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4日,回良玉副總理對全國扶貧工作做出了一個重要批示,他在充分肯定今年上半年扶貧開發工作取得成績的同時,非常明確地提出了下半年和今后的扶貧開發工作所要把握和堅持的重點問題#65377;回良玉副總理在批示中指出:“下半年和今后的扶貧開發工作,要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推動農村低保和扶貧工作的結合,推動防災減災和扶貧工作的結合,搞好災后恢復重建和扶貧工作的結合,進一步突出重點,創新工作機制,努力保證年初確定的各項工作的圓滿完成#65377;回良玉副總理的重要批示,可以概括為“一個堅持#65380;三個結合和兩個進一步”#65377;
關于“一個堅持”#65377;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扶貧開發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絕對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2.5億減少到2007年的1479萬,貧困發生率從30.7%下降到1.6%,低收入的貧困人口從2000年的6213萬減少到去年的2841萬,低收入貧困人口的發生率從6.7%下降到去年的3%#65377;取得這樣巨大的成就,主要有四個方面原因:一是解放思想#65380;改革開放,二是得益于我們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三是得益于專項扶貧,四是得益于反哺政策#65377;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不會自動地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傾斜,“馬太效應”往往是使窮者更窮#65380;富者更富#65377;越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越是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條件下,越不能放棄公共財政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支持#65377;社會保障不會自動提高貧困人口的發展能力,現在農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這種保障制度只能解決生存保障問題,它不會自動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65377;如果沒有開發式扶貧,貧困人口將會長期處于維持基本生存的狀態#65377;如果沒有扶貧開發的巨大成就,就不會有今天農村低保的全面建立#65377;這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不是相互替代的#65377;回良玉副總理在十四個月內連續三次就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做出指示,有著很強的針對性#65377;
關于“三個結合”#65377;
回良玉副總理批示的“三個結合”,兩個是推動#65380;一個是搞好#65377;第一是低保和扶貧工作的結合#65377;低保對象和扶貧對象在農村是相互重合的,同一個貧困人口#65380;同一個貧困家庭,可能既是低保對象,又是扶貧部門工作對象#65377;千萬不能認為民政部門扶持了,我們扶貧部門就不再把他們作為工作對象#65377;民政部門的工作對象,從理論上講是絕對貧困標準以下的全部貧困人口,這些人實際上又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沒有勞動能力的,一部分是具備勞動能力的#65377;沒有勞動能力的這部分應該說是純粹的低保對象,而具備勞動能力的這部分人扶貧部門一定要給予關注#65377;同時,扶貧部門的工作對象還包括低收入人口,而這部分人民政府部門是不考慮的#65377;這個問題是扶貧開發工作的一個重大問題,估計在學習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時,也是要討論和認識的一個重大問題#65377;第二是防災減災和扶貧工作的結合#65377;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資料,我國70萬個行政村每年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村占50%#65377;也就是說,貧困地區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幾率相當于其它地區的5倍#65377;因災致貧的問題,到底怎么解決?所有成功的經驗,都是走了一條防災減災和避災的道路 ,產業選擇都符合防災減災避災的要求#65377;回良玉副總理的批示,是我們當前推動產業扶貧工作,改變貧困地區面貌,選擇優質產業#65380;特色產業非常重要的原則#65377;第三是搞好災后恢復重建和扶貧工作的結合#65377;回良玉副總理提出把災后恢復重建和扶貧開發相結合,我覺得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65377;我們正在考慮和財政部門結合,加大扶貧部門對救災地區的扶持力度#65377;在這方面,中央和省里要有個分工#65377;二級響應以上,中央要加大扶貧支持力度;三級#65380;四級響應主要要靠省里解決#65377;今年的兩次災害實際上影響是很大的,在下達資金的時候已經向災區做了傾斜#65377;
回良玉副總理三個結合的批示,實際上是對我們扶貧開發工作在新形勢下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對我們在新形勢下提高扶貧工作水平的新要求,和大的形勢之間存在非常密切的聯系#65377;
關于“兩個進一步”#65377;
第一是進一步突出工作重點#65377;在這里只講整村推進和“三個確保”#65377;《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提出整村推進的要求,把扶貧開發工作瞄準機制從592個縣,下沉到15萬個貧困村#65377;一方面,我們希望中央加大扶貧開發工作支持力度,另一方,要在繼續全面推動整村推進工作的同時,優先實現“三個確保”#65377;根據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大對革命老區#65380;民族地區#65380;邊疆地區#65380;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的要求,人口較少民族#65380;內陸邊境一線和592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當中的老區村,一共是24649個#65377;優先安排落實“三個確保”,從國務院扶貧辦的角度,一是投資上給予傾斜,存量適當調整,增量重點傾斜,每一個村財政扶貧資金不低于50萬#65377;二是聯合國家13個部門,下發共同推進整村推進工作的通知#65377;三是加大社會扶貧的力度,參加定點扶貧的272個中央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東西扶貧協作的11個省區,幫助完成整村推進工作#65377;以整村推進#65380;“三個確保”為龍頭來帶動其他幾項重點工作的開展,應該是我們工作中研究的重要內容#65377;第二是進一步創新工作機制#65377;一是財政扶貧資金使用上的機制創新#65377;財政扶貧資金機制創新總的要求,是不但要用好,而且要用出效果,要堅持參與式扶貧#65377;參與式扶貧就是動員群眾,通過民主管理#65380;民主監督#65380;民主議事來參與到整村推進的過程中#65377;在財政扶貧資金使用上還要防止出現管理上的漏洞,要堅持管辦分開,實行報賬制,加強審計,保證使貧困農戶都受益#65377;二是信貸扶貧資金的創新#65377;現在我們已經搞了一個“兩下放#65380;兩改革”#65377;“兩個放”就是項目貸款及其審批權限下放到省,農戶貸款及其審批權限下放到縣#65377;“兩改革”,一個是把獨家經營改為市場運作,過去是農行一家管著,現在是正規的金融機構開展扶貧工作都可以享受扶貧資金貼息#65377;另外一個改革就是從今年開始,改固定利率為固定補貼,國家補的部分不變,浮動的部分由貸款戶自己去承擔#65377;我希望在這方面更好地發揮扶貧信貸資金的作用#65377;同時又非常希望繼續探索利用互動資金#65380;小額信貸來推動扶貧開發工作#65377;
(本文為范小建主任2008年8月6日在山西調研時的講話摘要,標題為編者所加#65377;)
[責任編輯: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