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江西省紀委、監察廳在永新縣懷忠鎮茶源村開展以“黨旗引領致富路,攜手共建新農村”為主題的定點包扶貧困村工作。為改變茶源村貧窮落后的面貌,工作組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省紀委、監察廳的幫扶,茶源村的基礎設施、交通狀況、村容村貌和環境衛生明顯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觀,村民素質和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明顯加快,茶源村群眾的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2450元增加到2007年的2760元,省紀委、監察廳工作組得到當地干部群眾的高度贊揚。一年多來,他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鞏固堡壘,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一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以加強黨支部自身建設為核心,以發展經濟為目標,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按照“五個好”的目標要求,增強村黨組織的活力,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扎實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健全完善村黨組織和村民自治機制,村“兩委”班子職責明確、關系協調,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實。
二是切實抓好村組干部和黨員隊伍建設。加強村組干部和黨員隊伍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建設,培養選拔優秀后備干部,舉辦黨員、干部培訓班,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農村科技實用知識,促進黨員、干部逐步成為致富帶頭人。一年來,幫助培養“雙帶”型干部26人,黨員致富能手12人,發展黨員4人,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2人,培訓農村黨員干部4次計252人次。
三是切實抓好村里的各項制度建設。建立健全民主選舉、民主議事、民主監督、重大事項集體討論、財務管理等有關制度。狠抓村規民約的制定和實施,加強黨的方針政策和法制宣傳工作,增強農村干部、群眾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提高依法辦事能力,使廣大群眾知法、守法,履行應盡的義務。
四是抓好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完善配套設施,改善辦公條件,保證村級組織較好地開展工作、服務群眾。通過工作組爭取上級村建資金3,8萬元,在安茅公路旁的村中心位置改建一棟建筑面積300平方米,院套面積200平方米的村部辦公樓。并修建精神文明活動中心,配置了2臺電視機,一臺DVD和農業科普光盤,農業科普類書籍一千余冊。
二、強化基礎,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一是以解決群眾“行路難”為突破口,加強了交通建設。爭取省、市、縣交通部門項目資金共計184.8萬元,修通了茶源村所屬的17個自然村11公里的公路并全部硬化,使該村所有自然村都通了水泥路。2007年,進出茶源村梅塘自然村的一座橋梁因年久失修垮塌,扶貧工作組又爭取有關部門幫扶資金3萬元,引導村民投工投勞,及時重建了梅塘橋。
二是興修水利工程。茶源村是懷忠鎮有名的干旱村,三千多畝耕地灌溉均靠山塘維系,由于年久失修,滲漏嚴重,無法滿足灌溉要求。扶貧工作組協調地方政府部門向上爭取資金15萬元,對所屬梅塘水庫和黃沙塘水庫進行了維修加固,改造成了小二型水庫,增加了蓄水量,確保部分耕地旱澇保收。爭取園田化項目資金30萬元,改善了夏南垅、赤珠垅200余畝耕地的排灌系統,修整了田間道路,為機械化耕作創造了條件,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修建了厚溪、茶源2座水陂。2007年,茶源村遭遇50年一遇的大旱,扶貧工作組及時向單位匯報了災情,省紀委主要領導對此高度重視,親臨扶貧點指導抗旱工作,送來抗旱資金10萬元,抗旱設備5臺,開挖抗旱井7口,有效地減少了旱災帶來的損失。
三是改善教育設施。茶源小學生源來自四個行政村,現有在校生400多人,其中150余名學生為寄宿生。之前因為學校沒有專門的宿舍,所以學生只能暫住在低矮、潮濕、破舊的教室中,住宿條件相當惡劣,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扶貧工作組通過協調向有關部門申請資金35萬元,新建了一棟學生宿舍,同時完善了學校其它軟硬件設施,極大地改善了學生的生活條件,為他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三、培植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茶源村單一的糧食生產是群眾長期貧困的根本原因。要盡快增加群眾收入,就必須培植新的產業。首先,發展、鞏固、壯大生豬養殖業。工作組協助該村規劃厚溪屋背嶺、下臺后背嶺為生豬養殖基地,鼓勵扶持農戶落戶在基地發展養殖業,共享信息,分擔風險,形成小區域規模化競爭優勢。其次,建大棚蔬菜基地。工作組先是帶領村、組干部以及群眾到萬載縣、高安市參觀,學習當地的大棚蔬菜種植經驗以及好的做法,積極引導部分群眾發展大棚蔬菜。2007年底,在茶源村巖遠垅規劃50畝土地種植大棚蔬菜。目前,該基地蔬菜已上市,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應,為群眾自發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創造了條件。再次,油茶低改。茶源村共有油茶林6800畝,由于品種老化,產量逐年下降。工作組協調林業部門到山場實地指導,建議和引導群眾對油茶林進行品種改良,加大油茶林的低改力度,讓油茶經濟重新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穩定來源。
四、美化環境,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大力推進新農村試點村建設,以茶源村夏南小組為中心,進行農村和諧社會建設試點,輻射帶動周邊8個自然村開展了新農村建設。共計投入建設資金96萬元,硬化村內巷道34300平方米,清理路障63處,改水374戶,改廁368戶,受益農戶達421戶1665人。改善了農民的居住環境,提高了群眾的生活質量。現在走進茶源村,村容整潔,環境優美,民風純樸,群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作者簡介]胡仁道,男,江西省吉安市扶貧辦社會扶貧科。
責任編輯:李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