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市位于湘贛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是中國革命的搖籃、4A級風景旅游區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市土地總面積129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114534.2公頃,耕地面積9666.1公頃,分別占總面積的88%和7%,是一個典型的“九山半分田半分道路與莊園”的農業山區貧困縣(市)。近些年來,井岡山市在認真做好整村推進扶貧的同時,以提高貧困農民自我發展能力建設為抓手,加大了產業化扶貧力度,著力抓好了農業及相關產業的培育。
一、產業化扶貧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2001年以來,我市結合貧困農民增收難的實際,把扶持農業產業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重點扶持了瘦肉型豬、茶葉、花卉、特色果品、油茶等農業產業的發展,產業化扶貧取得了初步成效。
1、瘦肉型豬生產呈現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勢頭。2000年以來,我市生豬生產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由過去“養雞換油鹽,養豬為過年”的小農經濟模式,逐漸向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出現了以華富現代畜牧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生豬生產企業。華富現代畜牧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經過8年的奮斗,該企業已成長為一個跨區域經營的大型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形成年出欄三元雜交瘦肉型商品豬4萬頭以上的規模,年實現產值6000多萬元,帶動周邊群眾發展瘦肉型生豬生產達2萬頭以上,農民增收效果十分顯著,激發了廣大貧困群眾的創業熱情。
2、茶葉生產的有機化、標準化進程提速,品牌形象進一步提升。茶葉既是我市一項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傳統農業產業,也被賦予了情真意切的樂觀主義革命情懷,紅色歌謠《請茶歌》正是井岡山茶文化和井岡山精神的真實寫照。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市通過政策引導、加大投入、創新經營機制等措施,認真組織實施了“茶葉工程”項目,新增開發了5000畝高標準、高產茶園,組建了井岡山市茶葉開發公司,新創了“井岡碧玉”茶品牌,加快了我市茶葉生產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經營進程。2000年以來,我市進一步轉變了茶葉生產經營思路,把推廣標準化有機茶生產擺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通過整合全市茶葉品牌和生產資源,成立了“井岡山云海有機茶有限公司”,主推“井岡云海”有機茶品牌,極大地推動了全市茶葉產業化經營,加快了貧困脫貧致富步伐。2005年以來,我市整合各項強農惠資金近150萬元,在下七、長坪、黃坳、茨坪林場、長古嶺林場、古城、新城、峨嶺等鄉鎮(場)開展高檔準生態茶園建設,新增生態有機茶園5000多畝,進一步做大做強全市茶葉產業。目前,我市有機茶園面積達1.2萬多畝,有機茶產量達62噸,年實現銷售產值1265萬元。
3、花卉生產呈現產業化雛形。我市花卉苗木產業主要圍繞旅游業和新城區建設兩個主題展開,近幾年呈現出較快發展勢頭,花卉主要以井岡野生杜鵑、井岡桂花、井岡蘭花和其他園林綠化、美化苗木等為拳頭產品,產業化雛形已基本形成。目前,全市花卉種植面積達4000多畝,年實現銷售收入500多萬元。
4、特色果品發展思路進一步明晰。由于自然、地理、氣候獨特,生物多樣性特征顯著,我市有豐富多樣的地方特色的特產與果品,主要有竹筍、香菇、茶樹菇、木耳、石耳、金桔、紅米、南瓜等等。目前主要有“同志哥”和“井岡綠”兩個特色果品生產經營龍頭企業,年銷售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
5、油茶產業開始啟動。我市有著十分豐富的山林資源,但山林經營方式較為落后,以精放經營為主,荒山、殘次林面積達近20萬畝,其中低產油茶林約為l萬畝以上,年產量僅5萬斤左右,產值僅約100萬元。2007年開始,我市扶貧部門開始在扶貧重點村開展高產優質油茶示范種植活動,2007年已在荷花鄉高垅村、新城鎮楓梓等村種植高產優質油茶500畝,拉開了油茶產業化扶貧序幕。
6、“一村一品”示范工作初步顯現效果。近幾年來,通過扶貧政策引導和鄉村的自發努力,“一村一品”的村級產業發展模式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接受與歡迎,涌現了一批“茶葉村”、“竹筍村”、“香菇村”、“蘿卜村”、“金桔村”、“生姜村”、“西瓜村”、“柑桔村”、“奈李村”、“葡萄村”、“南瓜村”、“花卉村”等,“一村一品”的發展,激活了村級產業的發展,拓寬了貧困農民群眾的增收渠道。
在看到產業化扶貧取得成效的同時,我們也充分認識到存在的不足與問題,主要體現在:一是缺乏一個系統的產業發展規劃,產業扶持政策連貫性不強。由于沒有一個一段時期(5—10年,最好是10年以上)的產業發展(主要指農業產業)規劃,對產業的扶持帶有較大的隨意性和偶然性,不可避免會出現農業產業發展的“爛尾樓”,扶持資金使用效率大打折扣,也從客觀上造成農民群眾對政府的不信任。這樣例子舉不勝舉,帶有較大的普遍性。二是資源整合、部門協調存在偏差,難以有效組織產業化項目的順利實施。產業化扶貧光靠扶貧部門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整合各有關部門的技術、資金、信息等要素,集中投人、重點突破,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和集群。但實際的情況是,由于資源整合與部門協調的難度較大,往往是“各吹各的號、各敲各的鑼”,產業發展的運作效率低下。三是貧困農民群眾參與性不足。產業化扶貧工作的重點是要引導與動員廣大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由于宣傳動員、示范推廣工作做得不夠扎實,沒能有效激發貧困農民群眾的參與熱情,這將是今后工作的主要方向。四是鄉村對產業化扶貧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產業化扶貧政策的主要落實與執行者是鄉村基層組織。目前,鄉村對產業化扶貧的認識還存在偏差,認為這僅僅是農民自己的事,工作熱情不足,對產業化扶貧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五是農業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與扶貧責任意識還不強。國家兌現了對產業化龍頭的扶持政策,可企業常常出于自身的經濟利益考慮,過多的強調自身的發展,沒有把帶領貧困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責任很好地擔負起來。
二、對策與建議
我市產業化扶貧工作任重道遠,要有效解貧困農民群眾的增收難題,必須采取系統性措施與手段加大工作力度。具體地說,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科學發展觀,認真做好農業環境與產業發展規劃
要緊密結合本地的實際,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從大處著手,認真做好“井岡山市農業環境與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規劃時長為10年以上,明確農業環境保護與產業發展主要內容與基本方向。規劃的制定應突出以下內容:
1、明確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對我市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重大現實意義,確定一段時期內的農業環境保護工作的努力方向及具體目標。
2、明確產業化扶貧必須在不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較大幅度的提高農業生產力,不斷擴大貧困農民群眾的受益面。
3、在產業化扶貧項目的選擇上,要通過系統調查論證,從增加農業有效供給的角度,立足長遠,尋找我市農業發展中有資源優勢卻未形成經濟優勢的薄弱點或“短板”,予以重點扶持。
4、規劃應認真結合當前我市開展的“爭創全國生態縣(市)”活動,采取先自下而上,然后自上而下的方法有效展開,各鄉鎮村都要有本鄉鎮村的規劃,在扶貧產業規劃中應充分突出“一村一品、一鄉一業”這一原則。
5、規劃一經確定就必須在規定的時期內嚴格執行,盡量避免因決策主體變更產生的政策不連貫,甚至造成資源浪費和資金的使用效率低下的不良后果。
(二)注重貧困農民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建設,營造創業氛圍
產業化扶貧的實質是要發展農村生產力,而生產力的發展需要人才、技術、資源、信息等諸要素的有效配合,其中人的因素又是最為有效、最為活躍的要素,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加強農民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建設是有效破解產業發展、農民增收難題的必然選擇。
1、要加大對黨的扶貧政策的宣傳教育,切實抓好廣大貧困農民群眾的思想扶貧工作。黨的扶貧政策是好的,要不斷加大政策的宣傳力度,讓廣大農民群眾充分了解掌握黨的扶貧政策的精神實質,增強他們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走上脫貧致富道路的信心與決心,并以實際行動響應黨的扶貧政策號召,最終達到在貧困農村形成創業、興業良好氛圍的目的。
2、要以現代農業技術為重點,著力抓好貧困農民群眾的技術技能培訓教育工作,培訓新型農民。要充分利用好農業科技培訓資金和“雨露計劃”資金加大對貧困農民群眾的培訓力度,重點培訓有關井岡山市農業資源與生產情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農業標準化生產、農業種養最新適用技術、農產品市場與營銷、農業產業化、農業風險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培訓讓農民基本了解農業方面的有關基本知識。并結合產業化扶貧項目的實施,重點進行產業化扶貧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培訓。
(三)整合政策資源,形成產,3k4e~扶貧合力
產業化扶貧工作是一項系統化工程,光靠一個單位部門的力量是無法順利完成的。在產業化扶貧政策的執行過程中,目前最為要緊的是人才、技術和資金的整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于加強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作意見》(國開發[2005]2號)已明確要求:“在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要堅持扶貧開發工作總攬農村工作全局”。為此,我們建議強化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在農業農村工作的組織、領導作用,充分調動相關部門單位參與到產業化扶貧工作中來,確保產業化扶貧工作順利實施。在資金的扶持方面,要始終堅持好統一規劃,統籌安排,各負其責,渠道不亂,用途不變,互相配套,形成合力的原則,集中加大對產業扶貧項目的扶持力度,扶貧資金應主要向產業化扶貧項目傾斜:一是整村推進資金要有20%以上用于產業發展;扶貧貼息資金重點投向產業扶貧項目;科技培訓資金要全額用于產業技術培訓;“雨露計劃”資金也要適當向產業扶貧傾斜。
(四)樹立品牌經營理念,提升產業扶貧水平
產業化扶貧從一開始就要有品牌經營的理念。當前,我市產業化扶貧企業已有“華富現代畜牧有限公司”的“華富”、“井岡山云海有機茶有限公司”的“井岡碧玉”和“井岡翠綠”、“井岡山市同志哥食品有限公司”的“同志哥”等品牌,已為品牌經營開了個好頭。要做好品牌的經營,需要做大量細致的工作,但歸納起來,要重點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1、做好產品品質的準確定位工作。井岡山市素以“歷史紅,山林好”著稱,有著優越的自然氣候條件,生態保護是我市立市的根本。為此,我們的農產品生產要堅定地堅持“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綠色農產品生產標準,要利用沼氣富民生態工程已取得的成果,大力發展生態有機農產品生產,“有機”要作為我市食品的基本定位和主攻方向。
2、做好品牌設計工作。我市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在進行品牌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這方面的因素,設計出具有親和力的品牌形象。品牌設計應該多考慮“統”,可考慮統一用“井岡山”作大品牌,再考慮個性特色。以今后的油茶品牌設計為例,從大的方面考慮,可直接稱為“井岡山茶油”,也可從特殊歷史背景這個角度來進行品牌設計,如從茅坪“八角樓的燈光”這一歷史情節出發,設計為“角樓山茶油”。
3、抓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一方面要開闊眼界,落實優惠政策,吸引一批有實力、有市場的農業產業化企業到我市落戶創業;另一方面要引導本土農業企業家,并加以重點扶持。
(五)突出抓好四大農業產業,帶活產業化扶貧全局
根據我市山地資源多的優勢,重點結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山上再造”和目前林改工作的成果,把握好“山上再造”這一突破口,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實施“攻堅戰”。重點發展油茶、茶葉、畜牧、土特產品(簡稱“兩茶—畜—特”)四大產業,主要發展設想是:
1、油茶產業:以重點村為主要對象,力爭在5年內達到新增優質油茶2萬畝,改造低產油茶l萬畝,在10年內形成優質油茶6萬畝的規模,帶動1,5萬戶發展油茶種植,實現年產值1個億以上。
2、茶葉產業:力爭10年內新增高產生態有機茶園1萬畝,帶動農戶1萬戶,形成年產值1個億以上。
3、以瘦肉型豬與草食性牛、兔、羊為重點的畜牧產業:力爭在五年內,除穩定發展瘦肉型豬生產(年出欄8萬頭)的同時,大力發展草食性肉用牛,形成年出欄商品牛1萬頭以上,年畜牧產值1.5—2個億元。
4、土特產品業:力推“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當地特色的系列產品(竹筍、香菇、木耳、金桔、紅米、南瓜等等),帶動農戶1萬戶以上,年實現產值2個億以上。
通過發展以上四大產業,完善我市產業化全局,加快廣大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
[作者簡介]王井華,男,江西省井岡山市扶貧辦主任;劉深根,男,井岡山市扶貧辦紀檢組長。
責任編輯: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