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句哲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其意就是說給人魚吃不如教給人捕魚的方法。江西農業大學包扶慈化鎮柘塘村正是授漁之舉,扶智之舉。
按照江西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黨旗引領致富路,攜手共建新農村”為主題的定點包扶貧困村工作的通知精神,江西農業大學被指定幫扶宜春袁州區慈化鎮柘塘村,從2007年開始,幫扶期限為四年。
柘塘村有人口4500多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等原因,經濟比較落后。2007年8月中旬,江西農大委派幫扶小組一行多人赴柘塘村進行了實地考察,聽取了鎮、村的匯報,并作出了深入調研,制訂出以項目為紐帶,以扶智為根本,通過幫扶達到“生態柘塘、富裕柘塘、文明柘塘”的幫扶目標。幫扶項目是柘塘第一小學的建設完善,毛竹、油茶低產林的改造,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庭院經濟,新農村建設等,并成立了一支業務水平高、政治素質強的幫扶小組隊伍,有計劃、有目標的對柘塘村展開扶貧工作。
一、強基礎,教育為本
完善柘塘村第一小學校舍的建設是江西農大此次幫扶的重點項目之一。江西農大籌資15萬元,對柘塘一小二層教學樓進行了粉刷裝修,對教學樓四周進行了排水設施的修建,建筑了操場圍墻,建起了體育活動中心,添置了籃球、乒乓球、單杠等體育鍛煉設施,這個僅有111名學生和6名教師的偏遠山村小學,教學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今年暑期剛開始,江西農大又組織11名園林與藝術系的師生來到柘塘村支援新農村建設,他們義務組織學生參加音樂、體育、美術課,充實了學生們由于平時師資緊缺而被忽略的音、體、美課程,受到了孩子和家長的高度好評,也得到了柘塘人民的高度評價。
二、揚優勢,科技為先
毛竹林、油茶林是柘塘村的主要經濟資源,由于遭受2008年元月嚴重的冰災,造成柘塘村萬畝毛竹林毀滅性的損害。災后,江西農大幫扶小組立即組織村民對受損的毛竹林進行搶救和改造。在鎮村干部的協助下,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召開村民大會,宣講了毛竹、油茶改造知識并印發宣傳單,讓村民詳細掌握改造的知識要點。村民白天時間緊,農事忙,幫扶小組就利用晚上的休息時間召集村民開會、學習,幫扶小組還組織村民上山除雜、墾復,并指導施肥。確立毛竹低改百畝示范核心區和油茶低改百畝示范核心區,并通過示范核心區和示范戶輻射全村。一片片的毛竹林、油茶林在村民精心的墾護下,重新恢復了生機,村民們的心中也看到了希望。江西農大幫扶小組還聯系引進了毛竹深加工項目落戶柘塘村,提高了毛竹利用效率,增加了經濟效益,還解決了幾十名村民上崗就業問題。
三、創特色,作風務實
2008年元月中下旬,我國南方地區遭遇了50年不遇的特大冰雪災害,柘塘村的冰災尤為嚴重。冰災期間,海拔1000多米的柘塘村冰雪封山,交通中斷,電力中斷,通信中斷,萬畝毛竹林全部受損。盡管環境惡劣,幫扶小組仍堅持住在村里,冒著嚴寒,冒著危險,下到一線與村民一道抗冰救災,與慈化鎮干部一起幫助住房有危險的農戶撤離,轉移牲畜和財產。由于電力中斷,道路受阻,很多村民家中缺米缺食物,幫扶小組與鎮干部組織送米達2500公斤,100多戶。冰雪共造成柘塘村十多戶農戶家房屋倒塌或不同程度受損,但由于轉移及時,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災情發生后,江西農大領導對柘塘村進行了深切的災情慰問,送去扶貧項目款10萬元,為36戶災情嚴重的農戶送去了慰問金8700元,送去水稻良種、各種科技圖書、災后恢復科技資料等,大大鼓舞了柘塘人民抗擊冰災的斗志。
件件感人事,情系柘塘人。江西農大幫扶柘塘村為柘塘人民所辦的實事還有很多,藍圖仍在描繪,扶貧更重扶智,在江西農大的精心幫扶下,勤勞的柘塘人明天會更好。
[作者簡介]練繼軍、易 玉,江西省宜春袁州區扶貧辦;羅大鵬,江西省宜春袁州區慈化鎮。
責任編輯:李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