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新的扶貧標準,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把盡快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并實現脫貧致富作為新階段扶貧開發的首要任務。”這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新階段扶貧開發首要任務的明確要求。
首要任務的提出,是對黨的十七大“逐步提高扶貧標準”要求的具體落實。我國現有的貧困標準是采用世界銀行推薦的恩格爾系數法測定的。這個標準是1986年提出的,當時為206元,相當于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24元的1/2。2006年提高到693元,相當于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5,標準低于每人每天1美元,僅能滿足最低食物需求。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和全國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農村貧困標準偏低的問題日益突出。《決定》綜合考慮國情與國力、需要與可能,明確提出實行新的扶貧標準。這是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大戰略部署,也是在全國范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條件下完善國家反貧困政策體系的必然要求。這表明,我國扶貧開發取得了巨大成績,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已經有能力拿出更多的物力和財力用于扶貧開發。新的扶貧標準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中。新標準將充分體現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發展水平,新標準不僅僅是維持生存的標準,而且是提供更多發展條件和發展機會的標準。
首要任務的提出,要求我們要擴大扶貧政策覆蓋范圍。長期以來,農村開發式扶貧一直把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農村貧困人口作為主要扶持對象。這對集中使用扶貧資金,提高扶貧成效是完全必要的。但隨著這部分人口的逐步減少,特別是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有必要適當拓寬農村開發式扶貧的扶持對象。按照《決定》要求,今后要在繼續把農村低保對象中有勞動能力的人口作為開發式扶貧對象的同時,將剛剛越過溫飽線、基礎還很不穩固的農村低收入人口也要納入農村開發式扶貧的扶持范圍。根據這一要求,我國農村扶貧開發政策的覆蓋人口將大大增加,將有更多的農村生活困難人口得到支持和幫助,享受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首要任務的提出,要求我們要把工作重點轉到幫助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提高發展能力上來。自1986年中央實行開發式扶貧方針以來,農村扶貧開發始終以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為主要目標,并提出到2010年全面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在全國農村實行低保制度后,這一目標可望提前實現。因此,需要適當調整農村開發式扶貧的目標,即由以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為主,轉向以鞏固溫飽成果、提高包括貧困人口在內的農村低收入人口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為主。為此,要繼續實施整村推進扶貧規劃、勞動力培訓轉移、產業化扶貧、移民安置等重點工程,加快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整村推進步伐,集中力量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力爭到2010年基本解決農村貧困地區的人畜飲水問題,實現行政村通電、通路、通郵、通廣播電視。為下一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