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十分重視婦女的發展與進步,把男女平等作為促進我國社會發展的一項基本國策#65377;然而現實表明,婦女較之男性往往更貧困#65377;鑒于貧困中存在的性別差異,從性別角度考慮貧困#65380;緩貧及脫貧問題十分重要#65377;筆者從移民搬遷扶貧對婦女發展的影響出發,在調查的基礎上,試圖通過對農村貧困地區婦女貧困的新情況以及江西省移民搬遷扶貧后婦女貧困狀況的改變進行分析,詮釋移民搬遷扶貧是緩解和消除貧困地區婦女貧困的有效途徑,并提出一些粗淺思考,旨在夯實移民搬遷扶貧工作,推進貧困地區婦女發展#65377;
一#65380;貧困地區婦女貧困的新情況
幫助貧困地區婦女擺脫貧困,增加收入,是20多年扶貧開發工作致力所為,也取得了顯著成效#65377;但是進入新時期,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區#65380;水庫庫區#65380;地質災害頻發區,婦女貧困凸顯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65377;
一是貧困程度深#65377;據有關調查顯示,婦女貧困發生率比男性高0.3至0.4個百分點#65377;在非100%從事農業的農村家庭中,農業勞動大多由婦女承擔,農業女性化和貧困女性化是聯系在一起的#65377;在基本喪失生存#65380;生活條件的“三區”,婦女處于貧困的最底層:她們既要承擔繁重的家務勞動#65380;田野勞動,還要承擔“打工潮”帶來的照顧老人#65380;孩子的重擔等,承載著來自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壓力#65377;
二是文化程度低#65377;由于地處“三區”,交通不便,孩子上學普遍偏晚,加之潛在的“重男輕女”思想,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男性#65377;成年后的女性受教育水平和男性相比差距較大,文盲半文盲的比例高于男性,接受過各種職業技術培訓的比例不到男勞動力的一半#65377;文化程度低又導致就業#65380;務工層次低#65380;收入低#65377;
三是健康狀況差#65377;貧困地區婦女健康人口比例比男性低,而且很難獲得體檢的機會#65377;許多婦女患有婦科疾病,由于路途遠,就醫難,因病死亡不乏其人,因病致貧返貧現象時有發生#65377;2007年,我省農村孕產婦死亡率達27.5%,比城市高近4個百分點#65377;
四是社會參與少#65377;婦女擔任社會職務比男性低4.6個百分點#65377;婦女參加村民大會和村民小組會議的比重低,對政策#65380;信息和項目的了解程度低#65377;2007年我省女性占總人口的近一半,類推農村女性比例大致如此,然而村民委員會成員中女性比重僅占18.67%,不到1/5#65377;大部分婦女的生產和生活主要限于本村范圍#65377;“大山”里的婦女,有的甚至大半輩子#65380;一輩子未出深山,與世隔絕#65377;
二#65380;移民搬遷扶貧有效緩解貧困地區婦女貧困
江西省移民搬遷扶貧于2003年試點,2004年至2007年在全省21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面鋪開#65377;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全省共完成移民搬遷20.23萬人,貧困群眾生存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增收致富#65380;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65377;這些變化集中體現在“五便利#65380;一保障”上,即出門行路便利了,子女上學便利了,有病求醫便利了,獲得信息便利了,尋找就業門路便利了,碰到災害生命財產安全有保障了#65377;作為移民搬遷主體之一,廣大貧困婦女的貧困問題得到有效緩解,自身發展得到有力推動#65377;
首先,增強了自信#65377;移民搬遷后,貧困農民的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65377;以前他們中不少人安于現狀,不思改變,現在則受到各種新事物的刺激與影響而積極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65377;移民中的婦女的變化尤為明顯#65377;同仍在山區,與外界交往甚少的膽怯的婦女相比,她們往往更加活潑健談#65377;在對已搬遷婦女對移民搬遷扶貧的滿意度調查中,70%的婦女表示滿意,30%的婦女表示基本滿意#65377;
其次,增長了才干#65377;我省移民搬遷扶貧始終堅持自愿原則#65377;移民自主決策是否搬遷#65380;安置形式#65380;安置地等,并自主建房#65377;在男性大量外出打工的背景下,廣大貧困婦女承擔起了移民搬遷過程中的一系列自主活動的決策與實施#65377;搬遷完成后,她們的決策與實施能力無疑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65377;另一方面,搬遷后婦女接受培訓的機會增多,她們也愿意參加各種培訓活動,學習在移入地所需的生產技術#65377;同時,女性移民與仍在貧困山區的婦女可能還有著緊密的關系,這為長期封閉在山區的婦女又建立了一個對外交流的窗口與平臺,有利于她們接受新技術#65380;新觀念,捕捉發展機會,從而促進她們的脫貧與發展#65377;據調查,成年女性搬遷前,90%從事純農業,20%兼從事養殖業,20%兼務工#65377;搬遷后,50%從事純農業,60%兼從事養殖業,50%兼務工#65377;2003年,修水移民占緒牡一家8口從山口鎮秀水村東流坑深山里,搬遷到本鎮桃坪龔家坳移民扶貧安置小區#65377;2004年,占緒牡一家承包了18畝桑園#65377;當時鎮村干部委婉地勸她步子不要邁得太快,占緒牡胸有成竹地說:“我雖然沒有栽過桑養過蠶,但我知道這是精細活#65380;技術活,光憑一時激情是不行的#65377;你們放心,不懂技術我會努力學”#65377;承包桑園后,占緒牡就帶著兩個兒子一門心思學技術#65377;鎮里舉辦蠶桑學習班,她絕對不會錯過#65377;見了蠶桑技術員,總有問不完的問題#65377;2005年,她高標準管好了新栽的18畝桑園#65377;2006年,她便成為全縣赫赫有名的蠶桑狀元#65377;在摸索致富之路的同時,她還不斷向移民和附近村民提供技術,鼓勵大家栽桑養蠶,在家建立了小蠶共育室#65377;她說:“今年春蠶我自己要養18張種,還幫助附近29戶蠶農養36張,忙一點不要緊,只是責任更大了”#65377;
第三,增加了收入#65377;移民搬遷后,婦女除了可以從事農業開發的主業外,還可以利用便利的交通和較豐富的信息,從事養殖業,開辦商業服務性的小企業或外出打工等,拓寬了就業渠道和收入來源#65377;在調查搬遷后收入是否得到改善時,回答得到改善的比例為100%,得到很大改善或比較大改善的比例達到60%#65377;搬遷后收入增加少則200多元,多則近千元,平均增長400多元#65377;移民占緒牡不僅僅在栽桑養蠶上做好文章,她還多業并舉,另外承包了9畝水田,糧食收入6000余元,出租碗筷3200元,退耕還林3500元#65377;2006年獲純收入近7.2萬元#65377;移民劉祥花,九年前丈夫英年早逝,家庭負債累累,2003年搬遷到了渣津長侖村移民安置小區,面對苦難,她自立自強,學耕田#65380;插秧,并外出務工,年收入大大增加,用柔弱的雙肩撐起了一個家#65377;2006年10月,劉祥花被評為首屆五礦杯“感動修水十大青年”#65377;
三#65380;幾點思考
實踐證明,移民搬遷扶貧的穩步實施,能夠有效緩解和消除婦女貧困#65377;而婦女貧困的緩解與消除,又將推動移民搬遷扶貧總體目標的早日實現,也是黨的十七大提高扶貧開發水平要求的體現#65377;我們應在移民搬遷扶貧中進一步體現性別意識,促進兩性平等,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著力提高貧困婦女的可持續發展能力#65377;
1#65380;在改善移民生存條件方面,要關注婦女
一是政策要求#65377;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65377;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化解各種社會矛盾#65380;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個根本之策#65377;扶貧開發是黨和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載體#65377;緩解和消除婦女貧困是扶貧開發的重要內容,是實現社會和諧的重要任務#65377;
二是現實需要#65377;我省41個比照實施西部大開發有關政策縣中,至今還有37.56萬人生活在地質災害頻發區和距公路5公里以上的深山區#65380;水庫庫區,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女性#65377;2008年,我省移民搬遷扶貧工程擴大到41個比照縣,并規劃用5年時間集中力量將深山區#65380;庫區距公路5公里以上和地質災害頻發區的25萬貧困群眾搬遷出來,每年移民搬遷5萬人#65377;在確定移民對象時,需要我們更加關注貧困婦女狀況,考慮適當傾斜,尤其是沒有男勞力的貧困女性家庭#65377;
2#65380;在提高移民綜合素質方面,要照顧婦女
一是應該在移民搬遷扶貧中強調婦女的參與#65377;婦女也是改善農村環境惡化的中堅力量,中國政府#65380;國外資助者和中國#65380;國際非政府組織也越來越認識到這一點,越來越強調讓婦女參與到農村發展#65380;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項目#65377;那么在移民搬遷扶貧的現實過程中,強調婦女的平等與參與,就是要在舉家或全村搬遷過程中,包括搬遷計劃的制定與實施#65380;搬遷過程中婦女的特殊利益(如婦科病防治#65380;距離娘家近點等)的解決#65380;搬遷到安置區后婦女從事家務勞動和田間勞動的便利性等,盡可能征求婦女的意見并充分吸納#65377;使婦女通過參與與搬遷活動有關的討論#65380;決策和具體實施,其組織能力#65380;參與社區事務的能力#65380;對外交往能力得到提高#65377;
二是應該在對移民的后續扶持中強化適合婦女的培訓#65377;知識改變命運,貧困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的技能和素質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65377;只有開展智力扶貧,通過培訓提高貧困婦女文化科技素質,推廣實用技術,提高扶貧開發的科技含量,才能防止出現“年年扶貧年年貧”的現象,實現長效脫貧#65377;從當地婦女的實際情況出發,在時間安排#65380;學習方法上照顧婦女的需要,在培訓內容上堅持種養業技能培訓與轉移就業培訓相結合,從而有助于婦女更好地參與,提高培訓效果,提升致富能力#65377;
3#65380;在創造移民增收機會方面,要支持婦女
一是可以嘗試龍頭企業參與移民搬遷扶貧工作,采用“公司+基地+農戶”或“公司+協會+農戶”等模式,使移民安置區基本形成農業產業化的經營模式,有利于提高綜合生產水平,解決一家一戶尤其是貧困婦女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使安置區的經濟發展得到有力保障#65377;
二是依托項目帶動#65377;江西省委書記蘇榮指出,項目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也是調整經濟結構的必由之路#65377;要牢固樹立“發展抓項目”的意識,堅持常年抓項目不動搖,以推進項目建設為抓手,加快發展#65377;在貧困婦女脫貧問題上,利用項目和貧困地區的資源,實現優勢互補,促使資金#65380;技術等資源流向貧困地區,是一條有效途徑#65377;基層普遍反映,貧困婦女想致富,苦于沒項目;有了項目,又缺乏啟動資金#65377;小額信貸作為一種扶貧資金直接到戶的扶貧方式,對消除農村婦女貧困具有重要的作用#65377;因此,要以手續便捷的小額信貸為重點,以項目扶助為手段,向移民中的貧困戶,尤其是貧困婦女傾斜,為她們增強發展生產的經濟實力#65377;針對移民現有勞動力“女性化#65380;老齡化”傾向,應支持她們積極發展庭院經濟#65377;
三是要在移民搬遷扶貧中引導婦女樹立轉移發展理念#65377;推動貧困婦女中的富余勞動力在城鄉之間雙向就業和創業,是增加她們收入和推進城鎮化的重要途徑#65377;在轉移過程中,應重視組織化程度,加強就業#65380;維權服務#65377;
[作者簡介]雷青秀,女,江西省扶貧辦移民扶貧處#65377;
[責任編輯:堯水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