,而偏重于與高考相關知識的傳授#65377;一偏再偏,就使農村教育走上了升學指揮棒下的僅有單一升學目標的獨木橋#65377;因此,加強農村基礎教育,更新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加快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是關鍵#65377;同時,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辦學模式,多渠道籌集資金,不斷改善基礎教育的辦學條件和提高農村教師待遇,為農村基礎教育提供強有力的保障#65377;
(二)以市場為導向,健全農村職業技術教育體系#65377;長期以來,農村的基礎教育為高等院校提供了相當數量的優秀生源,但來自農村的大學畢業生回農村工作的卻為數極少,特別是邊遠落后地區,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越落后的地方越缺乏人才,越缺乏人才的地方越落后#65377;同時大量沒有考上高等院校的農村青年返鄉后,鮮有機會受到專業技術和技能的培訓,只能從事簡單的農業生產勞動,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65377;因此,在抓好農村基礎教育的同時,適當適時分流,多種形式#65380;多種途徑#65380;多種機制積極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尤為重要#65377;
近年來,雖然我國農村職業教育有了很大發展,但也還存在很多問題#65377;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必須以就業為導向,依據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65380;產業結構調整#65380;勞動力的轉移方向#65380;市場對就業能力的需求,大力發展各種層次#65380;各種類別的農村職業技術教育#65377;縱向上要健全并完善初等#65380;中等#65380;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橫向上要廣泛適應一#65380;二#65380;三產業的職業技術需求以及勞動力的轉移方向#65377;要樹立就業必先培訓的思想,增強教育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提高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投入的有效性和廣泛性,逐步形成和完善農村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為農村造就各種層次的高素質青年勞動力#65377;
(三)實行多層次辦學,發展農村成人教育#65377;農村成人教育是農村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對象主要是在農村從業的成人,目的是培養農村經濟發展用得著#65380;留得住的專門人才#65377;作為農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成人教育應當依據不同層次的受教育人群,繼續做好各種層次#65380;各種類型的教育和培訓#65377;一是掃盲教育#65377;即對農村青年的文盲#65380;半文盲群體進行的文化基礎知識教育,以及各種農業專門技術#65380;技能的簡單培訓#65377;二是普及教育#65377;即對廣大農村青年進行的文化知識#65380;專業技術#65380;經營管理知識#65380;法律知識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訓,使培訓對象既掌握一定的知識,又掌握一定的技術#65380;技能,增強管理經驗,提高法律意識,以適應農業經濟#65380;技術發展的需要#65377;三是提高教育#65377;即對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農村青年進行教育和培訓,使他們掌握現代農業發展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并成為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堅和骨干力量#65377;四是學歷教育#65377;主要是通過農村自學考試#65380;電大#65380;函授教育的發展,提高農村各類專門人才的學歷水平和實際能力#65377;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村勞動力素質已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65377;不僅應看到農村教育的發展要受到農村經濟條件的制約,還應看到農村經濟的發展更受到農村教育發展的制約#65377;農村教育與農村經濟能否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已不完全取決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而是更多地取決于農村教育與農村經濟發展的結合程度#65377;
[參考文獻]
[1]童光榮.農村教育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J].中南財經大學學報,2000,(6).
[2]魏江茹.農村反貧困戰略下的人力資源可持續開發[J].農村經濟,2003,(11).
[3]安鴻章.我國人力資源城鎮化轉移趨勢[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4,(3).
[4]嚴江.關于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思考[J].農村經濟,2004,(7).
[責任編輯: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