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云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是一家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集體單位#65377;幾年來,供銷社系統上下團結協作,發揚革命光榮傳統,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始終不渝堅持合作理念,堅定不移推進為革命老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卓有成效,成為欠發達的革命老區供銷合作事業發展的一面旗幟#65377;特別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走在全省的前列,得到縣委#65380;縣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革命老區人民的贊揚#65377;
一#65380;蓬勃發展的縉云供銷社
縉云縣供銷合作商店成立于1949年11月,1983年4月改稱為縉云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至今已近60年歷史#65377;所屬有城關#65380;壺鎮#65380;新建#65380;盤溪#65380;大洋五個基層供銷合作社#65377;縣供銷社參控股企業有燕京啤酒(浙江仙都)有限公司#65380;縣蠶絲綢有限公司#65380;縣綠谷農資有限公司#65380;麗水晉云蕃薯有限公司#65380;縣興合日用雜品有限公司#65380;縣黃龍供銷超市有限公司#65380;縣名特優新產品展示展銷廳#65377;共有干部職工976人,其中:在職干部職工549人,退離休干部職工427人#65377;主要從事生活資料零售#65380;農業生產資料供應#65380;農副產品購銷#65380;門店租賃經營#65380;旅店餐飲服務和啤酒釀造等營銷業務#65377;
2007年實現經營收入36637萬元;上繳國家稅費8779萬元,實現利潤1843萬元,實收資本10793萬元,固定資產1994年評估價值為27195萬元#65377;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65380;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授予“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被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授予“全省供銷社系統先進單位”榮譽稱號,被麗水市供銷合作社評定為“全市供銷社系統責任考核特等獎#65377;
二#65380;走在前列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近年來,縉云縣以當地農業特色主導產業為依托,大力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與發展,現已登記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97家,社員13326,聯結生產基地15.2萬畝,帶動農戶6萬多人#65377;其中省級示范性合作社3家,市級示范性合作社4家#65377;至2007年底止,全縣有26個農產品基地通過省級以上綠色農產品(有機食品)#65380;無公害認證,獲省級金獎28個,注冊農產品商標12個,獲浙江省著名商標1個#65377;
2006年12月,縉云縣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65377;聯合會利用供銷網絡優勢,為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搭建了溝通發展的平臺#65377;目前,聯合會會員單位由組建時的11家壯大到現在的58家,占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的60%,涵蓋全縣七鄉八鎮,聯合會個人會員由39人增加到114人,會員總數已經達到172個#65377;2007年聯合會會員單位共有社員4800余戶,聯系帶動農戶22000余戶,帶動當地產值20200余萬元,實現購銷額9058萬元,助農增收2400余萬元,二次返利給社員69.9萬元#65377;
三#65380;老區農民依托供銷合作網絡聯手創品牌
1#65380;蕃薯公司提升傳統產業#65377;縉云縣人口的繁衍都記錄著縉云蕃薯的豐功偉績#65377;當今世界已把蕃薯看成各種蔬菜之冠,縉云人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傳統,近幾年已興起對蕃薯條#65380;蕃薯片等的規模開發,市場潛力十分巨大,為了牢牢把握蕃薯產業的商機,縣社在省#65380;市社的積極指導和幫助下,提出了“系三農提升產業,聯八方推進合作”的開發思路,對蕃薯開發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取得了共識,大家一致認為,開發蕃薯系列產品是實現農業增效#65380;農民增收的大好事,符合縣委#65380;縣政府關于三農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供銷社發揮自身優勢和作用,改變形象壯大實力的必然選擇,是實施“放眼大市場,立足大農業,謀求大發展”工作思路的具體舉措,是供銷社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生動實踐#65377;為此,縣社和壺鎮#65380;城關#65380;新建三個基層社聯合投資76萬元,同時吸納社會資金74萬元,控股創辦了麗水晉云蕃薯有限公司,并適時創建了紅心蕃薯專業合作社,公司僅僅用了半年時間,就相繼完成了蕃薯基地建設,廠房選址,先進設備購置,與省農科院技術協作,成功研發出了油水混炸的生產流水線,不僅使紅薯片加工過程實施“低溫油炸”,而且還能調制出甜味#65380;咸味#65380;辣味等各種不同口味的紅薯片#65377;脆脆香紅薯片取得了QS質量安全認證,為產品打入國內大中型商貿領域贏得了入場券#65377;
2#65380;仁岸楊梅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何必達道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再次聯合的好處#65377;仁岸村場梅種植有15年歷史了,擁有楊梅基地3000余畝#65377;2005年3月何必達聯合500戶種植戶成立了仁岸楊梅專業合作社,產品的質量穩步提升,但是品牌一直難以打響#65377;去年,仁岸楊梅專業合作社加入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借助供銷合作經營優勢,注冊了“仙仁”牌商標#65377;并在聯合會的推薦#65380;組織下,今年仁岸楊梅專業合作社又參加了全省首次楊梅擂臺賽,并一舉奪取東魁品種楊梅冠軍,名聲大震,其楊梅也賣出了每公斤20元的高價,比三年前的價格翻了兩番#65377;
3#65380;借去年農信擔保公司成立的東風,組建了縉云縣名優特新農產品展示展銷廳,增掛了縉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的牌子,把農信#65380;農聯#65380;農展所謂供銷社的“小三農”和農業#65380;農民#65380;農村的大三農緊緊地聯結在一起#65377;去年,斷春光果業,山川綠野已經在杭州#65380;寧波等地設立了營銷點之后,縣名特優農產品展銷廳在杭州開設了“綠谷山珍”的直營店,短短的五個月中,展銷廳銷售額達到150多萬元,取得了初步成效,改變了過去的零碎散亂現象,開創了農產品窗口平臺銷售#65377;
四#65380;農民專業合作社面臨的問題
專業合作社在發展中也存在諸多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65377;
1#65380;合作社服務層次低,市場競爭力不強#65377;許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服務內容仍停留在產前產中的信息#65380;種子#65380;農資#65380;技術等層面上,對農民最需要的農產品加工#65380;儲運#65380;營銷服務等缺乏更有效的辦法#65377;部分專業合作社雖然積極開展農產品銷售服務,但因品牌效應尚未形成,市場銷售業績不理想#65380;效益不好#65377;多數合作社缺乏對農產品的加工#65380;倉儲#65380;運輸等服務能力,很難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65377;
2#65380;合作社發展缺乏必要的資金和實用人才#65377;農民合作社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規模小#65380;實力差,自身還沒有資金積累,貸款又無人擔保,貸款難#65380;融資難成了制約其發展的瓶頸#65377;同時,合作社的經營與管理者主要是農民,其文化知識#65380;經營與管理能力#65380;技術水平等相對較低,一時難以適應規模化的經營與管理工作,合作社現有條件又難以吸引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因此人才問題成為制約其發展的又一瓶頸#65377;
3#65380;合作社的外部發展環境有待改善#65377;雖然《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的頒布實施解決了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問題,也明確了“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合作社發展,在資金#65380;稅收#65380;科技#65380;人才#65380;用地#65380;供水#65380;供電#65380;交通等方面制訂具體措施予以扶持#65377;”但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個新生事物,目前還處于發展初期,因而各部門在認識上有差距,政府在整體協調上有不足,許多扶持性政策沒有真正落實,難以真正發揮其鼓勵和支持專業合作社發展的作用#65377;
五#65380;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建議
1#65380;健全網絡#65377;以供銷合作社為依托,組建省#65380;市#65380;縣三級聯動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全面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再聯合#65380;再提高#65377;開展以組建行業協會為重點的內部協作,強化專業性#65377;
2#65380;整合資源#65377;省#65380;市#65380;縣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專項資金上下結合,統一切塊,經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渠道,完成對口扶持#65377;
3#65380;稅收傾斜#65377;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產品銷售稅收,出臺專項優惠減免政策#65377;
[責任編輯:堯水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