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綜述
每一個跟我們擦肩而過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今天,我們翻閱著那些曾經定格在心靈深處的照片,懷念著與我們一起走過的那些人——那些用情感滋潤我的親人,那些給我們溫暖的陌生人……細細品味著那些難忘的瞬間,如品味陳年老酒,讓人回味無窮。本主題在中考考試中常常以記敘文、散文體裁出現,主要考查考生對文章內容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對文章重點句子的賞析;同時還考查對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這就要求考生只有對文章仔細閱讀并認真品味,才能對文章的問題解析得恰到好處。而所選的文章不僅要具有思想性,還要具有可讀性,能使考生在答題的同時受到思想、情感、人文等方面的熏陶、感染和教育。
美文欣賞一
一只手套
曾有情
雪花在城市的上空歡快地舞蹈,寒風在四處流浪。受天氣影響,一家小百貨商店里沒有一個顧客,女店主無所事事地為自己的雙手美容,修了修指甲,又涂了紅色的指甲油,然后望著漂亮白皙的手陶醉了。
這時,店門上厚重的棉門簾被掀開,一股寒流裹著一位婦女和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進入店里,他們身上陳舊且笨重的衣服上堆了不少的積雪,看上去是一對母子。女店主從自己修長的手指甲上移開目光,熱情地迎向她大半天才等來的第一批顧客。
母親問有沒有手套賣。女店主說有,便熱情地介紹有羊皮的、絨線的、針織的。母親說拿幾雙男式手套看看。女店主很快把幾種男式手套擺在了他們面前。母親和少年左挑右選,逐一問明價格。好一會兒,少年說:“媽,就買一雙絨線的吧,便宜些。”母親說:“天這么冷,你的手都凍裂了,還是買羊皮的吧,羊皮的既暖和又好看。”她選了幾款羊皮手套一一給兒子的左手戴上,看了看款式,試了試大小,唯有一款不大不小正好合適,母親便說:“挺好,就買它了。”一問價錢,146元一雙。母親便解開上衣衣扣,從貼身的衣兜里掏出一摞零鈔,先是10元,后5元,再2元、1元,直到硬幣一一點給女店主,結果錢不夠。母親說:“姑娘,我還差5元錢,能不能便宜一點兒,這5塊錢就算了?”
女店主一口回絕說:“不行,一雙手套本來就賺不了幾個錢,我一上午才等來你們這么一個買主,你再少給5元,我今天吃什么?”面對這位母親幾近哀求的游說,女店主始終無動于衷,一分錢也不肯讓。兒子見母親為難,說:“媽,就買絨線的吧,還能省好幾十塊錢。”
母親固執地說:“不,我不能委屈了你的手。”她見店主不肯降價,又試探著問:“姑娘,我錢不夠,能不能給一半的錢,你賣一只手套給我?”
女店主十分納悶:“哪有買一只手套的?”
母親解釋道:“哦,是這樣……我兒子原來的手套丟了一只。”女店主直搖頭:“絕對不行!剩下的一只我賣給誰?”母親無奈,便遺憾地從兒子左手上脫下那只羊皮手套,放在貨柜上,對兒子說:“咱們到別的店看看吧。”她拉著兒子向店門外走去,當他們掀開厚重的門簾時,一股冷風“呼”的一聲灌進店里。女店主忽然發現,_______________。
女店主陡然一驚,身上的某一處神經被深深觸動,就在他們邁出店門的那一瞬,她大聲喊道:“請等一等!”母親和少年回過頭來,女店主說:“我賣給你們一只手套。”
母親付了73元錢,讓兒子心滿意足地戴上了一只羊皮手套,然后千恩萬謝而去。
女店主再次端詳自己的雙手,那雙手健康而且修長。她猛然發現,這雙可以創造無數財富和人生意義的手是多么寶貴,尤其那些失去了一只手的人,剩下的一只手更需要加倍珍愛和精心呵護。唯利是圖與富有同情心是人性的兩個層面,一個死摳的是價錢,一個展示的是價值。女店主雖然賠了錢,卻感到十分欣慰。人往往掙再多的錢都沒有滿足的時候,而為行一件小小的善事,卻會感到極大的滿足,這便是價錢與價值的區別。
(選自《青少年文匯》)
能力提升
1.請你用簡明的語言概述全文的主要內容。
題型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做好本題一定要認真反復閱讀文章,全面理解文章內容,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參考答案:一位母親為失去了一只手的兒子買到了一只羊皮手套。(或女店主將一只羊皮手套賣給了一對母子。)
2.聯系上下文,請在文中畫線處填入恰當的內容。
題型解析:本題考查對句子內容的補充,做好這類題目主要是結合本段的內容來解答,填寫的內容要與全文內容保持前后一致,語言要連貫,得體。
參考答案:原來這位少年壓根兒就沒有右手。
3.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畫線句子的含義?
題型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中重點語句的理解,做好這類題目要從文章的內容方面去分析,并結合文章主旨,不能理解太偏。
參考答案:每個人的人性都有兩個層面,如正義與邪惡,無私與自私,高尚與卑劣等,只有當正義戰勝邪惡,無私戰勝自私,高尚戰勝卑劣時,人的價值才會得到充分體現。
4.文章贊揚了女店主對少年的關愛,表達了女店主對弱者的同情,而開頭部分卻寫女店主不近人情兩次拒絕婦女的央求,在寫作手法上,這是用了的手法。
題型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文章的寫作手法的運用,常用的寫作手法主要有欲揚先抑、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參考答案:欲揚先抑。
5.根據下面例句的格式,以“真情”為話題仿寫句子。
例句:真情是陽光,給他人帶來溫暖;真情是雨露,滋潤人的心靈。
仿寫:真情是。
題型解析:本題考查考生仿寫句子的能力,做好這類題目要認真分析例句的句式特點,分析其運用的修辭手法,同時還要注意字數的對稱等。
參考答案:真情是清泉,給他人帶來慰藉;真情是火種,溫暖人的心靈。
美文欣賞二
澄澈的感動
徐連祥
修建青藏鐵路時,經常有當地的孩子,來到工地上看新鮮。
一次,一個筑路工人遞給一個遠遠觀望的小女孩兒一碗方便面。女孩兒驚喜地接過后,竟瑟瑟地望著手里的那碗面,作手足無措狀。原來,這孩子從未吃過方便面,居然不知道怎么吃!這大大出乎工人們的意料。時間久了,工人們發現,這些高原上的孩子,雖然身上的衣服很臟,臉也很臟,好久沒洗的樣子,但是,他們的眼睛是純凈的,澄澈的,令人愛憐的。
在當地筑路期間,這幫工人為高原上的孩子們捐了四次款,累計80余萬元,幫孩子們建起了一所希望小學。
有人問工人們,為什么幾次三番地捐款給孩子們。工人們的回答是:因為孩子們那一雙雙純凈澄澈的眼睛,感動了他們……
他出生僅9個月時,因小兒麻痹癥導致雙腿膝蓋以下肌肉萎縮。別人學走,他學跪。20歲那年,他成為一名民辦教師,可當時,在他任教的那所小學里,他幾乎成了光桿司令——教師只剩下他一個,學生也流失得差不多了。
他決定挨家挨戶地去家訪,把那些散落在田間地頭的輟學孩子們勸回來。
他用木板、舊籃球、廢舊輪胎、鐵絲自制了一雙重達兩公斤的“船鞋”,縛住雙膝,再拄上一根木棍,開始了艱難的勸學過程。白天上課,晚上家訪。在崎嶇的山道上,別人走一個小時的路,他得手腳并用地跪著走上兩三個小時。又加上當地村民依山而居卻不集中,爬山、過河、跨溝,就是正常人也要留個神。孤身一人跪著行走在深山老林里,他有時難免感覺害怕。他便買了一個銅口哨,再綁一個手電筒在頭頂上照明。聽到樹林里有動物的叫聲或者覺得害怕了,他就吹吹口哨給自己壯膽,村民們逐漸熟悉了他的口哨聲,每當此時,他們就聚集在進村的山道上,“哦呵,哦呵”地吆喝著迎接他。他常常是傍晚出發,回到家里已是繁星滿天。
村民們感動了,紛紛把孩子送回學校。第二個學期,他的學生便增加到50名。3年后,小學破天荒地有了150名學生。他也創造了當地貧困山區兒童入學率100%的奇跡。到2004年他做手術前,他已跪著教書整整36年,跪壞了10雙自制的“船鞋”。
他叫陸永康,是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縣羊福民族學校的教師,也是央視2006年度“三農人物”奉獻獎的獲得者。在頒獎儀式上,頒獎嘉賓侯耀華是“咚”的一聲單腿跪地給陸永康頒獎的,被現場觀眾稱為“史上最感人的頒獎動作”。侯耀華跪著對陸老師說:“說心里話,我知道要給您頒獎的時候,我只想著一件事,您跪了36年了,今天我應該給您跪。”
她是一名青年志愿者,從大城市來到西部落后山區的一所小學支教。那里非常窮困,居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氣候環境也非常惡劣,曾被聯合國認定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
一天傍晚,她跟著幾名學生前去家訪。才9月,當地就已經下起了鵝毛大雪。她腳蹬皮棉鞋,身穿羽絨服,全副武裝地上了路。可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她仍然感到身冷腳凍的。而此時她的學生們穿的仍是單衣薄褲,鞋子也只是家里做的一雙布鞋。這讓生在城里的她感到不可想象。
來到一位學生家,家長趕緊招呼她上炕暖和暖和。就在她脫鞋時,學生的母親突然指著她腳上的那雙皮棉鞋說:“娃,你要好好念書,長大了就能像老師一樣穿上皮鞋。”她看到孩子正靜靜地望著那雙皮鞋,然后鄭重地點了點頭……
她脫鞋的那只手突然就定格在半空中,眼淚一下子涌了出來:那雙皮鞋是她在當地縣城買的,才花了39元錢……
(選自《閱讀與鑒賞》,有改動)
能力提升
1.請你分別概括文章中三則故事的內容。
題型解析:本題考查了考生對語段中心思想的概括,回答這類題目,可以從文中找出主要的句子作為主要內容,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但力求語言簡潔凝練。
參考答案:第一則,修建青藏鐵路的工人為沿途的兒童捐款建希望小學;第二則,陸永康“跪”著動員山區兒童上學,創造了貧困山區的兒童入學率達到百分之百的奇跡;第三則,一名去西部支教的青年志愿者家訪時,遇到以“長大了就能像老師一樣穿上皮鞋”來鼓勵孩子好好念書的事情。
2.結合文章內容,請說說文中畫線句中“跪”的不同含義。陸老師為什么要“跪”36年?侯耀華為什么要“跪”著給陸老師頒獎?
題型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詞語的解釋能力,解釋詞語時要結合其所在句子的語言環境。
參考答案:陸老師的“跪”是因為他得了小兒麻痹,自己雙腿膝蓋以下肌肉萎縮而不能站立。侯耀華的“跪”是被陸老師的事跡所感動。
3.請你說說下面這個句子所要表達的意思。
“娃,你要好好念書,長大了就能像老師一樣穿上皮鞋。”
題型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重點句子的理解,做好這類題目主要是結合上下文去思考回答。
參考答案: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才能過上幸福生活。
4.這三則故事都有共同點,你認為三位主人公的共同點是什么?
題型解析:做好此題主要是把三則故事的主要內容分析清楚,并找出相同點。對于作品中人物的共同點,做題時注意把握三位主人公所作所為的相同之處,以及所做事情的目的。
參考答案:他們都有一顆愛心,都是為了貧困山區孩子的前途而付出自己的努力乃至青春年華的好心人,他們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