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隆重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時候,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65377;這個《決定》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全局出發,明確了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65380;目標任務#65380;重大原則和戰略舉措#65377;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對“三農”問題的清醒認識#65380;戰略思維和堅強決心,充分體現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全國各族人民特別是億萬農民群眾的共同心愿#65377;
三十年前,中國改革發端于農村,中國農民滿懷對富裕生活的強烈愿望,以極大的勇氣極大的熱情,開始了“大包干”的偉大變革#65377;我們黨尊重廣大農民的意愿與創造,大力支持這一變革并將其推向更為寬廣的領域,波瀾壯闊的改革全面展開了,人們形象地把這一過程稱為“農村包圍城市”#65377;
中國改革選擇農村突破是具有歷史的必然性的#65377;當時,占全國人口總量80%的農民在人民公社體制中,深切地感受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的苦澀與艱辛#65377;改革總是在矛盾最集中最尖銳的地方爆發的#65380;中國農民就這樣成為改革的先行者#65377;
三十年過去,我們黨就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問題作出決定,再次吹響了農村改革的號角#65377;如果說中國改革正處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階段,那么,再次選擇農村為改革的突破口又有什么依據呢?
——這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客觀要求#65377;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需求,是保持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重大戰略抉擇#65377;在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中,我們再次感受到這一抉擇的正確性與必要性#65377;中國最廣闊的市場在農村,億萬農民走向全面小康的歷史進程,蘊藏著無比巨大的消費需求及投資需求#65377;發展農業#65380;繁榮農村#65380;富裕農民,對于擴大內需,進而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有著決定性的戰略意義#65377;
——這是化解經濟社會深層次矛盾的客觀要求#65377;在我國走向現代化國家的過程中,必然交織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經濟社會矛盾#65377;其中,深層次矛盾,即影響全局程度最廣最深的矛盾是城鄉二元結構的矛盾#65377;城鄉二元結構,既是計劃經濟體制的歷史遺產,更是我國發展進程中的階段性特征#65377;這一矛盾的存在,衍化出城鄉發展不平衡,區域發展差異拉大#65380;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等等弊端或不足#65377;化解這一矛盾,必然向農村改革提出新的要求#65377;
——這是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65377;所謂全面小康,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統籌城鄉發展, 以更大的幅度更快的速度,提高農民收入水平#65377;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農村改革發展基本目標任務是: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費水平大幅提升,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實現這一宏偉目標,離不開改革這一根本動力#65377;
哲人說,事物發展具有螺旋型上升的規律#65377;在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時候,我們的改革又回到農村改革這一起點,但其水平#65380;增長與目標,已有著全新的內涵與取向#65377;我們期待著一幕更加威武壯觀的活劇在中國農村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