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訓練一
素質教育在應試標準前只能卡殼
樊未晨
雪融化了一定是水嗎?
北京市崇文區一所中學的高三語文教師武老師認為,素質教育與考試之間的矛盾已經浸透在日常教學中的細小環節。
“雪融化了一定是水嗎?”武老師問記者,這是一個讓很多語文老師都心痛的例子。
一次小學低年級語文考試中有這樣一道題:“雪融化了是:___?”大多數學生的答案是:水,這個答案與試卷的標準答案相符,于是很多同學都輕而易舉地在這道題上拿到了分數。
但是小姑娘文文卻在試卷上寫了:春天。
“雪融化了是春天,這是一個有著多么充分的想象力和很好的文學天賦的孩子呀!”武老師以一個大學中文系畢業生和一個語文老師的雙重身份給了這個孩子很高的評價,可事實是,文文這道題的得分為“零”。這個大學中文系畢業的才子,對目前完全沒有美感的語文教學充滿了苦惱。
沒有素質考試,哪來素質教育
“沒有想到我的兩個侄女還在受著和我當年一樣的痛苦”,在新疆某部隊做政工的栗先生在與記者的電話溝通中顯得痛心疾首。
當年栗先生考了兩次都沒考上大學,“我就吃虧在愛思考上,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想出個所以然來,可是考試評分只看標準答案,學生答卷上有那幾個給分的點,就能得分,如果沒有那幾個字,人家才不管你是否真的思考了”。
“為了這個標準答案,我付出的代價是我的前途。”栗先生說。
幾天前,栗先生回老家探親,看到自己的兩個侄女正在備戰高考,兩個人比當年的自己看起來還要疲憊,兩個人分工把每頁書下面的注解都抄在了卡片上,每天睡覺前互相提問,錯一個字都不行。據說,她們中的一個曾經在一次考試中按照自己對注解的理解回答了問題,結果那道題沒有得分。當她與老師去理論的時候,老師說:“你說的也沒錯,可是跟標準答案不一樣,為了確保你們在高考中把該得的分都拿到,你必須記住標準答案。”
“沒辦法,我現在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有些事情沒辦法討論,先記住吧!其他的考完試再說’。”武老師遇到這樣的問題時也很無奈。
不少人認為是考試在影響著素質教育的效果。
“素質教育似乎面臨著這樣的困境:喊的口號很高,但對考試卻仍然異樣崇拜,考試已經由應試教育的工具變為素質教育的法寶了。”一位老師說,“我們的教育改革不能再這樣存在兩張皮了,教學環節再花哨,考試還是原來那樣,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沒有素質考試哪來的素質教育?!”
(選自《中國青年報》,有刪改)
1.結合語境,解釋“苦惱”“無奈”的含義。
2.如果讓你來做“雪融化了是:___?”這道題目,你會怎樣答題呢?
3.你如何看待文中老師所說的:“你說的也沒錯,可是跟標準答案不一樣,為了確保你們在高考中把該得的分都拿到,你必須記住標準答案”。
4.“考試已經由應試教育的工具變為素質教育的法寶了”,結合現實,請你談談自己的見解。
強化訓練二
高三女生被哈佛提前錄取是素質教育的勝利
徐 曉
“我可以自信地說,我的綜合素質是復旦附中最好的,即使和美國本土錄取的學生相比也毫不遜色。”這是高三女生湯玫捷自信的話。湯玫捷是國內第一個,也是今年全亞洲僅有的兩名被哈佛大學提前錄取的學生之一。素以嚴謹聞名的哈佛大學憑什么提前錄取“這個在復旦附中400名學生的考試中只能排百名左右的女生”?原因很簡單,“打動哈佛的并非優異的學習成績,而是超出普通學生一大截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湯玫捷被哈佛提前錄取昭示著素質教育的勝利,也預示著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應成為我們教育發展的方向。在一些地方還把升學率作為衡量教育水平的唯一指標時,湯玫捷的成功無疑具有極大的示范效應和啟示意義。
當內地多數地方還在以時間加拼命來獲取高分時,當一些學校為了分數連學生周日休息的時間都被剝奪時;當一些老師以影響學習為借口,連報紙電視都不許學生看時;當一些學校把校園封閉得像牢房一樣時,湯玫捷卻在當語文教師的父親熏陶下,從小博覽群書,養成了深厚的文學修養,演講、作文、藝術也成了她擅長的領域;更幸運的是,湯玫捷從小生活在環境非常寬松的上海,以及素質教育搞得十分扎實的學校:小學時便在上海最為知名的電視臺任少兒頻道記者;初三時獲得“上海十佳好少年”獎;在高二舉行的上海高中生辯論賽上,她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杰出的語言能力榮獲最佳辯手稱號。此外,她還在藝術類、文史類、應用類等多個方面榮獲市級、國家級獎項,是上海市被授予“市區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榮譽最多的學生。
什么是素質教育?能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就是素質教育,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教育就是素質教育,而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根本。
人的素質包括很多方面,但是其核心是創新能力。人的全面發展,是古今中外無數智者所憧憬的社會理想。亞里士多德認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智力的發展和自我完善,文藝復興時代的理想是造就“全能的人”。盧梭、席勒、傅立葉等資產階級思想家也把全面發展的人作為崇高教育目標。有教育家將學生的能力分為三個領域:知識領域(知識和智慧)、技巧領域(操作和技藝)和情意領域(價值觀、審美觀、興趣和習慣等)。一般來說,凡是優秀的人物和創新型人才在上述三方面都是全面發展的。愛因斯坦是著名的現代物理學家,可是他在小提琴演奏方面的藝術成就幾乎與專業演奏家齊名。泰戈爾既是著名的詩人、畫家,同時又是化學家。這些說明,當人擁有的信息量越大、素養越高,思想就越開闊,成就也就可能越大。
無數事實表明,全面發展的素質是通過廣泛的專業知識和各種社會活動的參與學習獲得的。湯玫捷曾作為學校公派的交流學生,赴美國西德威爾高中留學一年。離開學校的時候,湯玫捷已經是學校短曲棍球、長曲棍球、籃球三支球隊的主力。雖然平均每天要花掉3個小時參加正規訓練,周末甚至有可能花8個小時去其他州參加比賽,但這些活動并沒有影響她的學習,相反,作為一種進取意識和合作能力贏得了哈佛的認可。
(選自《中國青年報》,有刪改)
1.結合語境,解釋下面詞語的含義。
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熏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說“什么是素質教育?能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就是素質教育,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教育就是素質教育”,對此觀點,你認同嗎?請簡述理由。
3.文章為了論證“高三女生被哈佛提前錄取是素質教育的勝利”這一觀點,主要采取了什么樣的論證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強化訓練三
素質教育:呼喚合理批判
王培峰 朱桂榮
日前,人民日報和中國教育報對素質教育的再討論,引發了全社會對素質教育的深入關注、支持,也反映出素質教育實施的艱難和痛苦。討論中來自各方面肯定的觀點、成功的做法對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無疑是有益的,但筆者以為討論中也需要以批判的態度審視一些現象和問題。因為素質教育實踐中,總是不可避免地有一些錯誤、偏差,甚至有人為所致的混亂和謬誤,影響著素質教育的發展。
研究和實施素質教育需要真實地反映廣大基層學校實踐中的不良問題和現象。有些人不愿聽“憂”,理論研究者深入基層時間少,看不到真實的“憂”,這樣廣大基層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真實的聲音,尤其是“逆耳”的、“苦口”的批判聲音難以傳播出來。雖說課題一個個順利結題,成果一個個涌現,名人一個個推出,但我們看到榮耀的同時,千萬別忘了光環下隱藏的問題和隱患。
時下,不乏“投機主義者”高舉改革大旗,表面應付、吹捧,實則謀名取利;更不乏“制假、販假、賣假”者以素質教育的幌子,編書賣書,與出版者、經銷商沆瀣一氣,唯利是圖;基層學校中也不乏言必素質教育、實則無甚建樹的人,也不乏那些拒斥素質教育的我行我素、分數第一的人。當然,更多的還是為追求素質教育理想而奔走疾呼、探索實踐的真正改革者,但不幸的是由于很多人僅靠移植的手段踐行素質教育理論和經驗,而最終困惑了自己。
素質教育需要合理批判。批判是理性的天然本色和應有之義,是寶貴的思想武器。事實說明,沒有批判的素質教育是不健康的,也是沒有生命力的。合理的批判是坦誠公正的,不存私心的,它只服從于事實和理性。對素質教育批判不是將素質教育作為“錯誤”或“對立面”,而是對發展中的某些理論預設與問題、現象進行重新審視、分析與否定,革除弊端,促進發展。
尤其要批判那些貶損素質教育的“投機者”“偏執狂”“制假、販假、賣假”者,從而為追求素質教育理想的“迷茫者”明辨是非、指明方向。我們不怕素質教育遇到問題和挫折,可怕的是沒有批判的思維,沒有清醒的腦和明白的心審視素質教育。
(選自《中國教育報》)
1.結合語境,解釋下面詞語的含義:
沆瀣一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樣理解“我們不怕素質教育遇到問題和挫折,可怕的是沒有批判的思維,沒有清醒的腦和明白的心審視素質教育”?(70字左右)
3.閱讀全文后,請你思考,作者為什么說“素質教育需要合理批判”?
答案
《素質教育》
強化訓練一:
1.意思是,對死摳所謂的標準答案的做法感到非常痛苦和沒有辦法的無助。2.我會寫“水”,這是一般的常識與解題思路。也可能是“春天”或“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世界”等,這就需要一定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還要面臨失分的危險。3.這也不能怪老師,都是分數惹的禍,如果在考試中答不出標準答案,吃虧的總是考生自己,誰又能鋌而走險啊?4.這句話千真萬確,一語中的。現在,不管學生有什么突出的特長,還是要擠中考、高考的獨木橋;也不論老師有多優秀,總是以升學成績論英雄。總之,考試,決定著師生的一切,這不是法寶又是什么呢!
強化訓練二:
1.不及之處。長期接觸的人或事物對人的生活習慣、思想行為、品行學問等逐漸產生好的影響。2.完全同意,因為,“全面發展”就意味著一個人不僅學習成績好,并且德、體、美、勞等方面都是優異的;而“創新能力”則是在前者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與提高,是有著更高層次的建樹與貢獻的表現,所以,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培養的有用人才。3.主要采取了引用與舉例論證的方法。作者開頭就引用了湯玫捷的話說明其自身素質的不容懷疑;接著,通過列舉高三女生湯玫捷的一系列優秀素質與其他名人的功績來進一步闡明了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的巨大威力和作用,使人不得不在大量的事實面前心悅誠服,取得了應有的說服目的與效果。
強化訓練三:
1.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建立功勛。2.在素質教育推行中,在看到榮耀的同時,提醒人們千萬別忘了光環下隱藏的問題和隱患,諸如“投機主義者”和“制假、販假、賣假”者等情況與問題的產生。3.因為素質教育實踐中,總是不可避免地有一些錯誤、偏差,甚至人為所致的混亂和謬誤,影響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對發展中的某些理論預設與問題、現象進行重新審視、分析與否定,革除弊端,促進發展;為追求素質教育理想的“迷茫者”明辨是非、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