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本文從籌資貸款風險、資本運營風險和投資風險三個方面對高校財務風險進行分析和防范,以促進高校健康、穩定、和諧、可持續地發展。
關鍵詞 高校財務;風險;防范;措施
作者簡介 楊玉鏘(1963—),女,溫州醫學院財務處會計師;(浙江溫州 325035)夏虹(1965—),女,江西農業大學財務處高級會計師。(江西南昌 330045)
一、我國高校財務風險成因分析
(一)不切實際地擴大貸款規模
1 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1998—2006年期間,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人數增長了5倍。顯然,高校原有的教學條件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學生對教學硬件、軟件的需求,于是,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2 高校收入的增長趨于緩慢。①國家財政撥款的總額雖呈上升的趨勢,但其占大學收入的比例在逐年下降。②近幾年來,中國高校學費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長,但教育成本的比例也越來越高。③中國高校創收總額非常有限,且利潤集中在科技型企業,僅有少數幾家大學有能力依靠科技創收。
3 高校的高支出還會長時間增長。①新校區的開辟、配套設施的完善、高校教職工不斷增長的收入要求迫使高校巨額貸款。②專科升為本科,“學院”升為“大學”,大學還得進入“211”,由此帶來的“公關性”支出自然也少不了。
4 教學評估帶來的資金需求。為提高高校的教學水平,國家教育部每年分期分批對各院校進行教學水平評估。在財政資金有限、自籌能力很弱的情況下,只能依靠銀行貸款。
5 對資金的投向管理不嚴。多數高校領導都懷著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的宏愿,無論如何,要在氣勢上高人一籌,在開支上缺乏遠見和成本意識,一旦貸款到手,擴建、裝修便惟恐不夠高、大、全,缺乏科學規劃。
6 銀行對高校貸款的風險防范機制尚未形成。銀行樂于向高校貸款,因為高校有良好的信用,加上大學城項目多受政府支持,如果高校發生財務危機,與銀行之間發生借貸糾紛,政府就有可能撥出巨款來幫助學校歸還銀行債務,從而導致高校貸款資金的大量沉淀,也加大了貸款資金風險。
(二)現行會計制度存在缺陷
現行高校會計制度規定,高校不能編制赤字預算,高校利用貸款進行的建設項目不能通過支出科目列支,而只能將其作為借款掛賬,這使得高校未完工項目掛賬成為普遍存在的問題。現行高校會計制度規定所編制的會計報表,將本應用于在建工程科目反映的建設項目支出掛賬在應收及暫付款下,將應當償還的債務變成了債權,會計報表表面的平衡掩蓋了高校實際存在的赤字預算或負債運作的事實,造成高校會計信息嚴重滯后,潛在的財務風險不能得到充分反映。
(三)未建立起有效的投資管理機制
從產權角度來說,高校的最大投資主體是政府,所有權歸屬國家,高校并沒有獨立財產,在事實上也不可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因此在責權利相分離的情況下,辦學的債權債務最終還是由政府來承擔。這種不完善的機制自然就會出現高校貸款規模擴大化的傾向——高校在考慮貸款申請時,通常只以“能否滿足項目建設需要”作為第一標準,只要能貸到款,資金成本放在第二,在貸款申請、審批過程中的理性分析和控制意識顯得不足。
二、高校財務風險的類型
(一)債務風險
近幾年高校的大規模擴招對進一步擴大基礎建設、示范性評估對內涵建設質量和速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的基礎設施明顯跟不上需求,建設資金需求不足的矛盾日漸凸顯。隨著貸款規模的增大,貸款資金的還本付息必將對高校穩定發展帶來負面影響,使學校陷入高風險境地。
(二)資本運營風險
1 財務風險意識淡薄,對資本運營風險認識不足。不少高校管理者及財務工作者墨守成規,不能正確測算學校的承受能力,盲目追求發展,資金運用不合理,導致學校綜合財力入不敷出,加劇了財務運營風險。
2 學生欠費現象日益嚴重,欠費金額越來越大,嚴重削弱了學校經費的自給能力,影響了學校的資金籌集,給學校資金的運營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三)投資風險
投資風險是指由于對投資項目決策失誤引起所投資金無法按期回收或投資失敗的風險。高校投資包括對內投資和對外投資,對內投資主要是用于校辦產業。對外投資主要是高校直接參與社會項目的投資,分為技術投資和資金(產)投資。也可能因為計劃、決策、程序、制度等失誤造成投資失敗,如若是資金投資,會引起學校財務失衡,導致學校資產流失。
三、高校財務風險控制對策
(一)建立財務風險經營責任制,強化高校的風險意識
首先,從高校決策層著手,科學論證。從源頭上加強管理,強化法人經濟責任制。其次,按照高校領導體制和機構設置情況,將高校經濟責任劃分若干層次,組成一個職責明確、相互制約、各司其職、運行有序、共同實現學校財務管理的目標群體。再次,高校應建立由高校管理層和財務、審計等相關部門參加的風險管理機構,并且以高校管理層為財務風險管理的核心。高校的校(院)長是高校的法定代表人,對學校的財務工作負有法律責任。
(二)合理控制貸款規模,減少債務風險
1 高校應進一步明確貸款的指導思想。①必須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政績觀,從我國基本國情和學校具體情況出發,正確處理好事業發展需要與實際承受能力的關系。②貸款高校必須堅持科學、民主的決策程序,根據學校的實際償還能力確定貸款項目及適度的貸款額度。③必須堅持“誰貸款,誰負責”的原則,高校的校(院)長是高等學校的法定代表人,對償還貸款負有法律責任。
2 加強對高校貸款資金的審計監督,堅持專款專用。為提高高校貸款資金投資的使用效率和保證正確使用,應進一步加強政府審計的力度,使貸款資金用于解決制約高校當前和未來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以及對高校事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項目上,不得將貸款移做他用。
3 加強財務監控,制定和完善貸款資金管理的各項制度。①貸款高校要成立貸款資金管理領導小組,負責組織貸款項目的論證,貸款資金的使用、管理與監督。②貸款高校要將貸款納入部門預算管理。③建立項目管理責任制。要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按管理層次逐級建立貸款資金項目管理責任制。④貸款高校必須建立完善的風險防范機制。⑤主管部門應建立貸款備案制度。⑥建立預警提示制度。
4 合理采用貸款方式,拓寬融資渠道。①科學置換貸款品種。高校要根據項目償還期內未來現金流量,合理測算分期償還金額,制定分期償還計劃,以解決短期償債能力不足問題。②多方尋求擔保方式。針對貸款擔保難的現象,尋求妥善的解決方式。③積極拓寬融資渠道。銀行融資產品繁多,高校可以靈活運用銀行融資產品,選擇一套適合學校的、具有較高可行性的組合融資方案。
(三)對運營風險的防范
1 建立財務預警系統,強化風險控制力度。通過會計報表等會計信息,對有關償債能力、經濟效益、發展潛力等重要指標進行分析,確定潛在的風險。一旦預警,應采取切實有效的風險管理策略,以控制風險和分散風險。
2 強化全面預算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首先,將預算分為經常性預算、建設性預算和償債性預算。其次,要堅持集中財力保重點。重點支持師資隊伍建設、學科學位點建設等項目,同時保證人員經費支出。第三,啟用計算機網絡注冊、選課系統,同時加強誠信教育、榮辱觀教育,努力根治學生惡意欠費問題。
3 加強資金集中管理。一是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努力規范財務收支行為,提高資金運行效率和使用效益。二是設立內部銀行,實現校內資金的集中管理。減少資金占用,加速資金周轉。三是實行會計委派制。
4 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防止職務犯罪。建立適合本校業務特點和管理要求的資金安全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并認真組織實施,確保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相互牽制,認真落實銀行對賬單“雙簽”制度,以達到學校資金運行安全。
5 加強國有資產管理,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一是要加強國有資產的日常管理,建立科學有效的固定資產網絡管理系統。二是要建立大型儀器設備績效考核制度,實行資源共享,提高設備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三是要加強和規范無形資產的管理,以防范人才的不斷流失。
(四)投資風險的防范措施
1 建立健全投資項目管理責任制,逐步建立、完善考核及獎懲制度。學校進行投資、融資、資本運作、資產經營,應設立決策委員會、投資專家團隊和監督機構等等。
2 要設立專門的投資運營機構,或交由專業投資機構代理。像資產規模較大的高職院校,一般應設立專門的投資機構,以保證資產的合理、高效運營。
責任編輯:李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