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王蒙,當代作家,河北南皮人。1953年創作長篇小說《青春萬歲》。1956年發表短篇小說《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曾任《人民文學》主編、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員、文化部長、國際筆會中心中國分會副會長等職。作品被譯成英、俄、日等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他的作品反映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的坎坷歷程,他也由初期的熱情、純真走向后來的清醒、冷峻,而且樂觀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創作中進行不倦的探索和創新,成為新時期文壇上創作最為豐碩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王蒙的散文,題材十分廣泛,無所不包。細讀他的散文,我們不僅可以感受他那深厚的文學功底,優雅深邃的情思,而且可以了解他寬容大度的人生境界和激情澎湃的文學精神。
【一號美文廳】
善良
善良似乎是一個早就過了時的字眼。在生存競爭中,在階級斗爭中,在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中,利益原則與實力原則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則。
我們當然也知道某些情況下一味善良的不足恃。我們聽過不少關于善良即愚蠢的寓言故事。東郭先生,農夫與蛇,善良的農夫與東郭先生是多么可笑呀。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你的對象是狼或者蛇,善良就是自取滅亡,善良就是死了活該,善良就是幫助惡狼或是毒蛇,善良就是白癡。
但我們也不妨想一想,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當中,那些等待著向他們伸出善良的援助之手的凍僵者或是重傷者當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者惡狼?我們還要問,宇宙萬物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和惡狼?為了有限的毒蛇和惡狼而不惜將一切視為毒蛇和惡狼,不惜以對付毒蛇與惡狼的法則為自己的圭臬,請問這是一種什么疾?。?/p>
我們還可以問一下,我們以對待毒蛇和惡狼的態度對待過的那些倒霉蛋當中又有多少人是經得住時間考驗的當真的毒蛇和惡狼?如果說,面對毒蛇和惡狼而一味善良便是糊涂的農夫或東郭先生,那么面對并非毒蛇或惡狼的人卻堅決以對待毒蛇或惡狼的態度對待之,我們成了什么呢?是不是我們自己有點向蛇或狼靠攏呢?
善良與兇惡相對的時候,前者顯得是多么稚弱而后者顯得是多么強大呀。兇惡會毫不猶豫地向善良伸出毒手,而善良卻處于不設防乃至不抵抗的地位。兇惡是無所不為的,兇惡因而擁有各種各樣的武器。而善良是有所不為的,善良的武器比兇惡少得多。善良常常敗在兇惡手下。
然而人們還是喜歡善良、歡迎善良、向往善良。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處,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設性的有意義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擺脫沒完沒了的惡斗與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實現健康的起碼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這就是善良的力量。善良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人的。它屬于人,它屬于歷史屬于文明屬于理性屬于科學。它屬于更文明更高尚更發展得良好的人。它屬于更文明更民主更發展更富強的社會。
兇惡每“戰勝”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壓縮了一次,因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惡。善良每敗于兇惡一次,就把自己弘揚了一次,因為它宣揚了自己的光明。
善良也是一種智慧,是一種遠見,是一種自信,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種精神的平安,是一種以逸待勞的沉穩,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快樂,是一種樂觀。
善良可以與天真也可以與成熟聯系在一起。多數情況下善良之不為惡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善良的人不是不會自衛和抗爭,只是不濫用這種“正當防衛”的權利罷了。往往是這樣,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參透了人生與世界的強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人最不善良。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惡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臨大敵,其鳴也凄厲,其行也荒唐,其和也寡,其心也惶惶。而善良者微笑著面對現實,永遠不喪失對于世界和人類、祖國、友人、理想的信心。
我喜歡善良。我不喜歡兇惡。我認為即使自以為是百分之百地代表著真理和正義也不應該濫惡。濫惡本身就不是正義了。我相信,國人終歸會愈來愈善良而不是相反。例如在“文化大革命”中,兇惡不是已經出盡風頭了嗎?兇惡不是披盡了“迷彩服”了嗎?后來又怎么樣了呢?
(選自《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學》)
思考練習
1.閱讀這篇文章后,說說作者的觀點是什么。
2.閱讀下面的句子,說說這句話有什么含義。
事情往往是這樣: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參透了人生與世界的強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人最不善良。
3.俗語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而本文卻強調“與人為善”,你如何理解這兩種看法?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認識和理解。
【二號美文廳】
不設防
我有三枚閑章:無為而治、逍遙、不設防?!盁o為”與“逍遙”都寫過了,現在說一說“不設防”。
不設防的核心一是光明坦蕩,二是不怕暴露自己的弱點。
為什么不設防?因為沒有設防的必要。無害人之心,無茍且之意,無不軌之念,無非禮之思,防什么?誰能奈這樣的不設防者何?
我的毛筆字寫得很差,但仍有人要我題字。我最喜歡題的自撰箴言乃是“大道無術”四字。鬼機靈畢竟是小機靈,小手段只能收效于一時,小團體只能鼓噪一陣,只有大道,客觀規律之道,歷史發展之道,為文為人之道,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設防,只是小術,雕蟲小技。靠小術占小利,最終貽笑大方。設防就要裝腔作勢,言行不一,當場出丑,露出尾巴,徒留笑柄。設防就要戴上假面,拒真正的友人于千里之外,終于不倫不類,孤家寡人。
不怕暴露自己的缺點,乃至敢于自嘲,意味著清醒更意味著自信,意味著活潑更意味著真誠。缺點就缺點,弱點就弱點,不想唬人,不想騙人,親切待人,因誠得誠。不為自己的形象而操心,不為別人的風言風語而氣怒,不動不動就拉出自己來,往自己臉上貼金。自吹自擂,自哀自嘆,自急自鬧,都是一無所長,毫無自信的結果,實在讓人笑話。從另一方面來說,不設防是最好的保護。親切和坦蕩,千千萬萬讀者和友人的了解與支持,上下左右內外的了解與支持,這不是比馬其諾防線更加攻不破的防線么?
之所以不設防,還有一個也許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原因:我們沒有時間。比起為個人設防來說,我們有更多得多、更有意義得多的事情等待我們去做。把事情做好,這也是更好的防御和進攻——對于那些專門干擾別人做事的人。
因為不設防,是不是也有吃虧的時候、也有讓不懷好意的小人得逞——亂抓辮子亂扣帽子的時候呢?
當然有。然而,從長遠來說,得大于失,雖失猶得。不設防仍然是我的始終不悔的信條。
(選自《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學》)
思考練習
1.作者主張“不設防”,其理由是什么?
2.請簡要分析第四段語言的特色和表達效果。
3.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倍髡邊s主張“不設防”,請你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看法。
【三號美文廳】
湖
我喜愛湖。湖是大地的眼睛,湖是一種流動的深情。湖是生活中沒有被剝奪的一點奇妙。早在幼年時候,一見到北海公園的太液池,我就眼睛一亮。在貧窮和危險的舊社會,太液池是一個意外的驚喜,是一個奇異的溫柔,一種孩提式的敞露與清流。
我常常認為,大地與人之間有一種奇妙的契合。山是沉重的責任與名節的矜持。海是渺茫的遐思與變易的豐富。沙漠是希望與失望交織的莊嚴的等待。河流是一種尋求,一種機智,一種被轄制的自由……
那時候我沒有見過海,頤和園的昆明湖對于我來說已經是浩浩然蕩蕩然的大水了。我每去一次頤和園,都要欣賞昆明湖的碧波,驚嘆于湖水的美麗與自身的渺小。
是的,湖是一種美麗,是一種情意。為了陸地不那么干枯,為了人的生活不那么疲勞,為了把兇惡的??刂破饋戆焉驳牡孛婊顫娖饋恚瑸榱四愕难劬εc天上的月亮……你不覺得看到地面上的一個湖泊就像看到天上的月亮一樣令人欣喜么?為了短暫的焦渴的生命中不能或缺的滋潤,于是有了湖。
北京的西山風景區是很美的,但是太缺少湖水了。這樣,對于香山靜宜園“雙清”的池水,對于小小的兒童樂園式的眼鏡湖,我自然是情有獨鐘。一見到這樣的水波蕩漾,臉上不由得出現衷心的笑容。
后來到了新疆以后,那就開了眼啦。在烏魯木齊與伊犁之間的天山深處,著名的高山湖泊賽里木湖曾經怎么樣地令人眼界開闊呀!湖水是咸的,湖水一望無際,湛藍如玉,盤山公路傍湖而過,無數拉運木材、糧食、水泥、鋼筋、百貨的重型卡車從湖邊走過。四周是長滿樅樹的高處終年積雪的山坡。時而有強勁的風自由地吹過。我在這里,感覺到一種莊嚴,一種粗獷,一種闊大。我不能不慶幸我終于離開了大城市,離開了那一個區一個胡同一處房子。我面對著的是一個嚴峻的、帶幾分神秘和野性的世界。這個世界里有一個巨大而晶瑩的咸湖,它冷靜而又尊嚴,凜然而又高聳地存在著。你覺得你其實只能向往它卻很難有機會去親近它。
在天山南麓的焉耆與庫爾勒之間,有一個大湖——博斯騰湖,浩淼無際,蘆葦叢生,坐著汽艇穿來穿去也見不到岸。據說有一個外國的總理看展覽的時候看到博斯騰湖的照片甚感驚異,他說:“新疆不是不靠海嗎?”那宛如內陸的海,那是遠古時代的海的遺留,那是對于遠離大海的新疆的特殊的慰安。
在阿爾卑斯山的腳下,在芝加哥的北邊,在布加勒斯特的市區,在高原墨西哥城近郊,我造訪過許多湖泊。我流連忘返,我抱怨自己只能匆匆邂逅,匆匆離去,我太對不起上蒼的得意創造與生活給予我的機緣。
而珠海斗門的白藤湖呢?它是1993年6月走入我的記憶的。這是又一種心緒,又一番風趣。它是那樣親切隨和,那樣為人所有為人所用。它是一種景觀更是一種資源,它是一種大自然的慷慨,也是特有的風水——它象征著斗門人的、白藤湖人的無限發達的可能。度假村的修建已經開辟了新的歷史。白藤湖是一個更加人化的湖、人化的自然。1993年我有幸在這里居住了若干天。居住在白藤湖,我覺得好舒適而又平安。我覺得發展其實并不難,生活其實也不是那么困難。只要好好地做,只要不把力量放在破壞上。只要我們變得更近人情一些,更簡單一些。只要我們多一點美好的祝愿,少一點惡狠狠的狼眼。
(選自《湖》)
思考練習
1.第一段中,作者說:“湖是大地的眼睛”,對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2.第四段中,作者一連用了五個“為了”,在表達上有什么作用?
3.有人認為本文第五段可刪去,說說你的看法。
4.最后一段,作者由“人化的自然”——白藤湖悟出的生活哲理是什么?(概括回答,不超過40字)
《不設妨的善良作家——王蒙》
一號美文廳:
1.“我喜歡善良?!被颉拔蚁矚g善良,我不喜歡兇惡”也可。2.小孩子是由于天真,不諳世事而善良。真正參透了人生與世界的強大的人是出于對社會發展的了解和自覺而善良。而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人,對社會發展只是一知半解而且自以為是,鬧出許多可悲的事來,如“文革”時“階級斗爭擴大化”,故而最不善良。 3.言之有理即可。
二號美文廳:
1.①因為沒有設防的必要;②不設防是最好的保護;③我們沒有時間;④從長遠來看,得大于失,雖失猶得。2.語言形式上,前幾句是整齊句式形成排比,后一句是反問句;表達效果上,強烈的語氣表達出作者坦蕩的胸懷。3.示例一:我贊同不設防。作者倡導的不設防是一種理想的人生境界,值得我們去學習,去追求。正如古人所言“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示例二:我主張還是要設防。因為社會生活是比較復雜的,如果對什么人什么事都不設防,可能招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三號美文廳:
1.湖,清澈、敞露、溫柔、活潑……為大地增添了神采和朝氣,它能引發人各種情感。2.用排比句式更突出地強調了湖對人類的作用和深情。3.不宜刪去。因為此段與第六段相互補充,表明自己對大湖、小湖都喜愛,另外,如果沒有此段,第四段和第六段就不連貫了。4.只要好好地做,只要更近人情一些,發展和生活就不是那么困難。